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军
摘 要:本文从新形势下我国民航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和实际需求出发,以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我国在民航安全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本文提出了更具民航特色、面向民航实际应用、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议;构建和优化培养方案执行监督保障环节等若干思考和建议;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策略。本文旨在为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可参考建议,为我国民航强国建设任务所面临的科学研究和高端人才紧缺问题出谋划策。
关键词:民航安全 现状与特色 高端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b)-0224-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tual needs of China s civil-aviation-safety-personnel train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our countrie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the low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ivil-aviation-safety-personnel training for China, by taking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bject at th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A few targeted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of safety subject. The training system should be modified to be more civil-aviation-oriented, practically applicable for civil avi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o support civil aviation system. Additionally, constructing and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program with implement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guarantee links is also suggested. Also, the research platform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at support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or civil aviation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possibl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igh-quality talents during performing the task of civil aviation building
Key Words: Civil aviation safety;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High-end talent training; Training plan design;
1 引言
安全作為民航永恒的主题,是民航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民航安全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国家和民航局高度关注的问题,民航局还专门设立了民航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推动国内民航安全专业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法规制定等工作。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补齐空域资源、民航服务品质、适航审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的“四个短板”。
在国家和民航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民航领域各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航空安全管理能力持续增强,风险防控与安全预警模型研究成效显著,民用航空器安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稳步推进,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加强,安全保障技术和装备不断完善提升。然而,目前所处的民航强国建设和大飞机设计制造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民航主要功能场所的安全保障技术、安全运行能力、应急救援装备、安防安保系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民用航空运行安全管理、灾害监测预警、关键防治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和重大问题。
截止到2019年2月,我国民航安全形势总体良好,已实现持续安全飞行102个月。然而,民用航空安全运行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和挑战。自2010年伊春空难到2019年2月底,民航行业共发生运输航空事故征候数千起,其中严重事故征候逾100起。这些重大不安全事件背后,隐藏着重大危机和风险,也暴露出我国民用运输航空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我国严峻的民航安全形势和频发的民用航空事故征候,对民航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将提出以下全新要求:
(1)首先,民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运输能力的不断增长,对民航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国运输机场数量达到450个左右,地面100公里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单元,民航运输飞机的总体数量和客运承载能力将成倍增加。当前航空领域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我国民航产业快速增长的基本需求,需要民航类高校加强民航相关专业建设和学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的提高。
(2)此外,民用航空机场和航空器各种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事件类型多种多样且难以预测,这对民航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风险分析和快速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2010年到2018年底发生的运输航空重大不安全事件为例,这些重大事件包括2010年川航无锡失速事件、2011年东航温州擦树梢事件、2011年东航误入百色山区触发地形警告事件,2013年南航武汉刮碰NDB天线事件、2014年华夏航空重庆起飞碰撞禁行标牌事件、2016年南航韩国清州机场A类跑到入侵事件、2016年东航康定跑到外接地复飞事件。这些重大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都难以监控和预测,给从事民航安全管理与监测预防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3)随着载客量300人以上的宽体运输飞机的大量投入使用,民航事故通常会导致更加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对民航安全从业人员的灾害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为例,239名机组人员和乘客全部罹难,其中包括154名中国同胞;2019年5月5日俄航客机SSJ-100起飞后遇故障紧急降落是起火,导致41人死亡(机组人员加乘客共78人);2019年3月10日发生的埃塞俄比亚航空空难事件导致机载157人全部遇难 。在灾害应急处置阶段,时间就是生命,民航安全工作人员都该分秒必争地作出最正确的指挥决策,当前安全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与决策能力有待提升。
(4)民航灾害从致灾源头上分类,可分为非人为故意和人为故意破坏两大类,民航灾害的复杂程度对民航安全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人为民航暴恐事件层出不穷的先进手段为例,在全球反恐形式日益复杂,暴恐活动呈现袭击手段简易化、目标多样化、策划勾连网络化的特点,隐蔽性、灵活性和破坏性更加突出。这些变化都将给民航安全工作人员带来更大挑战,对民航专业人才的视野眼界、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新历史时期和民航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我国民航事业必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周期。快速发展的民航产业将对我国民航安全形势带来更大挑战,对民航安全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方面也将提出更高要求。民航安全从业人员所从事的日常工作和面临的民航安全形势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民用航空企事业单位对新时代民航安全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基本素养、眼界视野等也已提出全新要求。以下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分析新形势下民航安全人才培養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若干思考、建议和展望。
