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解剖麻雀” 少“蜻蜓点水”

2020-07-04 12:33罗成友
当代党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调研组真话汇报

罗成友

上级部门到基层调研,是深入基层、转变作风、了解民情、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也是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增进感情的好机会,基层干部和老百姓都是非常欢迎的。

然而,调研也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方式不对,甚至把调研搞成一种形式主义,不仅达不到调研的效果,反而给基层增加负担,引起基层的反感。

“唉,我都快成专职接待人员了。”前不久,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对笔者说,前段时间,几乎每隔几天都要接待上级部门来调研的领导。

原来,这个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做出成绩后,除主要领导前来调研外,不少与乡村振兴沾得上边的部门,都一拨又一拨地前来调研。在这些部门中,有些部门可以为这个“典型村”锦上添花,但有些却不免存在“摘桃子”之嫌。因为,像这样的调研,既可以展示深入基层的形象,同时手中掌握到一个可利用的典型后,向上级汇报工作时,也能拿得出“硬核”的材料。

可是,这样对一个村进行走马灯式的调研,基层干部就要受苦了。虽然有“八项规定”,村里可以省下招待费,但精力却是省不了的——每一次接待来调研的上级领导,都得认真准备汇报材料,准备去现场看的点,还得围绕前来调研部门的工作职能作好汇报。

一些部门所谓的到基层调研,其实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蜻蜓点水”。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笔者曾了解到某地一个区级部门到一个村里调研的线路:早上9点上班后从机关坐车出发,10点过抵达村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调研组和村里首先相互介绍参与调研的人员,调研组带队人员向村里说明调研主题后,先由村主要负责人按照调研组的要求,汇报村里的相关工作情况,然后调研组的人员围绕听到的汇报情况和事先设置好的调研主题提出一些问题,再由村干部回答。座谈交流环节过后,则由村干部带着调研组,到村里事先准备好的点上走马观花地转上一圈,一个上午的时间也差不多就过去了。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调研组赶回镇里吃了午饭,也就返程了。

这样的调研线路,其实是有些部门或领导下乡调研的“标准方法”。这样的调研,走的是由镇上和村里预先设计好的“经典路线”,听的是村干部事先准备好的汇报材料,看的是村里精心挑选的示范点,得到的是工作干得出色的成果。与之相对应,基层听到的也是调研组对基层工作的肯定和走到哪里都可以说的一套场面上的官话。

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调研,调研组虽然人到了基层,但并没有接触到最基层的农民,沒有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没有看到最真实的情况,没有总结出最真实的经验。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明确,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

要察到实情、听到真话、取到真经,就不能“蜻蜓点水”,就不能走“经典路线”,要沉到最基层“解剖麻雀”,要真正深入到农民中去,听农民讲真话,到田坎上多走走,看一看真实的情况。

上级到基层调研,需要从目前的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如此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曾记得,当年温家宝到重庆三峡库区视察工作,车到云阳县的一个村子时,他突然让停车,随意走进了离公路不远的一个农家院里,听到了农民反映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从而引发了在全国范围内清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动。

基层调研,需要少些“蜻蜓点水”,多些“解剖麻雀”。

猜你喜欢
调研组真话汇报
云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龙美达石材共享平台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真话都可以写吗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武夷山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武夷山市进行督办
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到广东省调研强制性标准化体制改革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莅临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