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贫困农场产业扶贫研究

2020-07-04 03:22田应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产业扶贫

田应平?

摘 要:通过对省内外农垦农场的广泛调研,结合武陵山区贫困农场实际,以湘西自治州国营农场为例,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湘西自治州国营农场存在干部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支柱产业不突出、集体经济基本为空白、生产生活水平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积极抢抓精准扶贫历史机遇;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文章;讲好品牌故事,打造出具有农垦特色的农产品;加强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利用新型营销平台提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加强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贫困农场;产业扶贫;武陵山区;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20)05-0087-03

Research on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or Farm Based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Taking Xiangxi Prefecture-Owned Farms as an Example

TIAN Ying-ping

(Farm Management Station of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Jishou 416000, PRC)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uccessively issu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industrial measure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which has undoubtedly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farms, especially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rough the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reclamation farms in and out of the province, in particular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Xiangxi prefecture-owned farms in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some problems are found, such as low cultural quality of cadres and workers,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unformed pillar industries, few collective economy, and low producing and living standard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actively seize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o make scientific industrial planning to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produc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lamation farms and tell a good brand sto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to use the new marketing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market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poor farm;  industry-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统一划定,武陵山区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武陵山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武陵山区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拉开了武陵山区和全国精准扶贫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末,武陵山区先后建立了一批中小型国营农场。长期以来,农场职工屯守在边远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在800 m以上),开垦荒地,发展生产,为保障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目前这些农场运营普遍比较困难。特别是1999—2000年农垦改革,武陵山区大部分农场被下放到基层,一般由所在县农业局管理。多年来,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没有纳入到当地县域整体发展规划中,国家相关农业扶持发展政策进不了场,落不了地;加上农场职工系非农、非居民户口身份,与国家相关政策难以对接,农场和职工享受不到国家有关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导致职工生存與发展非常困难,生产生活水平低于周边村民,因此脱贫任务十分严峻。

1 基本概况

以湘西自治州为例,现有5个国营农场,分别是花垣县吉卫农垦场、永顺县羊峰山农垦场、凤凰县腊尔山农垦场、保靖县扁槽畜牧场和白云山农垦场,都属于国家贫困农场。共有国土面积321.5 hm2,其中农用地68.3 hm2;总人口1 404人(368户),其中贫困户165户,744人;有职工502人,其中在职职工319人。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农垦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湘西自治州国营农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民生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一是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例如:从2012年开始,实施了垦区危房改造,农垦职工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争取了农垦交通道路硬化建设项目,硬化了农场进场专用公路;整合烟基、农开等各类涉农资金,进行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二是农垦特色产业有一定发展,例如:湘西自治州各农场现已形成了湘西黄牛养殖产业,猕猴桃、烤烟、高山有机茶和蔬菜种植产业,以及杜仲、黄精、黄柏、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但由于规模较小,效益不高,品牌不突出,农场职工仍然比较贫困,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2015年11月 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吹响了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的号角。如何帮助武陵山区的贫困国营农场抢抓精准脱贫和农垦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加快自身发展,是当前农垦农场面临的主要任务。

2 存在问题

湖南农垦是属地化垦区,湘西5个农场下放到了县一级,归县农业农村局管理。由于国营农场特殊的管理体制,加上农场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地方政府疏于管理,产业发展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状态。

2.1 干部职工文化素质偏低

湘西自治州的5个农场共有管理人员20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5人,其他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文化程度较低。除了少数农场管理人员参加过少量的科技知识培训外,大多数职工没有参加过系统培训,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职工少。

2.2 基礎设施不完善

农场地处高山偏远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办公用房破败,水、电、路、网络基础设施及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不配套、不完善。

2.3 支柱产业不突出

各农场均未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现有的产业基本都属于分散型的家庭经营模式,规模小,效益低下。管理者品牌意识不强,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思想观念落后、信息闭塞,加上产业基地设施落后,无法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

2.4 集体经济基本为空白

由于5个国有农场基本上都是把土地承包给职工种植,农场没有发挥“统”的功能,集体经济没有发展,无收入来源,导致在解决农场的民生问题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无能为力,职工不满意。

2.5 生产生活水平低

湘西自治州2016年农垦生产总值为1 8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万元,增幅19.8%;人均纯收入为3 22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8元,增幅10.6%。仅占湖南省和湘西自治州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的27.0%和43.5%,差距很大。