2 民航安全人才培养特色与现状
2.1 民航安全人才培养整体情况分析
我国民航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民用航空局下属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国民航局直属的高校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包括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中国民航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中国民航局2018年5月公布的民航科技创新“四型”科研院所和“五大”基地名单,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五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入选中国民航“创新人才发展基地”。
作为民航局直属高校之一,中国民航大学同时承担起民航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担,为民航安全运行能力的提升贡献原创性科研成果,帮输送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该校安全学科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多年来为我国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多个岗位持续输送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为服务于民用航空领域持续安全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水平,中国民航大学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以航空安全为主体的“一体两翼三支撑”的新型学科体系。该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始于2001年中法联合培养“中欧航空安全管理硕士”,2003年获批“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2年入选天津市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安全学科整体水平为C+(前40%~50%)。本学科于2018年获批成为我国民航领域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是天津市唯一一个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汇聚了全校优势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专门从事我国民航安全能力建设、民航安全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的同时,着力培养我国民航产业所需的高水平科技型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本学科以系统安全思想为指导,面向高度复杂的民航运行系统,围绕空管运行安全智能信息处理、航空器适航与安全工程、民航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民航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技术、机场运行安全保障技术5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国民航大学在民航安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方面,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国家空管委“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信部与民航局共建的“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以及“民航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中心、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三个民航局科研基地;拥有“民航安全信息处理技术”、“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民航空管运行效能分析与评估技术”三个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及“民航智能信息处理”、“飞机先进灭火材料制造技术”两个天津市创新团队,在民用航空安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典型的民航特色、平台优势和政策支持。
2.2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学科特色分析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典型的民航特色,涉及到多个交叉学科和科学研究领域、面向民用航空安全运行的实际需求、承担民航安全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已建成“本硕博“完整的学科授权体系。具体展开说明如下。
(1)基于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本硕博“完整学位授权体系。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涉及到该校适航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飞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其中“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设立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全工程系,面向民航领域安全技术、安全监察、安全管理等工作岗位属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和“安全工程”专业型硕士自设研究方向由经济管理学院、飞行学院和电动学院合作培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两个交叉方向——航空器适航审定工程和航空运输大数据工程分别由适航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承担人才培养工作,本硕士点旨在培养具有坚实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扎实的工科基础理论知识于安全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科技攻关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民航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空管运行安全智能信息处理、航空器适航与安全工程、民航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民航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技术、机场运行安全保障技术五个培养方向,面向民航科研机构、运行单位、管理部门培养能够从事教学科研、安全技术开发、安全应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面向民航产业实际应用。
民航运行最大的风险就是安全问题。民航安全工作政治敏感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历来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中,强调最多的、最集中的也是民航安全工作。习总书记在2018年9月8日《关于民航安全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上进一步指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民航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的26条措施,坚持一个航班一个航班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牢牢守住飞行安全底线,截止到2019年2月,我国运输航空实现了持续安全飞行102个月、7040万小时的安全新纪录,实现16年零10个月的空防安全零责任事故记录。
虽然成绩令人自豪,但是安全工作没有终点,我们必须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安全隐患、以“零起点”的心态对待每天工作。尤其要对过去102个月的不安全事件、事故征候和严重事故征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过去102个月中发生的13起高风险事件,从时间原因看,机组原因8起、空管原因2起、机械原因1起、天气原因1起、航务原因1起;从事件类型看,4起可控撞地类事件、4起跑道安全类事件、3起复杂状态、2起其他事件,与国际民航界共识相一致,可控飞行撞地、跑道安全和飞机失控是危及飞行安全的核心风险;从发生时间看,仅去年就占了4起,民航安全运行形势是稳中有险、稳中有惊。
从以上的分析和梳理可以看出民航安全工作并非高枕无忧、令人放心的。从上述高风险事件的分析梳理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导致高风险事件的原因大多人为原因(占比61.5%)。人为原因或机组原因导致的安全风险,对民航安全管理人员、飞机机组人员、安全运行保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天气意外和机械原因导致的安全风险,占一般事故征候的76.4%,对民航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科学问题探究和先进技术研发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民航产业严峻的安全形势,也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航安全从业人员的培养单位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
