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一想起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这是王小波著名的情话。这话好得很,因为它道出了:好的爱情,会让人拥有孩童般的天真,仅仅想起心爱的人,上扬的嘴角已暴露灵魂的温馨。
这两天,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当着一大拨儿外国人的面儿撒狗粮的事儿,让人看得惊喜又欢乐。4月15日,钟南山在广州出席一场疫情防控专访活动。互动交流环节,一个非洲留学生问钟爷爷:“如果去非洲,会给当地政府什么建议?”
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抗疫三个多月来,一直不苟言笑的钟南山,回答这个问题时,前所未有地满面笑容,流露出少年般单纯的神情。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这个视频,看看我们的钟院士现场撒狗粮,是不是让人羡慕中又特别感动,亲切中又倍感美好。
因为,这不可多得的温馨一刻里,老院士提到了一个人——他的妻子。其实早在几天前,接受另一个采访时,钟南山提到自己这些年,之所以能一心扑到科研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人为他解决了一切后顾之忧。他说的家人,很大意义上,就是指他的妻子李少芬。
3个月前,钟南山逆行奔赴武汉,当时,他在高铁上闭目养神的照片,传遍全网。他哽咽着说出“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也激励了国人。
但有个人,看到这些照片和视频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能不能让他多睡一会儿?”这个人,就是钟南山的妻子李少芬。
全国人民都把老院士当作英雄的时候,唯有老妻怀着深切的担忧和心疼。
这就是爱。
钟南山和李少芬的爱情,是典型的老爱情。这种老爱情里,又藏着年轻一代匮乏的柔韧和长情。钟南山和李少芬两家,都属于名门大家,可谓门当户对。
在关于钟南山的多部传记视频中,都曾这样介绍这对璧人的缘分:两家父辈早已相识,但两个人走到一起,却源自“闺蜜的牵线”。
1955年,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部),经常去探望一位姨婆,而李少芬也常去看望自己的姑婆,而他的姨婆与她的姑婆是闺蜜,就这样,两个人相识相爱。当然,闺蜜红娘,只负责牵线搭桥。灵魂红娘,才决定白首偕老。
真正促成这段姻缘的,是两个人志趣相投的爱好。
早在1950年,李少芬已是广州队女篮队员。钟南山到北京读书时,李少芬到国家女篮训练。钟南山是运动达人,年轻时在体育竞技上的成就,和今天在医学上的建树,可以媲美。
1959年的中国首届全运会上,医学生钟南山“像一匹所向披靡的骏马,在400米栏比赛中,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
看,老爱情最大的魅力,不仅仅是足够老,而是从旧时光里走来的老人,曾用年轻的生命,书写过火热的传奇。历经时光打磨后,依然各自美丽。
父辈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懂爱。以为他们不懂爱,其实是我们太年轻。
钟南山和李少芬相爱后,因为李少芬要南征北战,比赛训练,两人历经8年异地恋的聚少离多,最终才步入婚姻殿堂:异地恋的关键,从来不是异地,而是相恋的人。
他们认定了彼此,所以愿意等。他们又各有事业,所以不把爱情看得过重。他们在遥遥相望中,各自站成一棵树,拼搏的年代暂时分离,结伴的岁月又彼此相依。
结婚后,李少芬到广东女篮当教练,到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当副院长,到中国篮球协会任副主席,至今仍为篮球事业发挥余热。而钟南山院士历经下乡锻炼、出国进修、教学科研,并在17年前对抗SARS中,闻名全国,成为大家熟知的英雄。
从相恋到结婚,他们走过了一甲子,养育一双儿女。儿子钟帷德,继承父业,颇有建树,是广州第一人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著名的泌尿科专家。
女儿钟帷月,传承母业,擅长游泳,在蝶泳方面打破过世界记录,是一名优秀且低调的游泳运动员。
钟南山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父亲母亲,尤其是父亲钟世藩对他的影响,关于做人,关于行医,关于家风。今天,他的孩子们提起他和妻子时,也像他讲述父辈那样,平和中透着深情,传承中满是敬重。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爱情?相爱的父母,活得厚重淳朴,被爱的孩子,沿着父辈的足迹,走向更远的路。
这场疫情中,那些挺身而出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故事,不仅让年轻一代看见知识和专业的力量,还重塑对爱情和信念的认知。
3月31日,1010名浙江援鄂医护,在武汉坚守两个月后,圆满完成任务。73岁的李兰娟院士是其中一位。
飞机落地后,杭州下起了小雨,李兰娟院士下了飞机,发现人群中撑着伞等她的丈夫——郑树森院士。“这次是分别时间比较长的一次。我每天都和她通电话,询问救治的情况,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救治。”
见面后,分别两个月的老夫老妻重逢,没有拥抱,没有热泪。有的只是头发微秃的老院士丈夫,在乍暖还寒的风雨里,为一脸疲倦的老院士妻子,高高地撑起一把伞。
两个月前的大年三十晚上,李兰娟即将出征武汉,郑树森院士亲自下厨做菜,给妻子送行。这一幕,被李兰娟院士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撒狗粮”:“今天我轻松了,可以不用烧年夜饭,由郑院士替代,手术刀改厨刀。”
院士夫妻,也如寻常人家,抛开身份和名望,生活的实相依然是柴米油盐和烟火升腾。
或者说,沾染了烟火气的院士夫妻,反而让普通人在照见自我的亲切中,觉得真实。
1970年,出身贫寒,在乡下当了数年“赤腳医生”的李兰娟,考上浙江医科大学。而郑树森,恰是她的同学。
相近的出身,相同的专业,相似的兴趣,共同的追求,让两个人大学一毕业就结了婚。
两人在同一家医院,但繁重的医护工作,剥夺了很多闲适浪漫的时光。
李兰娟说,两个人每天都是马不停蹄,唯有早餐能碰到一起。夫妻俩聚到一起说的话,也都是“我有个危重病人,今天要做器官移植”“我有个学术报告,下午要飞北京”这一类。
在年轻人看来,这样的老爱情,貌似有点呆板无味。
而在老院士看来,恰是这样的各自成长,才让他们势均力敌,又相互理解。
什么是懂得?真正的懂得,从来不来自表面的“我理解你”。而是,你打过的仗,我也打过;你爬过的山,我也爬过;你经过的难,我也经过;你得到的奖,我拎过它的重量……
所以你的疼痛和喜悦,我都懂得。李兰娟是中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发表过400多篇论文,编辑出版著作36部,当过卫生厅厅长,也任过博士生导师。而郑树森是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第二次肝移植浪潮的推动者和器官移植界的领军人物,比妻子还要早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们都是医学狂人,都是事业为王,反而特别容易理解爱人的执着和上进,在给予对方足够支撑的同时,自己也用力向上攀登。
“我们从来没有时间吵架。”李兰娟院士谈到他们的婚姻时,这样说。长久以来,相濡以沫的影响,让宽容的彼此,越来越像。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历经岁月的老爱情,和终将拥有老爱情的新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