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之路能救旅游业吗?

2020-06-30 14:32燕林禾木
电脑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途牛流量电商

燕林 禾木

朋友圈中做旅游的他们,开始叫卖土特产

4月14日,余林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了一条消息:去哪儿品质购,今日正式营业,由去哪儿品质团队专业挑选货品,严格把关,好货不贵,欢迎大家选购……

余林,已经在旅游行业摸爬滚打了12年,手里的朋友和客户资源也积累了不少。所以当他发出那条卖货的朋友圈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那天,在发出朋友圈几分钟之后,我收到了近百条回复,其中绝大部分是询问去哪儿是否转型电商。”余林随后急忙在评论中解释,并非平台转型,只是在特殊时期,把产品链做得更多元化一点。说到这里,余林无奈地笑了笑:“看来旅游业在用户心目中已经难到快要支撑不住的地步了。”

虽然其他行业已经基本复工复产,但余林所在的部门还是“每周上三休二,工资根据实际出勤天数发对应天数的基本工资”。

在余林看来,旅游平台做电商,不外乎就是寻找新的出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转型,整合之前地接社或者景区政府等在各地的优质好货,主要集中在地方的土特产。目前,去哪儿还在寻找更多分销商和供货商。

但对于卖货能不能帮助平台渡过难关,余林的回答显得有些无奈:“能救不能救,也得做,现在估计谁也说不准到底管不管用,但是不做就什么都没有,做了或许有希望,最差还能补贴一点损失。”

7000万元订单一夜清零,无奈跨界卖面膜

老板也很拼,在直播中亲自试用产品

同样是4月14日,舒亦新收到了一条6人游旅行顾问推送的微信消息:2020年旅游业停滞时期,为了不浪费大好时光,我们决定开启第二项目……

在这位旅行顾问卖力的推销下,舒亦新点进了他们的直播发布会。6人游的创始人贾建强称,疫情使公司“7000多万元的旅游订单一夜清零”,让舒亦新这个行外人了解到了疫情给旅游产业带来的重创,也从老板卖力的推销上,看到了旅游企业的求生欲。

舒亦新告诉电脑报,一开始看到旅行顾问给他推送卖面膜,当时感觉并不是很好,感觉朋友圈又多了一个微商。但看到一个企业努力的模样又不觉产生一丝敬佩。

虽然,企业想通过电商的方式努力自救,勇气可嘉,但用户却不一定买账。

电脑报调查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应该不会在旅游平台去买水果、特产等日用产品。理由主要是,旅游平台做电商并不专业,产品难以在价格、质量上有保障,而物流之类的也是电商实现交易的重要环节,新涉足的旅游企业在售后上,未经打磨,匆忙上阵,也肯定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不难看出,虽然情感上,大部分用户持鼓励态度,但现实中却很难实现转换。

舒亦新也表示,还是期待旅游企业重回自己主营领域的那一天,“做微商不适合他们。”

OTA平台纷纷尝试转型电商

途牛“苔客”疫情期间售卖特产

盯上电商自救这条路的,不止去哪儿这一家。

这并不是业务全面开花,而是严峻且急迫的生存问题。一方面,退票退款相关事宜必须尽快落实;另一方面,在国内国外旅游业务基本为零的情况下,开拓电商这项业务则是能够迅速实现并赶上风口的一条路。

除了去哪儿的品质购项目,途牛也在疫情期间拓展了社交电商业务,主要形式是团队到旅游目的地采购当地特产,在特产频道和社群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曾在各个不同岗位上的员工,如今有的在福建采笋,有的在东北征集大米……

主打出境游的凯撒旅游,走了另一条经营电商的思路——代购。凯撒旅游迁址海南,将海南作为境外高端游的替代,计划以旅游为主,食品、免税业等为辅。

長期以来,免税业在海南的发展如火如荼,凯撒旅游此举或许是想未来能够切分这块蛋糕。不过,从境外高端游迅速转型国内海岛代购,这还需要一段时间转变思路,培养用户。

打造自身平台的电商渠道是一条路,搭上因疫情而更加火爆的直播带货也是一条路。携程、马蜂窝、途牛等OTA平台纷纷跨出了这一步,依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将直播云旅游与带货结合了起来。

从2月开始,途牛以“云旅游”模式组织了“故宫深度游”直播,马蜂窝也推出“云游全球博物馆”系列,通过与商家、讲解员的联动,带货博物馆周边产品。

不过,虽然云游博物馆能够在疫情期间带来令人惊喜的流量,甚至通过售卖文创产品填补票务亏损,但从长久来看,感受历史文化的方式,线下亲身体会仍然优于线上直播,这无非只是解决燃眉之急,却不能彻底为OTA平台带来多元化发展。

单以平台流量来做电商不足以转身

半个多世纪以来,“股神”巴菲特一直是一位传奇投资家。他曾说过:“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专注。”同样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专注也是一项重要的精神指南。尽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业务多元化的确是不得不完成的转变,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恐怕也是徒劳一场。

OTA平台转型电商之战,不论是疫情下的短暂救赎,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电商这条赛道,加入容易扎根难。综合性平台中,淘宝、京东等头部企业地位已经无法撼动;各类细分领域,如社交电商、跨境电商、奢侈品电商、二手电商等各个赛道也已十分拥挤。

因此,当OTA平台转战电商赛道时,尽管平台自身长期积累的用户能够带来前期流量,但从长久来看,优势仍不明显,甚至可能给人一种“不专注、不专业”的感受。

对此,某电商企业市场总监Dean向电脑报谈到自己的看法:“OTA平台都是目标明确的需求性流量,即有需要时才会浏览。在现在的情况下,OTA平台的浏览量必然急剧下降,而电商的根本是流量变现,没有流量哪来的销量。在资金链如此紧张的情况下,OTA平台推广预算更是吃紧,单以平台流量来做电商不足以转身。”

旅游电商与传统电商之间的差异并不算太大,根本都是销售产品。不过由于OTA平台的特性,产品更加垂直,更注重玩法和产品差异化,所以也对平台的能力和资源有着更大的考验。除此之外,当疫情结束,一切工作回归正轨后,OTA平台又是否能有足够的人手和资源运营电商业务,同样是个难题。

猜你喜欢
途牛流量电商
成于旅游,囿于旅游的途牛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三大运营商联手阿里巴巴酝酿推出“流量钱包”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VC和电商的互相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