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教改情境下的陶艺课程实践探试教学

2020-07-04 02:24李齐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制作方法技术创新实践

【摘要】随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落实与践行,教师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升给予了更大的重视。对于陶艺课程的教学来说,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对于陶艺艺术品的品鉴和陶艺制作理论方面内容的教学,忽略了陶艺课程的技术性和创新性,极不利于陶艺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因此,陶艺课程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必须紧贴时代发展步伐,以创新有趣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陶艺课程教学实效性。本文将对教改情境下的陶艺课程实践探视展开论述,为切实推动陶艺课程教学成效做出努力。

【关键词】教改情境;陶艺课程;技术创新;制作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码:S201910545015)。

一、教改情境下的陶艺课程实践趋势分析

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威廉·派纳曾言:“课程改革将学校课程与标准化教学有机结合,将认知技能代替原有的学术性知识,社会结构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而课程文化的“畸形”发展会压迫教育主体,对学生是一种变相的虐待,对教师是灾难,对社会则是一种不公,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近年来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与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多元化的合理培养。其中陶艺课程作为一门大众化的创新课程,在沉淀学生恬淡心性,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近年来各地逐渐将陶艺制作培训等活动作为网红式休闲方式进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掌握了我国传统悠远的陶瓷文化,也使在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愈加沉重。在近年来教学改革任务的不断推进与践行过程中,对于教学模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做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既需要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陶瓷文化进行品读和掌握,又需要对学生开展一定的陶艺制作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陶艺制作技能水平。因此,在教改情境下陶艺课程必须以迎合时代发展特色的元素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引导学生在陶艺课程实践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陶艺技能水平及制作质量,切实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术审美品鉴能力和陶艺制作水平。

二、教改情境下的陶艺课程实践策略

(一)迎合学生心理,启发陶艺认知

众所周知,陶艺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且创新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基于对于陶艺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对陶艺课程及学科的认知,对陶艺制品进行制作,真正完成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艺术审美品鉴能力和陶艺制作水平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新课改教学情境下,陶艺课程教学首先应对于学生的基础陶艺水平和陶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迎合学生心理发展和时代特点的方向,对于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划分,在深入把握陶艺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泥土性能进行区分,从而有效选择符合创作条件的泥土种类,对于陶制品进行加工和制作。与此同时,由于陶艺课程教学方式和陶艺制品制作形式较为丰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校的相应硬件设施选择课程开展方式,如果学校在陶艺制作设备上有所欠缺,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较为简单基础的陶艺制品;如果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陶艺制作设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动手设计,以更加多元陶艺制作方式制作精美且质量上乘的陶艺制品。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由学生对陶艺制作形式进行选择,在有效激发学生对陶艺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陶艺制作背后的奥妙,从而启发学生的陶艺认知,为切实提升学生陶艺水平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想象活力

在教改情境下,对于陶艺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适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陶艺制品的制作和学习过程中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力,使学生在陶艺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充满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吴冠中先生曾提出:“既要尊师重道,又要离经叛道”,艺术的创作是需要天马星空的想法以及后续精雕细琢的技法,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艺术作品创造中的重要性;韩愈在《师说》中言道:“师者,传道解惑也”。对于教学者而言,在任何时候都是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课程设置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学者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观念是否新颖,这种教学模式就要求我们教学者不仅仅要做到解惑答疑,还要做到“授之以渔”。鼓励学生多作一些大胆的联想与想象,就陶艺这门课程,有时看似一些工艺技法的创作不够成熟的方案,也能激发学生们的艺术修养,激发创新灵感。此外,在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陶艺品制作短片,启发学生对短片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泥条盘制成型和泥板成型技术手法的基础上,在用手进行泥板粘结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活力,对于搓制好的泥条和泥板进行组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仿生学的原理,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而在泥板的压印过程中切实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力。尤其对于陶艺课程的教学来说,每一件陶艺制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含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整体陶艺品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统筹培养。在学生进行陶艺制品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完整清晰的作品构思,才能够指引后续陶艺工序的有效开展,这就需要陶艺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灵活生动的教学情境及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对于泥土特性进行把握和分辨的基础上,根据泥土性质创作不同的陶艺制品,在有效提升学生陶艺制作水平的同时切实提升教改成效。

(三)跨学科交流的课程设计

学科之间的跨界交流已逐渐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这种跨界的研究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事实上,不仅只是在教学研究的领域,教学实践任务中的课程设计往往也非常需要这样的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对于陶艺教学技术课程来说,仅从其教材的内容来看,其工艺技法跨界或者交叉的程度十分低下,大部分均是以独立的工艺、技法的形式在教材中出现的。在对学生实际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对基本知识面进行全覆盖的基础上,多鼓励需要促发兴趣的学生将各种的工艺理论与技法及其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并从各种工艺理论及其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实证,如此,便可深层次地有效培养并拓展学生的综合实际思维和表现力。

(四)組织临摹训练,提升技能水平

在教改情境下对于陶艺课程教学实践的开展,不仅要提升学生综合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围绕学生良好的陶艺素养开展相应的培养和训练活动。尤其对于陶艺课程教学来说,陶艺制品具有丰富鲜明的特点,非常适合学生对其进行临摹和学习,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的陶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样的陶艺制作方法,对于陶艺制品进行模仿制造,切实提升学生的陶艺制作技能水平。因此,在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临摹训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各种陶艺制品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古代优秀陶瓷作品进行临摹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启发学生观察古代优秀陶瓷作品的特色和魅力,启发学生在对于我国传统陶艺制品进行模仿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汲取陶瓷艺术养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临摹训练过程中有效提升技能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临摹训练的过程中,应对于临摹素材进行筛选,确保所选择的陶瓷器物具备一定的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征,能够真正启发学生的陶艺品鉴能力。除此之外,在临摹训练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教师切勿因循守旧,秉承传统的陶瓷艺术模仿教学模式,而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于东西方不同陶艺制品的发展和特征进行品鉴,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指导下,以辩证的眼光和视角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陶艺制品特色,从而有效培养现代化的陶艺观念,在有效提升和锤炼学生陶艺制品制作技能水平的同时有效推动当代陶艺课程教学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结束

综上所述,在教改情境下对于陶艺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基础陶艺理论知识的夯实,还应注重对学生陶艺制品品鉴能力和制作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升,才能有效发挥陶艺课程教学中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陶艺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启发学生对于陶艺产生一定的认知,并在陶艺理论知识的教学和深化过程中激发学生想象活力,使学生能够以创新性、发散性的艺术作品构思创作出更加多元的陶艺制品。与此同时,在陶艺课程实际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开展临摹训练,引导学生在深入掌握陶艺理论知识和应用陶艺技术的基础上,对于我国古代优秀陶瓷作品进行观察和学习,并与西方陶瓷制品进行对比和品鉴,使学生能够以多元辩证的眼光看待陶瓷制品的发展,在切实推动当代陶艺课程教学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陶艺制品制作技能水平和品鉴能力,推进教改情境下陶艺课程教学实践成效。

参考文献:

[1]郭志锋,周子强.陶艺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艺海,2009(5).

[2]李艾东.当代陶艺的创作与教育[J].艺术教育,2009(9).

[3]周芳.论陶艺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J].中国陶瓷,2009.

作者简介:李齐(1981-),男,汉族,江西省景德镇人,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现代陶艺创作。

猜你喜欢
制作方法技术创新实践
一种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一种古黑色色釉制作方法及其配方
空中蒸发的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