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年渡口“锁”住多少英雄豪杰

2020-07-04 02:27
党员生活·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赵高李斯平原

平原津,位于山东省平原县城西南约30华里处,系黄河下游一处毫不起眼的渡口。战国时代,平原津属于齐国济北郡,不仅是齐国和赵国间的主要渡口,更是齐国西部边界的关口要塞。

风雨三千载,时光老人在这里用如椽之笔,在历史深处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秦始皇刻下第一道印痕

第一道印痕是公元前210年刻下的。

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在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第18个儿子(最小的皇子)胡亥等人的簇拥下,从咸阳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先到达云梦大泽,遥祭舜帝,之后乘船顺江而下,祭祀禹帝。又从江乘渡长江而北,沿大海到琅邪,再到之罘,由之罘沿海西行……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自海上还,“至平原津而疾”。直到病势日渐加重,自感时日不多的秦始皇才吩咐李斯和赵高,匆匆拟旨。圣旨还没有派使节发出,大队人马从平原津往西不足百里,到达沙丘(河北邢台广宗县大平台村)时,秦始皇就一命呜呼。

“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史记·李斯列传》,并将秦始皇尸体“棺载辒凉车中”,宣称皇帝只是卧病,车队仍按既定的路线进发,由皇帝生前最宠信的宦官驾车,每顿饭照常送进去,官员们启奏请示的仪式也照常进行。

由于时逢盛暑,尸首迅速腐烂发出奇臭,李斯下令每辆车都装上一石鲍鱼,以达到以臭掩臭之效。事情瞒得天衣无缝,只有胡亥、李斯、赵高知道始皇帝已经殡天了。

其实,这正是赵高导演的“沙丘政变”。胆大心细的赵高假传圣旨,以皇帝的名义,下令诛杀了秦始皇长子扶苏及秦大将军蒙恬。

“沙丘之谋”对秦王朝来说是灾难性的:秦始皇指定的太子扶苏、社稷之臣蒙恬蒙毅二兄弟惨遭杀害,秦王朝宗室成员和大臣遭到大规模清洗,赵高玩弄秦二世胡亥及满朝文武于股掌之内,竟上演“指鹿为马”的千古丑剧……

韩信在此猛然回首

第二道印痕是公元前203年刻下的。

公元前203年6月,刘邦在河南省荥阳被项羽击败,和夏侯婴一起逃出后东渡黄河,跑到韩信在赵国的驻地,把韩信大部分精锐部队调到荥阳前线去打项羽,并命韩信率领余下的部队东下攻打齐国。

于是,韩信9月率军东征齐国,大军到达平原津。

此时的齐国,“起自布衣,复齐称王”的是田横。田横本来与楚王项羽不合,只是刘邦彭城兵败后迫于项羽的威力和项羽讲和。但田横也不甘心投降刘邦,他想要保持自己割据势力的独立和完整。

因之,田横对韩信一直有所防备,在韩信破赵后就更加强了作战准备。这一次韩信进军,他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屯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决心与韩信对抗到底。

尚未开战,一生追随刘邦的高阳酒徒郦食其提议去游说齐国,以期不战而屈人之兵。刘邦遂委派他前去齐国游说。郦食其来到齐国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对田横是恐吓加利诱。田横、田广本不是项羽的忠实盟友,对率兵前来的韩信心里更觉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就不由被郦食其给说动了心。

足智多谋的刘邦耍了一个花招,没有把郦食其前去齐国劝降的事通知韩信,也没有命令韩信停止对齐国用兵。

也许平原津距齐国首都临淄较近,當韩信获悉郦食其出使齐国,齐国也决定拥汉反楚这一最新情况后,当即命令部队停止渡过平原津,调转马头返回荥阳抗楚前线。

韩信身边有个了不起的谋士叫蒯彻(蒯通),他看出了韩信的态度取向,也看穿了刘邦的真实意图,赶紧向韩信献计:“汉王并没有令您停止进军,这算不算是不遵汉王之命呢?郦食其不过是一介书生,单凭他那三寸之舌真就能说降齐国总共七十多个城池吗?没有大将军您的大军对齐国的压力,郦食其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韩信见蒯彻说得有理,让他继续说下去,“大将军您率领了数万大军,经过了一年多的奋战,前前后后取得的城池总共不过五十多。如果您不攻下齐国,齐国七十余城的功劳不就成了郦食其的了?”

听完蒯彻的话,韩信甚觉有理。遂改变主张,指挥大军星夜渡过平原津,突袭齐国布防在历下(今济南市)的精锐部队。

面对突如其来的境况,怒不可遏的田横,当即将郦食其投入油锅给烹煎了。

一个醒目的历史坐标

内心一直不服刘邦的楚霸王项羽,也与平原津有缘。他诛杀宋义、出任楚军大将后,由安阳开拔,楚军急速北上,来到平原津渡口,准备进军救赵。

项羽统领楚军走平原津渡黄河的时候,巨鹿城就在三百里以外,中间还隔有洹水和漳水两条大河。特别是漳水,浩浩荡荡由太行山而来,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一带夺黄河故道,绕经巨鹿一路东北流去,成为黄河以西项羽军去巨鹿的又一道天堑。

面对黄河和漳水两道天险,《史记·项羽本纪》叙述项羽渡河救赵时说:“乃遣当阳君(英布)、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直到今天,我们一想起“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典故时,仍不免回想起那悲壮的场面。

出人意料的是,三国时的蜀主刘备,也在平原津呆过4年。

“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刘备曾任过平原县令、平原国相,那是东汉末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的事了。

不仅如此,隋末著名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也起势于平原津,“隋大业十二年,涿郡通守郭绚讨高士达,士达自以智略不如窦建德,以兵属焉。建德遣绚约降,绚信之,至长河(今德州)界,不设备,建德袭杀其军数千人。绚以数十骑走。追斩于平原。”

“太仆杨义臣击高士达,斩之。窦建德与麾下百余骑亡去,袭陷饶阳,还平原,收散兵,势复振,自称将军。”渐渐做大成为一方诸侯的窦建德,最后还是没有逃脱覆亡的命运,“被李世民军俘获,被杀于长安”。

至清朝,农民领袖朱红灯率众起义,使平原津成为闻名中外的义和团运动发源地之一。

一系列由时间先后顺序累积而成的历史事件,都不约而同地汇聚在小小的平原津。平原津有如一个若隐若现的历史聚焦点,为后世留下了一个醒目的历史坐标。

摘自《看历史》

猜你喜欢
赵高李斯平原
平原的草
指鹿为马
浪起山走
指鹿为马
赵高的阴谋
李斯自食苦果
只爱黑白红
画假画
儿时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