(3)面向民航安全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我国从事民航安全研究的专业机构数量和质量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数研究机构未形成规模化、团队化的协同作战模式,这个小股部队分散作战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能力和核心技术攻克能力。不仅如此,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起步晚,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十分严格的技术封锁。因此在许多民航关键技术和设备方面,大多是直接购买国外产品,或者学习仿造已有的先进设备。多年来一直依赖国外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给国内民航企业正常运行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降低了我国民航企业自主研发的动力和能力,因此民航相关企业投入到技术研发上的精力和经费远不能承担起科学研究正常消耗,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和氛围十分匮乏,相应研发机构的科技攻关能力有限。我国主要的前沿技术开发都集中在科研院所,然而在激励政策不足和科研经费较少的客观条件下,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在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略显力不从心。
中国民航大学作为民航局下属能同时承担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水平院校之一,应该承担起民航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探索工作。尤其是该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作为民航领域唯一的博士点,更应该在民航安全管理与方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高端应急处置装备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该校的安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应从“本硕博”三级培养体系出发,夯实学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索、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民航领域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现状,针对民航安全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3 關于我国民航安全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3.1 “本硕博”学生培养课程的科学串联与规划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完整“本硕博”学位授权和学生培养体系,可以一方面制定有关激励政策鼓励该校本科学生攻读本校硕士、博士学位,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提升科研平台和教师队伍的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并充分发挥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优势将该学科的人才培养贯穿本硕博培养的整个周期。可以将有关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及研究生的学科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和科学设计。
3.1.1 贯穿始终的政治和英语公共基础课程
一个合格的人才,既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修养,又要拥有突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提倡“德才兼备”的人才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各行各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都需要把人才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政治类课程需要贯穿本硕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另外,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及个人的日常往来十分频繁。而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国家和地区最多的语言,我国一直把英语教育贯穿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所有阶段,目前全国省市已将英语教育提前到了小学阶段,并贯彻和延续到大学阶段。民用航空产业作为高度国际化的现代工业体系的一部分,其日常运行和设备维护过程基本都用到英语;民航有关先进技术开发和科学问题探索成果更是以英文文献、书籍和技术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从事民航有关的科研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育贯彻到民航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是十分必要的。
3.1.2 夯实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类课程
数学、物理、化学类公共基础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自然物质世界有一个更科学客观的认知,而且在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理性逻辑和辩证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数理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有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处理和数学建模,将科学技术问题高度总结和抽象为理论模型,修正和调整后的理论模型又可以用来解决一般共性问题。大学物理知识大致包括声、光、热、电、磁等经典理论和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近代物理基础,大学物理实际上是在向学生普及物质组成、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间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化学类基础知识,与现代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物质最原始的形式是没法用于现代工业体系的,几乎所有现代工业产品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我们的衣食住行所用到的产品都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化学加工。
数学、物理、化学类知识不仅对一般理工科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民航安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比不可少的。因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属于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工程类学科,工程学或工学就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从事工程类实践的专业人才通过猜想、判断和推理,将科学、技术、数学和实践经验应用到设计、制造、对象或程序的操作中。自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意指为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求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同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的联系更加紧密、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3.1.3 奠定安全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基础的专业必修课程
面向民航安全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本学科的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开设专业必修课,来奠定其理论知识基础和工程实践经验。比如《安全科学原理》就是安全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会向学生系统阐述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属性特征、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向学生传授安全系统原理、安全行为科学原理、安全生理与心理、安全文化原理、安全经济原理、安全控制原理等,讲述事故致因理论、安全与事故的关系及事故预防原则。可以面向不同行业背景的安全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安全科学与原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原理。
