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故事教学法能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心理特点,增加作文课程的趣味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写作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积极的學习氛围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内容刻板无聊,教师给学生朗读数篇范文后就让学生进行创作。学生能否从这种方式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又有多少学生能掌握写作方法就不得而知了。事实上,这样教条式的、固定化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而故事教学法,教师将趣味故事合理地融入到课堂中,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作文,教师首先应确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心爱之物的特点,把文章写具体。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技巧,运用实例的方法创作。可以这样问: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在你心里,它非常重要,非常特别?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心爱之物画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把心里话写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故事法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开口说话的欲望,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表达和倾诉的欲望,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力都得到了锻炼,也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做了前期准备。
二、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非常强,他们关心生活,关注现实,并热衷于观察周围的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课堂氛围,加强写作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没有将作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举的也是远离学生生活、不合实际的例子。教学中缺少交流和讨论环节,学生间没有互动,思维较为局限。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缺少创作的积极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写作,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得到发展,写作兴趣也日趋下降。
例如,以“我想……”为题作文,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询问学生:“你想做什么,为什么想做这个呢?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实现理想后你又会怎样做呢?”还可以问学生:“你想长大后做什么?你想有个怎样的老师?你想有什么特异功能?”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并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写作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及修改兴趣。教师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故事和图片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力,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写作教学就是要赋予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对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一扇可以打开想象的大门,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作。
三、开发已有的故事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写作状态,许多教师都会采用故事教学法。通过故事的形式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延伸到课本中,不断地开发故事资源。例如,以“我与书本的故事”为题作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与书的故事编成小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案例帮助他们打开思维,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想象能力。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既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又是其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将学生已有的阅读储备作为写作教学的起点,将其融入到写作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如学习了《乌鸦喝水》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这个故事。一位同学讲完了,其他同学纠正补充,从而让故事更加完整。在学会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如果要编写《乌鸦喝水》,要怎样编呢?后续会发生哪些事呢?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适当采用故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课堂的质量。但教师需要注意,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置教学目标于不顾,使其失去应有的功能,要将它和其他各种写作教学方法灵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徜徉在奇妙的故事中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