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芳
[摘 要] 教育写作能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质量。然而现阶段的教育写作乱象丛生、“乌烟瘴气”,令人忧虑。校长、教师必须要提高对教育写作的认识,平时多阅读,多记录,多思考,厚积薄发,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教育类文章。
[关键词] 教育写作;阅读记录思考;教育文章
教育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工作者把有关教育方面的行动、收获、体会、经验、设想等写成文稿的行为,一般形式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教学论文等。
教育写作的目的是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起到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教育写作既成就了自己,也惠及了他人,真是一举两得。
然而,考察目前的教育写作现状,情况并不那么纯净,而是乱象丛生、“乌烟瘴气”,令人忧虑。
表现之一:七拼八凑型。一些教师不在选题、求新、锤炼上下功夫,写出自己独一无二、给人启示的教育文章,而是去图书馆搜罗一些教育报刊,然后从这张报纸上选一节,从那本杂志上辑一段,“拼接组装”成一篇所谓的教育教学文章。有的教师甚至连图书馆也不去,就在电脑上“创作”。因为电脑上的资源某种程度上要比图书馆丰富得多,真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故一篇所谓的教育教学文章只需花个把小时就能搞定了。然而这样做不但没有使自己的教育写作能力得到半点提高,而且如果文章里还有一些煞有介事的诸如“实验数据”“操作步骤”之类,那就更是害人不浅了。
表现之二:请人代笔型。好多教师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里是基本上没有自能“继续教育”的习惯的,诸如读读教育专著、写写教育教学文章,几乎都是在扑克、麻将、游戏里度日,一旦需要文章了,就愁眉苦脸地请求会写、能写的同事朋友“帮忙”。同事朋友看在多年的情分上,只好哑巴吃黄连——给他当“秘书”了。
表现之三:改姓换名型。有些教师比上面的一些教师还要“聪明”,知道某位教师已经评上高级职称了,或已经获得了较高级别的教学骨干称号了,就要来他的没有发表的获奖论文,只改个名字,投给报刊发表了。因为这种获奖文章即使你动用高端的文章检测设备也无用,文章没有上知网、国家新闻出版署网或别的什么网,到哪里去检测它呢?真是既“安全”,又“省力”。尤其是职称评定阶段,平时“懒”得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教师,使用这种手段的很多。
表现之四:付费发表型。现在有的刊物不是以学术良心为本,而是以经济利益为上,你只要交付相应的版面费,刊物就不管文章是否有新意,有价值,只要句子通顺,哪怕是老掉牙的题材,也照发不误。有的教师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就“财大气粗”,马马虎虎捣鼓成一篇或两篇后,就交费发表了。
如果说以上为当前教育写作上的较为普遍的不正之风的话,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不良局面,净化教育写作风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写作,使那些教师的教育写作走上正道呢?根据笔者30多年教育写作的经验体会,提出如下四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一、提高认识
认识是一切行动的指南。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写作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一位教师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至退休,有将近40年时间。要想让自己幸福快乐地度过这么漫长的教育阶段,这中间教育写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写作的本质就是教师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友好交流,是教师过好内在生活的主要形式。一个只会过外在教育生活的教师,他追求的只是教育的表面、虚浮、热闹,他永远没有体验到教育的趣味、作用、意义。相反,一个教师既会过外在的教育生活,又会把外在的教育生活通过内在心灵的体验转化成他独一无二的宝贵的教育精神财富,这样的教师必定是幸福而优秀的。
二、专业阅读
人有两种成长,一种是躯体的成长,一种是精神的成长。躯体的成长靠食物,精神的成长靠阅读。教师是教育人,教育人的精神成长当然主要靠教育阅读。那么,教育阅读主要应该阅读哪些著作呢?笔者的体会重点在三部分:一是教育专著,二是文学名著,三是哲学著作。阅读教育专著是建立自己的教育骨架,亦即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阅读文学名著主要是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丰满自己课堂教学的血肉;阅读哲学著作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使自己爱学生胜于“爱国家与教会”(英国哲学家罗素语)。如此的专业阅读,既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专业记录
教师工作往往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一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你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琐碎的小事,把这些小事一件一件地做好了,也是极不简单的。优秀教师都是把简单的小事做细、做实、做深,几乎没有什么例外。然后,每天抽一点时间,把一些小事原汁原味地記录在笔记本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既积累了珍贵的教育教学素材,又培养了自己的记录习惯,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是教育写作培根固本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四、专业思考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专业思考可以使你的教育行为不偏离航向,可以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独特,它可以使你的教育教学更有效。当你的专业阅读、专业记录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以后,届时必定会出现质的变化——教育思想时不时地光顾于你。思想这个东西有个特点,它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得赶紧把它“逮”住,记录是迎接它的崇高仪式。你要随时准备好一个本子和一支笔。比如笔者的“没有最好的德育,最好的德育在课外阅读里”“小学语文最好的教材是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图书馆是最好的学校”“一个小学生在他毕业离校的时候,他已经养成了自能阅读、自能写作的好习惯,那么他以后的人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等发表在教育报刊上的800多篇教育思想,就是随时、随地记录的结果。
当一位教师的专业阅读、专业记录、专业思考修炼到一定境界以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育教学论文等就会唾手可得。这时,我们与其说这位教师在进行教育写作,不如说他在把平时的教育教学记录素材融入他的教育思想里,通过筛选、整理、布局、贯穿、丰满、润色,诞生出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不这样做他的心里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当然,专业阅读、专业记录、专业思考三者并非静止孤立的,而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常常是阅读促进记录,记录推动阅读,阅读、记录催生思考,思考深化阅读、记录。同样,阅读、记录、思考与教育写作并非前后分得很清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呈现整体螺旋上升的态势。“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育写作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物化形态,来不得半点虚假、马虎。教师只有端正教育写作的态度,平时修炼好专业阅读、专业记录、专业思考的内功,如此诞生出的教育文章才是有宽度、高度、深度的好文章。这样的教育写作既提升了自己,又贡献了他人,才能实现教育写作的终极目标。教师如果都这样进行教育写作了,教育界的写作才真正称得上是风清气正,教师们才是真正走上了教育写作的正道。
(责任编辑:刘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