还有《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航空人因工程》等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也是民航安全从业人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以《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为例,安全管理体系(SMS)是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倡导的民航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方法,它要求组建民航运行和管理单位的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通过对民航有关单位内部组织机构、责任制度、程序规章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系统管理和规范,形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按照ICAO的要求,结合我国民航安全实际情况,中国民航局自2006年起在全行业大力推进SMS体系。因此《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安全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必修课,是民航领域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3.1.4 面向不同应用领域和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工作,涉及到适航学院、电动学院、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飞行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面向的科学研究与实際应用领域有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民航网络与信息安全、飞行运行安全、民航安全管理与应急、飞机防火技术等多个方向。因此,学生的基础课程完成之后,需要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设立更加细化、专业性更强的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素材。
以“飞机防火技术”这一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为例,该方向开设了《飞机防火技术及应用》、《民航热灾害处置方法与原理》、《民航热防火技术及方法》、《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等专业选修课。其中《飞机防火技术及应用》课程以飞机防火有关的燃烧爆炸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重点学习飞机防火技术及其应用现状。课程内容兼顾理论基础、技术知识知识的传授和工程应用、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深化研究生对飞机防火技术和应用的认识,培养科学研究思维,为未来从事民航应急救援管理和研究工作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民航热灾害事故作为发生概率高、灾害后果严重的常见民航灾害,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科学问题研究和应急救援技术开发工作,这方面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实践人员都是民航领域急需的高水平人才。
3.2 培养方案支撑体系构建与优化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不过培养方案的顺利执行、培养计划的圆满完成,还需要学校教学组织体系、科研组织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的有力支撑。具体阐述如下。
3.2.1 人才培养方案的圆满完成,离不开高水平教学组织体系的支撑。
与人才培养相关的组织体系,人们习惯性会想到教学小组、教研团队、本科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等教学组织体系。教学小组和教学团队是教学工作的一线实施单元,由数个专业相关的教师组成某个课程或者某个课群的的日常教学和教学工作。教学小组中应包含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既能更透彻地领会理论基础知识或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够结合该课程所涉及到的前沿热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课程有关知识进行讲解和学生互动。
不仅如此,安全科学与工程属于工程实践类专业,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要在本科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完成。因此,加强民航安全类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与航空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也对本学科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本科教学类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航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问题,熟悉民航安全管理和技术岗位一般工作流程,掌握民航安全日常管理与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常用工具和专业技能。
3.2.2 高水平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科研组织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科学问题探索和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尤其是该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对该校的科研组织体系的完备和先进程度必然提出更高要求。支撑人才培养的科研组织体系通常包括科研团队、研究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学生在这些科研组织或科研平台的培养和训练下,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问题探索和工程实践技术开发的能力。
中国民航大学各级科研组织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流的科研团队,能吸引一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参与前沿科学研究、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原创性科研成果。学校科研组织在取得科研成果的过程中,不仅能为高等学校培养和孕育一大批富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学术骨干,而且能够服务学校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工作,成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基地 。建设好重大科研平台,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功能改革的步伐,完善平台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研人员水平,将使得学校各级科研组织更好地承担学生培养工作。
3.3 培养方案的执行与推进措施
本硕博学生培养方案的有效执行与推进,离不开学校管理部门的辛勤付出。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部、学工部、科技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围绕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措施,与教学科研单位一同发力培养民航领域高水平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人才。如果把学生比作学校的“产品”,那么学校应该在选料、生产、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投入、监督和把关。
3.3.1 严格把关的“原材料”筛选准备环节(招生宣传、入学考试等)
中国民航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对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筛选和质量把关上。然而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也是整个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吸引和发掘优质生源、持续促进生源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以复旦大学为例,该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研究生招生宣讲会,宣讲会不仅在学校内部开展,还会面向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招生宣传。除了招生宣讲会,大多数重点院校还于每年暑期开展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过特色专题讲座、专家与学者互动交流、参观座谈、优秀营员评定等活动形式,吸引推免生和一志愿报考生源。
