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的新时代体现

2020-07-03 06:09水华黄梅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心建设文化

文/水华 黄梅

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观的重要论述,充分阐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有了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观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有了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人民立场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等各个方面。

经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缩小了分配导致的贫富差距,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兴国的传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正确决策。党中央把“三农”问题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战略安排中,正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正是在“以人民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各项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使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有效避免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为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得以保障,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近几年来,国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体现。

“到人民中去”——辽宁省文联文艺扶贫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康平县举办

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让更多的人们有机会、有条件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完善教育机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平教育,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

社会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我国始终致力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的人有书读,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更多贫困学子有机会读书,走出大山,走入知识的海洋;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和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和机制,为更多的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看病有保障;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完善法律体系,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等基本权利。党的一切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生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在生态建设方面,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为了建设美好的生活家园,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社会实践中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多种务实、易实施的绿色行动。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为人民建设一个美丽、和谐、永续、绿色的生活家园。

猜你喜欢
中心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既要靠近制造中心,也要靠近科研中心 人工智能如何“聪明”地行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熔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