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雪 冯雅可
4月29日,四川省绵阳市·重庆市北碚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暨三年行动计划签署仪式在北碚区举行,两地签署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绵碚”两地将开展各类科教创新优势互补行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的科教创新组合。这项“双城”协议的正式推进,更意味着“绵碚”双城协同创新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资源互补 共同促进人才培养
站在重庆市北碚区瞭望,在环西南大学约15公里长的地区,“画”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圈。这个圈子,目前吸引了一批院士项目、国际项目、高科技产业项目和创投基金落户,集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
实际上,“绵碚”地区科教创新合作由来已久。以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为载体的校地合作,把学校和地方的资源都激活了,双方在深化乡村振兴、基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多领域进行了合作,并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300公里外的四川省绵阳市,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友薯业”)便是“双城”科教创新合作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在“绵碚”两地签署《行动计划》之前,光友薯业便与西南大学成功开展了紫薯系列食品研发及物流标准化建设两项科研项目合作。乘着“双城”携手发展的东风,近日,西南大学与光友薯业又正式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将光友薯业设为西南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并聘请光友薯业董事长邹光友为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兼职导师。
作为一家传统粮食精深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对接营销热点,一直是光友薯业探索的方向。此次与西南大学的战略合作,为企业打开了一扇窗。“我们打算在电商直播行业深入发展,凭借高校资源,我们的产品日后将进入直播间。”光友薯业产品品牌媒体中心经理雷婷婷透露。
“比推动营销更重要的是,公司有了高校的专家团队,将为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而我们作为实习基地,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以‘精品实习‘金牌实习品牌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校企双方融合科技、经济等优势,势必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和催化剂。”邹光友对这场“双城”合作可谓信心十足、期待满满。
“北碚区与绵阳市结对,共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可以建立相关互通机制,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表示,比如在教学资源共享板块,西南大学与西南科技大学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进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协同创新 合力开展科研攻关
在李旭锋看来,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有很好的科技基础,所以在科研合作方面,“绵碚”两地可以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一切有据可依。日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在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揽大奖26项。此次绵阳获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都涵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涉及协同创新链条的各个关键环节。
近年来,绵阳依托坚实的科技基础和丰富的科技资源,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聚焦共通共用、共建共享,汇聚科技人才、培育创新主体、形成产业集群、加速创新创造,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永灿看来,两地要尽快把政策协同起来、制度衔接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方面建立起共建共享平台。“我们可以同西南大学共建共享创新的平台,共同申请一些重要的科研、创新任务,在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陈永灿表示,两地将尽快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平台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陈永灿认为,双方还要共建共享创新团队,解决科学研究“卡脖子”问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产学研用、合作研发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出相应的贡献。
共建共享 科技服务助力双赢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绵阳拥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燃气涡轮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军工科技资源可谓是“家底殷实”。
而北碚坐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叠加”优势,拥有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高等院校4所。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绵碚”组合此番携手,可谓强强联手,目标明确。不久前,绵阳市科技局与重庆市北碚区就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跨区域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探索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各种动向传递出的信号,让国家技术交易中心运营方负责人、绵阳科技城工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爱华心里燃起火花,更让他为今年交易中心发展定下了“小目标”——在北碚建设分中心,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军。
作为绵阳市党政代表团成员,丁爱华见证了《行动计划》的签署,也随代表团前往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航天云网)、重庆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企业,深入考察北碚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等情况。“他们在云计算、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发展上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有些技术完全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企业生产环节上。”丁爱华认为,“绵碚”两地在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上高度契合,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两地开展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目前,丁爱华已经着手规划建立了2000—3000平方米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北碚分中心,如果一切顺利,该中心将于今年底启用。届时,以“绵碚”两地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的双向技术交易平台,将更有效地极大推动军工设备设施开放共享,鼓励民营企业参與军工协作和科技研发,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是技术服务平台运营者,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负责人、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蒲良驹感同身受。在他看来,“绵碚”两地都有非常丰富的军工和科教资源,他们正在努力促成建立初始金额为50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专用研发基金,用以加强两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业互动,推动两地企业围绕仪器设备作共同研发。“希望借此契机,让一个个‘沉睡在实验室内的‘硬核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属于“绵碚”两地的科技创新协同合作蹄疾步稳,好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