一般情况下,本科生的入学考试环节有全国统一高考,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一般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博士研究生选拔有入学考试和面试考察两種形式。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阶段,根据生源情况和专业特色,研究生部将2019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成绩所占比例提升到国家文件规定的上限,这一举措受到了各个学生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普遍欢迎。这一举措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一考定终生”的弊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培养单位的人才选拔自主权;学生可以拥有初试和复试两次机会,考上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二级教学单位可以招收到基础知识扎实并且有一定动手实践能力的可塑之才。博士研究生的选拔工作因为还是第一届招生,很多流程和规章还在摸索和试行中,可以在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的进行中积累经验并尝试进行优化改革。
3.3.2 一丝不苟的“生产过程监控”(课程考试、学业警告、定期研讨、开题答辩)
中国民航大学对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过程监督和保障环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并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比如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每年的总学分数和挂科数目有一条红线不能触碰,学生一旦触碰红线将会收到教务部门的学业警告,警告次数过多将会作劝退处理;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有开题答辩、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送审和毕业论文预答辩环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亮起黄牌将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以上这些措施,都是十分科学有效且受到师生普遍认可的,已经在多年的执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过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的普通教师,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所培养学生的考核和监督环节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限于个人视野和水平有限,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校情、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生的特点。首先,在课程考试环节,理应充分考虑以学生的特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增加平时分占最终总成绩的权重,以促进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适当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顺利验收做好前期准备;再次,适当增加研究生课程中介绍前瞻性科学研究和前沿科学问题的课程比重,让学生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科学思维、更具竞争力的原始创新能力;根据各个研究方向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学位论文的盲审比例,并根据盲审结果建立导师/学生亮黄牌机制。
3.3.3 嚴进严出的“出厂验收”标准(学分、毕业论文、综合素质鉴定等)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持续扩招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我国每年大学录取比例持续攀升。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平民教育阶段的标志,并竞相讨论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标准,实行“宽进严出”的招生选拔和毕业考核制度。不过,有心人应该都发现全国985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的比例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高校甚至坚守“精英教育”的原则。不仅如此,很多985高校还执行本科生学分淘汰制度。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该校2018年将8名不达标本科生转为专科生的,并得到了教育部发文力挺 。因此,我国颇具竞争力的高校实际上执行的都是“严进严出”的指导原则,不仅录取分数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大截,而且培养的学生“成品率”也远高于其他普通高校。
中国民航大学作为行业型特色院校,招生生源质量一直比肩部分211高校,在很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甚至高于一般的211重点院校。每年的全国高考,替学校完成了优秀学生的筛选任务,该校每年培养的本科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学校口碑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学校更应该坚持“严进严出”的原则,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应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科研平台投入、优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日常管理和奖励激励措施,力争为民航安全领域输送更多高水平科学研究型、专业技术型、安全管理型人才。
4 结语
本文对我国民航安全发展现状和民航安全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尽管我国民航安全运行能力持续增强,但是我国频发的民用航空事故征候和快速扩张的民航产业,对民航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将提出全新要求。并以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安全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我国民航安全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对民航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新发展形势下的民航安全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问题:人才数量和质量不够;安全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应急指挥决策能力不足;从业经验、科学素养和水平视野有限。在以上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促进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本硕博课程的串联与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民航安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案的执行与推进措施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民航局文件http://www.caac.gov.cn/XWZX/MHYW/201605/t20160525_37549.html.
[2] 民航局文件http://www.caac.gov.cn/XXGK/XXGK/ZFGW/201812/t20181212_193447.html.
[3] 百度百科http://www.caac.gov.cn/XXGK/XXGK/ZFGW/201812/t20181212_193447.html.
[4] 中国青年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2743603678552841&wfr=spider&for=pc.
[5] 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3-11/doc-ihsxncvh1555861.shtml.
[6] 中国民航局关于公布2018年民航科技创新“四型”科研院所和“五大”基地名单的通知http://www.caac.gov.cn/XXGK/XXGK/TZTG/201806/t20180604_188318.html.
[7] 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B7%A5%E7%A7%91/20597803?fr=aladdin.
[8] 国际民航组织网站https://www.icao.int/Meetings/AMC/MA/2006/sms.
[9] 王敏,王青峰,袁文才. 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今日科苑,2013(19):115-117.
[10]复旦大学研招网http://www.gsao.fudan.edu.cn/4a/05/c1659a150021/page.htm.
[11]中国矿业大学http://sfs.cumt.edu.cn/fb/1c/c627a457500/page.htm.
[12]新浪网http://k.sina.com.cn/article_2825432533_a868add500100ap58.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intoutiao&loc=35&r=9&doct=0&rfunc=100&tj=none&tr=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