3 对策与建议

3.1 积极抢抓精准扶贫历史机遇

国务院2011年10月22日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自治州调研时,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2017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湖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湘发〔2017〕3号);2016年初,中共湘西州委州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意见》(州发〔2017〕1号);2017年7月,中共湘西州委州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州发〔2017〕15号)。以上文件的出台,为武陵山区各国营农场特别是湘西自治州的贫困农场实行产业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农场必须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趁势而为,主动出击,用足用好产业发展政策。针对农场实际,要大力发展高山有机型特色产业和生态康养休闲农业,并做大做强。

3.2 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发展

各国有农场要积极争取各级有关部门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加快农垦改革与产业发展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国营农场的领导,把实施产业扶贫、增强农场自我发展能力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依据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细化、分解、制定好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争取政策支持,上下齐心,合力推动产业扶贫。

3.3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文章

湘西自治州的农场产业发展一直定位不准,发展思路不清。加上交通和信息闭塞,市场化不强,商品化低,干部职工满足于自给自足,思想保守,墨守成规,所以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产业发展十分缓慢,效益不高。而湘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到处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超过70%,是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的集中区,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品种多。同时,各农场地处高山边远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没有工业污染,是一方净土。因此,要把贫穷落后的短板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文章,明确把发展特色产业和打造生态休闲康养农业作为发展的重点,跳出农场抓农场,跳出农场抓产业,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

3.4 讲好品牌故事,打造出具有农垦特色的农产品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打造了松柏大米、湘西椪柑、里耶脐橙、龙山百合、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湘西猕猴桃、湘西高山蔬菜、湘西黑猪、湘西黄牛和湘西稻花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这些特色产业的唯一性强、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湘西自治州各农场要借助这些品牌,打造出有自身农垦特色的品牌。

要促进特色产业升级,首先要讲好红色故事。湘西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曾先后创建过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州内革命遗址众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可以很好地打造农业品牌,发展相关产业,这样打造出的品牌就有内涵,发展产业就有特色和方向。其次要打好神秘湘西的民族牌。湘西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8%以上,民族建筑、民族舞蹈、民族语言、民族饮食和民族服饰都很有特色,城里人和外乡人对其充满神奇感。再次要传承好农垦优秀文化。湘西自治州各国有农场大部分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汇集了全國各地知青10 000人以上,形成了湘西农垦独特的“拓荒、屯边、勇于牺牲、甘于寂寞、艰苦创业”农垦文化精神[1],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要把这些元素充分融入品牌之中。

3.5 加强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

贫困农场实施产业扶贫,必须以专业化合作组织为主体进行组织和实施。因此,要根据各农场的产业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公司。例如,可以组建高山有机茶叶(蔬菜、猕猴桃、中药材)合作社(公司),为产业发展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系列化全产业链服务;也可以组建农垦现代农机合作社,为农场职工及周边的村镇提供代耕、代种、代收和农产品加工包装服务。通过这些专业化合作组织,可为产业扶贫提供有力的支撑。并且类似的专业化合作组织在湘西自治州农场内均已有成功案例,可借鉴其经验在全州大力推广。

3.6 利用新型营销平台提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湘西盛产柑橘、茶叶、猕猴桃、油茶、百合等特色农产品,可是由于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全,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落后,不少产品“长在深山人不识”。湘西农产品要走出大山,必须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增强营销意识,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各农场要围绕绿色生态优势,搭乘湘西自治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效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举办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主动对接大城市,打通“线上”平台,鼓励农场职工做微商进行自我营销[2]。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湘西自治州旅游资源,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红色旅游节”等形式,吸引省内外游客观光旅游,在景区建立特色品牌宣传销售窗口,全方位加大品牌和市场宣传力度,提升农垦品牌的认知度和公信度。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带动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3.7 加强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

人才建设与培养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人才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扶贫攻坚、稳定脱贫、发展产业、提升产业、建立一支专业化生产和营销队伍,首先都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因此,各农场要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选派农场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或产业发展带头人参加培训学习,把外地的先进经验带回来,不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强依靠产业发展脱贫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发挥致富带头人或能人的带动作用,吸引身边职工参与种养殖业,走共同发展之路[3]。

参考文献:

[1] 田应平,王贞富. 湘西自治州国营农垦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2):130-132.

[2] 孙法军. 把湘西特色农产品吆喝出大山[N]. 农民日报,2016-12-09(002).

[3] 傅龙光.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J]. 中国农垦,2018(6):61-62.

(责任编辑:肖光辉)

收稿日期:2020-02-10

作者简介:田应平(1966—),男,土家族,湖南永顺县人,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及农场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产业扶贫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