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储藏量约3~5毫克,其中1~3毫克储藏在肝脏。除了人体正常需求量,多余的维生素B12都以原形随尿液排出。维生素B12对人体促进细胞发育与成熟,增强体力、活力、专注力和记忆力,调节情绪、消除烦躁、恢复机体平衡感等方面作用独特,同时还能防止恶性贫血,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重要营养素。
维生素B12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维持机体造血机能的正常状态,预防恶性贫血。人体缺乏维生素B12时,细胞DNA合成减慢,而胞浆RNA合成不受影响,细胞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细胞体积增大,形成巨幼变,大部分巨幼细胞在骨髓内未成熟就被破坏进而导致贫血。
(2)提高叶酸利用率。它以辅酶形式与叶酸一起合成甲硫氨酸和胆碱,产生甲钴胺和腺苷钴胺,若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叶酸缺乏症。
(3)活性产物甲钴胺和腺苷钴胺是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通过甲基化等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可活化氨基酸,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4)维生素B12可代谢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使之被身体合理利用。
(5)维生素B12能有效缓解身体疲劳,保持精神状态,增强体力及平衡感,调节情绪,消除不安。
(6)确保神经系统健康运行。维生素B12参与神经鞘膜脂蛋白合成,维护神经髓鞘功能,如长期缺乏就会破坏神经细胞形态功能,引起神经退化、脊髓变性,出现感觉异常、记忆力减退、严重精神症状,甚或老年痴呆等问题。
氰钴胺是最早发现的维生素B12,为其命名时维生素已排序到12个,所以日常人们所说的维生素B12多指氰钴胺。后来发现其类似物质有很多,其中氰钴胺、甲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有临床使用价值,使用率较高的是氰钴胺和甲钴胺。氰钴胺、甲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结构和功能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彼此之间也有很多的差别,如同一母所生的“4兄弟”,既有很多的共性,也有各自独特的个性。
区别一:母环结构相同而取代基不同
甲钴胺、腺苷钴、羟钴胺与氰钴胺母环结构一样,仅在化学结构上有微小差别,即与钴元素相接的一个化学基团不一样:氰钴胺的那个基团是氰基,甲钴胺是甲基,羟钴胺是羟基,腺苷钴胺是脱氧腺苷基。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大家都含有六价钴,注射液都是红色的,见光易分解,所以需避光存放。
区别二:是否需要体内转化才能起作用
氰钴胺本身是没有活性的前体药物,肌注或者口服进入血液循环后,一部分存储在肝脏,另一部分需在内因子(一种肠道分泌物)帮助下才能被人体吸收,并经转化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后方有生物活性。而甲钴胺、腺苷钴胺是维生素B12存在于人体的内源性活性成分,又称辅酶维生素B12,使用其注射剂(或片剂)经肌注(或口服)后,进入血液不需要转化(不需代谢),可直接被机体利用并发挥作用。通常,羟钴胺不是人体常见的存在形式,但它在人体内很容易转化成可被有效利用的维生素B12的辅酶形式。
区别三:甲钴胺多用于神经病变,腺苷钴胺多用于贫血,羟钴胺可用于氰化物中毒
從适应证看,4种维生素B12均可治疗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及神经病变的辅助治疗,但临床应用时还是有所区别,需针对性进行选择。
(1)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虽然氰钴胺需在细胞内转化为甲钴胺、腺苷钴胺后才能被人体利用,但氰钴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都可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对于缺乏维生素B12的巨幼红细胞贫血,氰钴胺和甲钴胺效果相当。
(2)用于维生素B12需求量增加情况下的补充:氰钴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可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长期素食者、消化不良综合征、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反复发作的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感染、胰及肠道癌肿和严重肾病等。
(3)用于神经炎辅助治疗:临床上甲钴胺偏重用于外周末梢神经病变,改善神经症状和功能恢复,如断指再植神经吻合后促进恢复。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时甲钴胺效果好于腺苷钴胺。甲钴胺对神经元传导有改善作用,可辅助用作神经营养修复治疗。而腺苷钴胺多用于贫血,须转化为甲钴胺才能发挥修复神经的作用。不推荐维生素B12(氰钴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4)氰钴胺可用于热带性或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肠道切除或绦虫等肠道寄生虫所致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5)除用于防治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各种病症,羟钴胺还可用作氰化物的解毒剂,安全、起效快,是新型的氰化物解毒剂。其作用原理是氰离子在体内遇到羟钴胺后,迅速取代羟钴胺分子中的羟基,形成稳定无毒的氰钴胺并经尿液排出。与硫代硫酸钠等解毒剂不同,羟钴胺解毒不需血红蛋白参与,不影响血液携氧能力,也不引起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正常人每日需1μg(微克)的维生素B12,主要由食物提供。不同地区、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人群对维生素B12每日需求量不同。维生素B12缺乏会引起贫血和神经系统损害等疾病,而导致其缺乏的原因有以下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