李丝卉
【摘要】 6E教学法作为一个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已经通过了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的科学论证。它不仅被用于BSCS,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的教学中,如美国常春藤大学、美国顶尖中小学、教育技术界以及教育出版界。初中的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回忆性散文,充满韵味,但要学生深刻体会文中的韵味,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花点心思,重点在于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學生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兴趣。经过实验,笔者认为6E教学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6E法 回忆性散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33-01
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认为阅读回忆性散文应该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学会解释,并且通过学习深含韵味的回忆性散文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学会热爱生活。
一、导入(Engage)
我今年11月到我们清远市的一个县城送教,我上的课文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很美,很值得品味,我在课前就思考如何让县城的孩子在导入就深深的被“美”吸引住呢?我设计了“飞花令”的文字游戏来导入本节课,飞花令是古代以诗词接龙的方式进行行酒令的游戏,我给了一幅下雨图给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抢答包含“雨”字的古诗词,学生们回答积极踊跃,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配上素雅的古典音乐,朗诵了几句包含“雨”的古诗词,并得出结论同样是雨,在不同作者心中所抒发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让同学们一起细细品味昆明的雨的美。这样导入新颖、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拉近了我和第一次见面的学生的距离,第一次见面的陌生感消之殆尽。所以我认为好的导入可以让课堂事半功倍。
二、探索(Explore)
6E教学法的第二步是探索。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文字看上去平淡无味,其实是充满深情的。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文章中的款款深情呢?这就要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并且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索。
所以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快速默读文章,回答以下的两个问题:1.在作者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吗?2.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昆明的雨带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给了学生三分钟探索的时间,学生都能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法很快地把昆明的雨的特点和作者选取的昆明的景、物、事、人找出来。
三、解释(Explain)
6E教学法的第三步是解释。在课堂上这一步就要教师巧妙地设置教学环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刚才的快速阅读,我们读出了汪老先生的文章文字是平淡无奇的,但是大至布局谋篇,小至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极其富有心思,饱含深情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师生一起合作,品味这篇文章“淡而有味”的特点,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那怎么引导学生品味这个特点呢?我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面对面地围在一起坐,这样子方便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对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了一些鉴赏,然后让学生去分析小组内觉得最“淡而有味”的语句是哪一句?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回答异常积极,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尽情对文本句子的内涵进行解释,畅所欲言,并且都能回答出独特的感受,特别是有一个环节学生把汪老先生的在写牛肝菌时的一句话里面特别的标点符号都解释出来了,特别的标点就是“?!”问号和感叹号合在一起用,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进行语气词选择填空,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 )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 )这东西这么好吃?!。选词填空:啊、唉、咦、哇、哼,学生们都能选上能表达出合适语气的词语,然后我让学生读填上的语气词,我读句子其他内容,师生共读一句话,揣摩句子的语气,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我也适时做好板书,因为文中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所以我在板书的时候学生每提到一次喜爱,我就画一个小心形,在最后学生就会得出结论,课文选材看似很散,实则都是围绕着对昆明的雨中的景事物人的喜爱之情写的,所以喜爱就是这篇散文的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样子解释学生就能很深切、直观地体会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了,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课堂到这里就要进行一个明确的解释,为何要设置这些环节呢?我觉得教师的责任在于点,在于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千万不能面面俱到,重在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给他们一把钥匙,提升阅读能力。所以在环节最后我总结了品味回忆性散文的方法:经历(人、事、物)+感受;语言+细节(修辞、描写、词语)。这样子一解释,学生就能从这一篇课文迁移到其他的回忆性散文的阅读,真正起到“1+X”的作用。
四、拓展(Extend)
6E教学法的第四步是拓展。浏览两篇文章,分别是《豆汁儿》和《端午的鸭蛋》,这两篇都是汪曾祺老先生的著名作品,让学生读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进行批注, 找出文中“淡而有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学生们在这一环节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都能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尽情的回答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个环节采用小组学习,班内交流,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子也体现了语文部编版教材以课本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流程。
五、细化(Elaborate)
6E教学法的第五步是细化。究竟语文教材的编辑为什么要选择这篇文章呢?想借这些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呢?第一次读文章感觉文中的菌子、鸭蛋、豆汁平淡无奇,可细细读来却发现字里行间饱含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最后我进行总结:为什么在我们的语文书里会出现《昆明的雨》这篇文章呢?原来编者想让我们学习汪老先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美食的人。
六、评估(Evaluate)
6E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评估,其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学反思。我觉得这节送教课虽是我和孩子的第一次见面,但通过课后学生的反馈,他们说学习到了很多阅读的方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励,也是散文教学一次创新的尝试的肯定。我最大的希望是这节课结束后,我最大的心愿是学生能爱上阅读,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在阅读的世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 参 考 文 献 ]
[1]高启明:于平淡中暗响惊雷——对于汪曾祺语言风格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