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后,红海地区的经济地位和战略意义日益重要,濒临红海的埃塞俄比亚更成为西方列强竞相争夺的对象。在对埃塞俄比亚的瓜分狂潮中, 意大利表现得最为疯狂。
1885年,意大利侵占马萨瓦和贝卢尔之间的沿海地区,而后继续蚕食埃塞俄比亚的内陆领土。1887年,意军在多加利被埃军打败,退回马萨瓦。此后,意大利转变策略,企图通过支持埃塞俄比亚新继位的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来实现其侵略意图。1889年5月2日,意埃双方签订《乌西阿利条约》,但条约的第17条很快就出现争议,争议是由条约的两种文本引起的。其中,阿姆哈拉文本的第17条规定,埃塞俄比亚皇帝与其他列强交涉时“可以”请求意大利协助;而在意大利文本中,“可以”被故意改为“必须”。1890年,意大利强行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实行“保护”。对此,孟尼利克二世提出强烈抗议,于1893年断然宣布《乌西阿利条约》无效。
意大利的阴谋未能得逞,因而于1895年对埃塞俄比亚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同年6月,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书,呼吁人民要“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埃塞俄比亚各族人民爱国热情高涨,从全国各地奔向首都参战,迅速组成拥有十一万人、四十门大炮的强大军队。1895年12月,埃军收复原被意军占领的马卡累要塞。1896年2月间,孟尼利克二世将埃军集结于阿杜瓦地区,借助有利地形,准备决战。3月初,战斗正式打响,埃军采用正面攻击和纵深包围相结合的战术,率先将阿尔伯尼率领的一股意军歼灭,接着,又在阿杜瓦附近迅速消灭了另外两个纵队。意大利侵略军伤亡一万一千人,四千人被俘。埃塞俄比亚军民的巨大胜利,迫使意大利于10月26日同意签订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非洲人民唯一取得胜利的民族卫国战争,战争的胜利,让埃塞俄比亚守住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成为当时非洲大陆上屈指可数的政治独立国家。
图1—6:阿杜瓦战役胜利100周年纪念邮票。此处共6张,内容分别为:
阿杜瓦战役战场。阿杜瓦战役中,埃军充分借助阿杜瓦地区有利地形,同意军决战。
聚焦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地图。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和船只。
两个战斗场景中的埃塞俄比亞军民。为抵抗意军侵略,埃塞俄比亚军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举国上下共同对敌。
意大利投降及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和大炮。抗意战争中,埃塞俄比亚投入十一万兵力和四十门大炮,埃塞俄比亚的巨大胜利迫使意大利投降。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及皇后泰图。孟尼利克二世是埃塞俄比亚开明的封建君主,他领导埃塞俄比亚军民取得抗意战争的伟大胜利。泰图皇后是埃塞俄比亚杰出的爱国女性,面对意大利的无理要求,她庄严宣告:“你希望埃塞俄比亚作为你们的保护国出现在别国的面前,这是永远办不到的。”[埃塞俄比亚1996]
图7—13:埃塞俄比亚的民族服饰。[埃塞俄比亚1968]
图14—20: 埃塞俄比亚的民族服饰。[埃塞俄比亚1971]
(参考书目:[加纳]A.A.博亨《非洲通史》第七卷,黄牧航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