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非常时期非常举措,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10478字的篇幅描绘出直面困难的行动路线图。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充满改革决心和突围勇气的条条举措,引发了人大代表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这份报告,上海团的代表积极审议、献计献策。
为啥不设经济增速指标
此次报告罕见地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我认为这与整个国际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直接相关。由于全球疫情还在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这种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无法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不定经济增速目标是合情合理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说。
在张兆安看来,尽管没有设定经济增速指标,但是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从8个方面展开,除第1个方面是回顾去年以来的工作,其余7个方面都围绕今年要做的工作展开。“如果这些工作全部做好的话,中国就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取得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认为,不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 “六保”。
从宏观政策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这“三驾马车”的一些表述看似眼熟,但内涵有了很多新变化。从财政政策看,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邵志清分析说,过去赤字率一般不超过3%,现在扩大赤字规模,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体现了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值得注意的是,这2万亿元的资金,将通过搭建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也是多年来的新提法,有助于纾解地方遇到的困难,保障地方运行。财政政策明确,在加大支出的同时,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政府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这从侧面显示,随着一季度经济下行6.8%,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因此更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保就业:催生出一批新岗位
政府工作报告全部8个章节,谈及就业的就有6个,报告全文中“就业”一词更是出现了多达39次,比重堪称历年之最。
就业作为一项民生的“刚需”,是确保每个人有收入、有信心、有未来,维护社会经济健康运转的“稳定器”。而疫情造成了部分地区和行业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目前尚未全面复工复市的文化娱乐、餐饮旅游等消费类行业,以及受国外疫情影响导致订单量剧减、产业链断裂等问题的出口导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都遭遇重创。
代表们认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解决了大部分市场化就业人口,是“保就业”的前提,保就业和稳企业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花蓓看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加剧了稳就业、保就业的严峻性,同时也加快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经济,而这些领域正是孕育和释放新职业新岗位的所在。“比如最近大家热议的网络直播带货,带红了李佳琦、薇娅等一批网络主播,还有在微博、推特等社交平台异常火爆的李子柒。”花蓓谈到,像这样的新兴领域、新兴业态契合了年轻一代的就业诉求,更加灵活多元、更能自由选择,关键是要抓紧研究推动,以政策支持、服务引导将新业态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就业岗。
当前一些新兴业态的就业形式更多是灵活就业方式。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提到,不少年轻人并不想长久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也许今天当快递小哥、明天做网约车司机、后天是带货直播,工作六个月,休息三个月,然后再找新的工作,其中不乏高技能高技术人才。面对这样的择业取向以及职业规划,现有的失业、就业统计指标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难免存在“对接”缝隙,这都需要与时俱进加以完善以有效应对,使就业指标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指导性,使社会保障更加精准覆盖。
稳企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要保障就业和民生就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但企业要发展有种种掣肘需要突破。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以医疗器械产品为例,表示尽管地方早已发布优先采购创新的国产医疗产品的文件,但实践中企业仍面临融资难、临床实验周期长、项目评审周期长、进入政府采购目录难度大等问题。
“有的医疗器械产品很快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做完临床后的第二天就拿到了医保代码,但是拿到医保代码以后,还要上到各个省的阳光平台,再让每个医院进去,那是更难了,阳光平台一年开放一次,如果错过了就要再等一年。这一年中,这个产品可能被别人抄袭。等到一步步程序走完,花两年时间,可能就失去了先发优势。”他为此呼吁,在政策上疏通相关环节,并使既有政策尽快落地。
中小企业也面临融资难,背后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朱建弟说,目前,尽管我国政府开展普惠金融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盈利性较差;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体系不健全;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信用记录缺失、信息分散,外部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缺位,缺乏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等。在他看来,要持续稳企,进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疫情冲击之下,产业链、供应链的“补链”需求格外突出,而“补链”往往涉及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企業。产业链上的“共生联盟”在特殊时期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征举例说,春节期间,上海建工接到一个紧急建设项目,虽然工程不难,但做得很辛苦,主要原因就是受疫情影响,加工类的中小企业全部停工,各种装配部件无法及时生产供应。后来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通过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找到产业链相关企业复工生产才解决了问题,最后用三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完成了工程建设。
