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辛 黄常可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消费作为拉动宏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落实并完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重庆经济压力增大,外贸经济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在狠抓常态化防疫工作的同时,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内需消费是必由之路。
有效提升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有钱消费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关键自变量,收入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能直接影响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能否实现深度贫困乡镇如期脱贫,是重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除了对深度贫困乡镇进行一对一帮扶,加大扶贫投入资金外,还可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一方面,发达地区可通过直接采购深度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现对口帮扶,以增加贫困地区群众收入,有效提升消费力,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居民收入受到直接影响的情况下,该减免的税负要减免,该发放的福利要发放,但是各项措施必须要有针对性,政策要有指向性,要有效地把消费留在本地,这样才能提高乘数,有的放矢。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消费自然能够涨起来。
做好基本保障兜底,让人民群众放心消费
通过马斯洛需求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人的需求基于生活必需的满足。只有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人民群众才会放心消费。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调研,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正因如此,2020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的同时,还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實“六保”任务,把帮扶政策、基本保障兜底都落到实打实的地方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少,让人民群众敢于去消费,有余钱去消费,可放心去消费,有底气去消费。
打造全国领先的体验式零售商业形态,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
近年来,居民收入逐步提升,对消费升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长久的发展,重庆形成了解放碑、观音桥、大坪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商圈。商圈具备强大的消费辐射力和人群吸引力,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随着客流量源源不断增加,不少商圈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无法及时跟上,停车难、公共交通不完善等影响了百姓的购物体验,这不利于提振消费。
要想提振消费,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就要竭尽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体验式零售商业形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比如观音桥商圈正在进行业态调整、商品升级,其空中商铺也正在提档升级,以满足顾客日趋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除此之外,还要下大力气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确保百姓出行有车可乘,私家车有位可停,外地消费者不虚此行、不留遗憾,让购物消费成为愉悦的休闲产业项目。
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格局,有效吸引人才来渝就业兴业
消费的根本是消费者。增加消费者,就能扩大消费总量及规模。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出生数量有所降低,全国不少地方开始呈现萎缩性城市的趋势。经济以人为本,创造一位消费者需要至少一代人的时间和精力。重庆作为全国中心城市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必须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创造投资和就业机会、吸收和聚拢人口资本的任务。
因此,重庆应有效落实各项人才配套工作,筑巢引凤,有计划、有目标地吸引人才来渝落户、常住。要出台有效政策及措施,吸引外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还要做好各项公共产品供给,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格局。
除此之外,因新冠肺炎疫情,大量留学生、华侨和华人的归国需求提升,重庆应该抓住这一难得机会,做好迎接疫情结束后的归国潮,吸引国际化人才回国建设家乡,建设西部。
(作者分别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重庆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