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读|我为什么这样写司马光(《领导文萃》2020年1月上)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司马光是守旧派的代表,但是这篇文章提出了新的观点——如果我们不把“改革”跟“王安石变法”画等号,只用“改革”的原意“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那么,司马光完全可以称为“改革者”,同时,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也需要对现存状态的尊重,更需要长途跋涉、长期战斗的耐力。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要加强对司马光的研究。
2.资政|创造中国奇迹后要换位思考——专访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领导文萃》2020年2月下)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敌对势力的封锁,中国人民不得不依靠自己艰苦奋斗才取得今天伟大的成就。长期的信息不对称,使其他国家对我们充满了疑虑和猜想,所以,我们要用好宣传这一手段,讲好中国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3.读史|苏轼的医学情怀(《领导文萃》2020年2月下)
前不久剛看完王水照先生写的《苏轼传》,结合时下的疫情,对东坡先生抗击疫病的事情大为崇敬!对民生疾苦的关照,对底层人民的关心,一直都是苏轼内心深处的本真流露、为官做人的真实写照。他每到一处,总是把为民办实事列为头等大事,疏浚水利、除蝗抗旱、治病救人等,用实在政绩赢得了良好口碑。这在封建士大夫当中是不多见的,这也是千百年后人们依然怀念东坡先生的原因之一!
4.笔记|美食的凝聚力(《领导文萃》2020年2月上)
个性公司,其实它的亮点不仅仅是公司的绩效和在世界的影响力,而是公司当中每一个让员工感受到温暖的小细节。
5.品读|萧何为何不愿当头(《领导文萃》2020年2月上)
一把手往往举重若轻,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二把手往往举轻若重,赤蚁若象,悉毫末之无疆。通过萧何的努力,刘邦与项羽在争霸时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粮草与战略资源,然而过高的功劳是一把双刃剑,但无争的性格最大地保全了萧何,外圆内方,进退有据。
6.品读|请君暂上凌烟阁,荣耀背后还有什么?(《领导文萃》2020年2月下)
“入像”是统治者的一种需要,统治者要求不同入选之人也会有差异。立功建业,更多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即使无碑不入“阁”,人民也会永远铭记。
7.品读|尼克松的万圣节亲民秀(《领导文萃》2020年2月上)
一个高层官员能够做到像普通人那样在小馆子里吃点家常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务实精进的志向、直面批评的勇敢,以及问心无愧的底气。作为官员能放下身段走到市井中去,品尝人间烟火,聆听民众声音,一定比埋在文山会海里或整日深居简出更得民心。“亲民秀”未见得完全是真实的,但如果始终是把“亲民”放在心上,多做一些,总比不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