“稳链固链,就是稳企业。”徐征表示,建筑行业产业链长,供应链上多为中小微企业,能不能稳住整条供应链对每一家具体企业都是性命攸关的。稳链固链的过程需要政府政策和服务引导,亦需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的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降成本。
促消费:围绕改善民生做文章,释放百姓需求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99.1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现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而且我们站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点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完全具备条件和基础。”邵志清代表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看来,实体商业也应加快转型,更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他介绍说,疫情期间,黄浦区实体商场探索入驻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实现到店消费人数翻番的效果,有力促进了区域商业复苏。接下去,黄浦还将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夜间经济,努力创造更好体验,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
“5G号称‘一业带百业,有机构预测,未来5年我国5G领域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这将带动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达3.5万亿元。”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表示,对上海而言,赋能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恰如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两翼”。一方面,要以新基建打通创新链、促进形成应用生态链,赋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在线新经济的发展,以规模化应用需求带动新基建,促进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为产业轉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扩大内需很重要,但也不能盲目投资消费,为了扩大而扩大。”多位代表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民生导向,围绕改善民生做文章,在这个过程中释放需求。以上海为例,近年来加大对“老小旧远”等民生项目投入,这本身是市民的迫切需求,实施之后还能拉动家装、采购等一系列新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认为,老旧小区改造是满足现阶段居民居住需求的小康工程,也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有利之举。不仅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能提升城市颜值,从而达到扩大内需、拉动投资的效果。
促开放:以更大力度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只会以更大力度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张兆安代表说,开放和改革一样,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的开放不仅成就了中国的发展,更是对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大贡献。外向型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上海,有责任也应该在对外开放上,把步子迈得更大更快一些。
据陈鸣波代表了解,最近不少国外企业要把生产经营业务搬到上海,在沪增资扩产。这是他们对中国发展、上海发展有信心的表现,也是上海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的彰显,“上海的开放优势、资源要素全球配置以及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是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格外看重的所在”。
被称之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最早发端于上海。近7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300多项改革试点举措在全国和全市推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代表感触颇深:以利用外资为例,设在上海自贸区的摩根大通是放宽股比限制以后第一批设立的外商控股证券公司;特斯拉是第一个外商独资的整车制造企业。全球位列前十的资产管理公司中有9家在陆家嘴金融城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以更大开放力度构筑更优整体制度环境,以吸引更大规模、更高能级的优质产业项目。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特斯拉项目已不再是“个案”。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代表表示,今年以来,新片区先后签约格科微、进平科技、昕原半导体、巴斯夫离岸转口贸易项目等一批外资项目,涉及总投资260多亿元,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正在洽谈。
朱芝松提到,新片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试验田,所肩负的任务就是以开放促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加大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打造一个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目前,贸易自由、资金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不断突破,投资自由、运输自由、税制等方面一批特殊政策即将落地。”
垃圾分类:仍有改进完善的空间
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推行垃圾分类,难度不小。不少全国人大代表表示,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已有不少亮点、克服了很多难处,但仍有改进完善的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小巷总理”朱国萍说,垃圾分类工作要做得更到位,可以让老传统和新科技互相配合。“社区推动垃圾分类,重要的是做人心的工作,从而实现培养思想认识、培养行为习惯。居民区干部挨家挨户‘跑断腿、磨破嘴,这是老传统。虹桥街道是上海第一个在街镇一级实际开展‘一网统管垃圾分类场景运用的街道,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模式,依托政务微信系统,可以做到垃圾分类问题的巡查、整改、核查全过程管控,还将无线单机摄像头安装在厢房区域,实时发现不正确的投放行为,这是新科技。”
如何进一步实现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认为,关键是看垃圾收运以后的末端处置环节是否精细。“如果末端利用体系依然是粗放式的话,那么前端的收集、运输环节再精细,效果也不佳。”
寿子琪表示,末端处置的精细化程度决定了垃圾分类全流程的精细化程度。“今后要加强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做到能用则用、能回收则回收,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