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写就的全球文明史

2020-06-30 14:30林颐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饮食食物人类

林颐

基本信息

书名:《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

作者:[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译者:韩良忆

版次:1次

装订:精装

定价:68元

开本:32开

语种:简體中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ISBN:978-7-5217-1187-5

人活着,离不开吃。但因为吃东西太过平常,我们很容易忽视“吃”背后的意义。“用火烹调堪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新之一,这并非由于煮食可以让食物产生变化(有很多别的办法都有这个功效),而是因为它改变了社会。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从此时此地开始。”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在《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以下简称《吃》)里如此说道。

近年流行以“吃”写史,可惜经常是微物史观的写法,难免失于细碎,而阿梅斯托的《吃》被评论界认为是一部“针对演化进程之现代模式的批评作品”,是有资格跻身全球史研究领域的有分量的作品,被提名为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大奖写作与文学奖非虚构作品。

阿梅斯托曾任职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牛津大学,还做过BBC的节目主持人,长期致力于环境史、思想史、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历史、全球史等领域,因此,他的作品既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也有良好的框架、缜密的逻辑和平和的文风。

正如书名所示,《吃》是关于食物、人类文明和全球史的作品。全书分作8个章节,即烹饪的发明、食物的仪式和魔法、畜牧革命、农业革命、食物与阶级、食物贸易、食物和生态交流及饮食工业化。物种自身的进化,人类对待食物的方式、习俗,以及某些地区的菜品如何被发明的故事,与这些食物对于人类文明、世界历史造成的影响紧密结合在一起,但作者并不认为任何一种食物就足以缔造世界历史,食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全面、深刻且久远的。

农耕的实施让定居生活成为可能,饮食史的几次重要革命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近东的大麦和小麦、亚洲的粟米和水稻的发明,可等同于古代的“基因工程”。以食物生产和分配为依据,人们构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阶级结构。“哥伦布大交换”带来植物大迁徙与全球口味和生态的大交流,欧洲国家竞相建立殖民地、大帝国与全球贸易网络。很多国家借助高热能、易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克服了食物短缺的难题,带动了人口的飞速增长。蔗糖和棉花,携手打造了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无论什么时候,食物都是发动战争的一大契机,谁拥有丰富充实的粮仓,谁就有能力掌控世界粮食的命脉,谁就是老大。

这些历史书写并非浅层叙事,而是搜集人类学、考古学、遗传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多项成果,综合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文化理论与观点,对“吃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阐析。比如,有关“用火烹调”所对应的“生食与熟食”,以及食人风俗的起源等讨论,显然来自于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思路和方法。饮食行为深植人类的动物本性,但它同时发展了文明并且让人们处于文明机制的约束里。进食总是有着约定俗成的意义,这些意义都有象征内涵,并以象征的方式来传达思想,所以,不同的饮食文化才会存在冲突,食物才会与权力,与政治、经济、军事,与人类的思想产生复杂联系,赋予物质世界新的意义。

作品的重心聚焦在饮食史与全球史的交集上,作家的视线投向往昔、投向远方,但他真正关心的是当下:哪些食物对于塑造现代世界发挥了作用?是怎样做到的?远古的人们围坐火堆等待吃食,从此开始建立伙伴情谊,后来人群分化各个阶层,人类与食物之间不断协同进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打碎、不断重建。到了今天,餐桌仍是亲密关系的起始点,吃什么样的东西,就拥有什么样的身份记忆和文化认同。吃,从来不仅仅只是吃。

人类的“吃”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是我们自己发明创造了它,所以,我们要维护好的饮食文化,推动食品产业的良性发展,改变那些不好的饮食行为,妥善处理与摆正对待食物、环境的态度。

(编辑 朱庭萱)

猜你喜欢
饮食食物人类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人类第一杀手
谁变成了人类?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