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摘 要:地区泥塑艺术引入美术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民俗文化方面的视野,让学生在了解优秀民俗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泥塑技法,学会用泥塑来表现事物。教师通过美术教学与泥塑艺术的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启迪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和体验地区泥塑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美术;泥塑;民间艺术;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127-02
为了让青少年学生对于民俗文化中的泥塑艺术有深入了解,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当引导学生以审美视角参与到泥塑艺术创作中。地区泥塑艺术注重以夸张又不失传统的手法来表现泥塑作品,和谐是其核心的美学思想,不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能够将不同情境、时空下的事物巧妙结合到一起,创作出生动、自然的泥塑作品。泥塑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艺术创作手段,学生在掌握泥性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观察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学生对泥巴的创作过程,就是接触大自然、感悟民间艺术的过程,能充分体验原始、自然的野性,从而释放自身的创作欲望,表现出稚趣童心。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三点探讨泥塑艺术。
一、模仿制作,调动学生泥塑兴趣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的教学内容包括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对于造型,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地区泥塑相关的图文资料、视频或作品,要求学生感受同一题材下的泥塑作品,体会多元化色彩、形态、造型与表现技法,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与感受理解泥塑后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泥塑兴趣,使其在观察感悟中形成良好审美情趣。以此为切入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简单的泥塑作品进行制作,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泥塑艺术产生喜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在“陶泥的世界”一课教学中,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泥塑作品,让学生首先对泥塑作品特色有初步了解,再展现学长或其他班级学生的泥塑作业,学生通过观看会产生较强烈的制作欲望。教师可播放泥塑中简单作品的制作视频,引导学生在欣赏观察中认知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同时讲解泥土的粘、搓、揉、压等基础泥塑技艺。通过讲解示范,教师让学生模仿视频内容进行简单的作品制作,学会将简单几何物体处理成具体、复杂的泥塑作品。模仿制作有助于打开学生拘泥的思维,将动手能力转化为想象力。在模仿练习中,学生掌握一定泥塑技巧之后,可以凭借高涨的学习兴趣来大胆创作,进而探索如何夸张变形,创作泥塑作品。以动物“小狗”泥塑作品的创作为例,教师可让学生独立想象并表达创新思路,如给小狗装饰一副眼镜、一件披风。基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模仿创作,美术课堂就能积极创造出独具童趣的泥塑作品。
二、创新实践,启迪学生想象思维
地区泥塑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的艺术结晶,含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泥塑艺术引入美术课堂,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多个层次、视角来理解泥塑作品,不仅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有积极意义,还能加深美术学习与民间艺术的联系,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创新,启迪学生的想象思维。例如,在教学“小鸟的家”过程中,教师首先投影展示小鸟栖息在森林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鸟情怀,然后展示地区泥塑中有关鸟类动物、树木等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对动物的喜爱以及对地区泥塑作品的认知进行创新实践。制作需要实践,而创新需要想象。教师要通过直观展示作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观察地区泥塑动物、树木的造型与装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学生可以选择陶泥为主要材料,树枝、纸团等为辅助材料,通过简单的窝、捏、揉搓等技巧,将自己脑海中的形象完整制作出来。比如,有学生在实践时利用树枝做骨架将陶泥包裹在外,制作了供鸟类栖息的鸟巢;还有学生将纸团作为辅助材料,用水润湿后将湿纸团填充到陶泥中,充当小鸟的肚子,来表现松软的泥塑质感。这样创作而成的造型看似随意,却省去了部分泥量,有效降低了泥塑作品的整体重量,体现出思维的创新。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技法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创新实践中将自身审美情趣、情感结合到其中,灵活运用地区泥塑中展现的风土人情进行创造,这样有助于丰富美术学习的形式,还能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地区民俗文化。
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各种规矩与规范的限制,会无意间抹杀掉学生的创造力,而泥塑手工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神器”。在泥塑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卡通人物,还可以制作各种形式的手工DIY如冰箱贴、钥匙扣、相框、笔筒等,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合力制作,感受合作的價值
由于课堂学习时长有限,而陶泥制作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小组间的合作制作可以帮助学生创作特定主题下相对大型的泥塑作品。学生可以在合作中不断磨合,体验同伴之间的互助之情,从而在协力创作泥塑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合作能力。如在教学“爱护古建筑”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地区建筑物与泥塑建筑作品,让学生在主动观察中探究和感悟地区泥塑文化。在了解地区泥塑建筑以后,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合力制作泥塑作品,小组长向各位组员分配任务,成员分别负责设计、制作与装饰建筑作品的任务。教师需要在一旁指导各小组成员的作品构图、透视等基础美术知识与相关泥塑技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究知识。有的小组在合作创作过程中,提前明确了泥塑主题,部分组员负责制作泥塑建筑,而部分组员则负责制作人物、动物与景观的泥塑,通过各种泥塑作品的搭配,丰富泥塑作业内容。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完成个人难以独自完成的大型泥塑建筑,学会了在制作前确定作品主题、统一作品造型等,能体验到互帮互助的成就感。
泥塑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从身边的村庄和农场到外面的城镇和世界,从单一的材料到多种材料的组合应用,靠一个人难以完成。这个时候小组合作的优势在于每个人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体现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泥塑属于立体造型的艺术,而美术课堂中开展的泥塑教学实践,可以锻炼学生想象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在泥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模仿制作调动学生泥塑兴趣,通过创新实践以启迪学生想象思维,通过合力制作让学生感受合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孟.苍山小郭泥塑在当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5.
[2]族艳慧.小学美术彩塑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
[3]高延庆.立体造型课程在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拓展[D].天水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