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村民将贫困留在“悬崖村”

2020-07-04 02:49
对外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悬崖上学贫困户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从门缝透进昏暗的屋子时,某色达体起床了。他扫净了火塘中的灰烬,走出院子,锁上了院门。

某色最后看了一眼身后的百年老屋——这是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随后,他和妻子一起,前往悬崖下65公里外的新家。

51岁的某色达体来自中国西南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悬崖上的阿土列尔村。他们家是该村84户建档登记的贫困户之一。本周,包括这84户人在内的来自92个自然村的1.8万名贫困居民搬进了昭觉县城新建社区,这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扶贫搬迁项目。

中国政府计划于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作为脱贫攻坚的举措之一,中国计划于2016年至2020年将近1000万贫困人口从偏远、贫瘠、灾害频发地区迁移到更适宜居住的地方。

位于悬崖顶端的阿土列尔村,海拔1700米。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用藤条和木头做的梯子成为通往外界的唯一途径。村民们的祖先早在元朝(1271年-1368年)就来这里定居,因为他们发现这里既能躲避战乱,还是理想的农耕之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们发现曾经保护他们免受战争之苦的“世外桃源”已经开始阻碍他们的发展。

“下山买一包盐,来回要走一上午。”某色说。他补充说,自己不得不降价卖掉自己种的玉米,因为他辛苦背下来的玉米不可能再背回去。

四年前,一名中國摄影师拍摄并发布了十几名学生排队爬藤梯上学的照片,引发公众关注。

随后,当地政府花费100万元(约14.1万美元)建造了一条2.8公里长的钢梯,用6000多根钢条打造。随后,无人机开始被用来投递邮件,5G网络也覆盖了整个村庄。

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了游客的到访。2019年,该村接待了10万名游客。村民们靠经营小卖部、为游客提供食宿、出售蜂蜜和橘子等农产品,收入近100万元。

在最近开展的脱贫验收预评估中,84户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远高于脱贫标准。这意味着,他们将告别“贫困户”的称谓。

尽管收入大幅提高,交通问题依旧是个“死穴”。村民们发现,搬家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唯一办法。

在政府的资助下,某色达体仅花了1万元就搬进一套三居室公寓,政府还提供了大部分家具。他的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卧室。

17岁的女儿现在昭觉县城一所中学上学。因为悬崖上没有教育设施,下山的路又太危险,直到孩子11岁,她的家人认为她足够高、足够壮,才放心让她爬藤梯上学。

住在新房子,不仅女儿上学更容易、更安全,自己去医院看病也方便多了。某色有头疼的毛病,经常需要去医院治疗。

昭觉县城边的集中安置点,超市、小广场、学校、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当地还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解决安置居民的就业问题。

中国最高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3月表示,过去4年,中国已将930万贫困农村人口迁移到更适宜居住的地区,其中920万人搬迁后实现脱贫。

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伍骏骞说,易地搬迁政策有助于欠发达地区缩小与富裕地区的差距,使村民更充分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另一方面,搬迁也让村民生计有了变化,对新生活、新工作需要更多的适应与融入。”伍骏骞说。

在“悬崖村”的老房子里,某色的全家福照片和女儿的奖状还挂在墙上。按照村里发展集体产业的计划,他家的老屋将被保留下来并加固。

“安顿好了新家,我还会和老婆轮流回来搞民宿接待。”某色说。

根据官方计划,更多来自阿土列尔的村民将会搬下悬崖,开始新的生活。

猜你喜欢
悬崖上学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上学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悬崖逃生记
悬崖上的小松树文
悬崖边的树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