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起了人们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期的小学应急教育模式的反思,一是育德为先;二要做到预防有方,应急有术;三要优化教育课程。在构建重大传染病疫情期小学应急教育模式上,强调育德为先,注重学生的道德品性培养,并从良好心态、危机意识、价值观、爱党爱国精神、担当精神和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阐述了非常时期育德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新冠肺炎;应急教育模式;育德为先;优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0-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92
小学应急教育作为提升小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水平,促进小学生安全成长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重大传染病疫情期学校应急教育模式建构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全新挑战。2020年初,受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宣布了中小学延期开学,进入应急运行状态,启动应急教育模式。由于疫情的形势紧急,很多小学往往对应急状态下的运行缺少系统思考和行为自觉,对疫情状态下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关注不够,提供给学生的线上课程质量有待提高,收到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新时代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的小学应急教育模式,值得深思。笔者认为,在构建重大传染病疫情期学校应急教育模式上,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品性培养,其次是预防知识培养,最后是课程的教授。而道德品性的培养,即育德是小学应急教育时期的首要内容,现简述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非常时期,育德为先
教育之始,以德为先,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品德培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疫情严峻这样的非常时期,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性的最好时期。笔者认为,在像新冠肺炎这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应该结合时事动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品性。
(一)良好心态
疫情期间,学生的身体健康固然重要,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既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空间和文化空间。在居家学习的环境下,校园场地对学生的影响、同学之间的相互陪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不存在了。学生难免有失落感,再加上疫情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巨大冲击,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状态。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给学生戴一个“心理口罩”,让他们顺利度过疫期,是小学生应急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教育内容。像新闻中曾报道的跳楼轻生虽然只是个例,但确实也值得我们认真深思,家长的吼叫批评可能成了学生情绪崩溃的最后助推器。所以,这个时期尤其要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给他们讲解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诵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做一些益智游戏或手工艺品等等,引导学生化解不良情绪,避免造成心理阴影,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二)危机意识
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国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危机和安全意识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校曾受到过的教育。而小学时期应该是培养人们危机意识的最佳时期,但是,纵观我国的小学教育,开展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教育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危机教育难以得到落实,“危机意识”教育亟待增强。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处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和平时期,学生们大都生活安逸,从不知道灾难为何物。一旦有天灾人祸,则仓促慌忙,不知所措。教师应该通过此事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传播一些危机意识,告诉他们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类与灾难的斗争,生活不都是天天阳光灿烂,美满幸福,也会有风雨雷电,会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意外发生。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危机意识,勇敢面对生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精神层面实现真正的成长。力争在疫情过后,能基本完善和优化中小学应急教育模式,并将危机意识渗透到教材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从小就具备应有的危机意识。
(三)价值观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心理基础,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举措。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德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中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毋庸讳言,当前不少青少年盲目地崇拜影视明星,就连现在的一些小学生也有一部分想当网红、当明星,这将是社会的一大隐患。学校和家长可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我校开展的“致敬最美逆行者,我们身边的英雄——爱、寻、讲”特别活动,活动以致敬英雄人物、致敬医务工作者、致敬身边默默无闻的英雄、致敬我们的英雄爸爸妈妈为主题,既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又通过寻找身边的英雄,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愛党爱国情怀
爱党爱国是人们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之一,是一个中国人必须拥有的道德情操,它引导着我们的行动,支撑着我们的精神。爱国情怀的教育在国家面临危机和挑战时,如果家长予以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为全球大流行,而我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的杰出表现,展示了大国责任,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要教育他们深刻了解祖国的状况,积极维护祖国的利益,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了努力建设自己的祖国,把这种爱党爱国情怀深深地扎根在学生们的心里,在将来某个时刻,它会使学生身上迸发出超强力量。
(五)担当精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战士”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让我们对“担当”一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担当”作为一种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而这种担当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应该在小学时期就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小学生身心发育还很不成熟,担当精神对于学生们来讲,可能有些抽象,此时,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人是有社会属性的,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让他们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由自己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还要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的常识,培养他们从小自立;其次要对家庭负责。学生是家庭的一分子。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能劳逸结合,还能够增进家庭和谐,培养他们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是担当精神的基础,对社会负责是担当精神的升华,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多为国家做贡献,要引导教育他们做想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这是我国德育的重要内容。
(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不遵循自然规律,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或杀伐野生动物,必将受到惨痛的惩罚。2003年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以及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很有可能就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如果我们大家都敬畏自然,敬畏野生动物,与他们和谐相处,也许今后就能够避免这样的人类浩劫。笔者认为,在当今时代,如何让他们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能身体力行之,也是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预防有方,应急有术
20世纪80年代,日本文部省自然灾害科学综合研究部就组织开展了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的学校防灾教育系列研究,一是希望青少年在发生灾害时,具备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能力,同时能兼顾周围人的生命安全;二是通过形式多样,有计划进行的防灾教育项目,时刻保持青少年的防灾意识[1],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小学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性外,还要教会他们在面对一些意外灾害面前,做到预防有方,应急有术。特殊时期教授他们这些知识,无疑是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记忆和掌握的最佳时机,而这些对保障他们未来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比如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向学生们科普一些有关烈性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技巧,比如什么是烈性传染病,它们的危害是什么,它们的传染途径都有哪些,以及如何预防传染病等。[2]当前我国的综合应急能力已大幅增强[3],希望此次疫情过后,我国能在中小学应急教育模式中完善优化在疫情期间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三、合理多样,优化课程
在应急的非常时期,尤其对于小学来说,应该在保证上述两项教育切实开展的前提下,才研究对规定课程的学习。正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适量和教学时长的适当。”这就需要中小学充分考虑疫情期间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根据学段、学科特点,构建科学的网络在线教学新模式,做好整体设计。通过网络、微信、电视、电话、学习类App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做好学生的线上答疑和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果,还应该适当降低内容难度,放慢课程速度,留足学生的内化时间。
总之,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半幼儿半少年的特征,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表露出幼稚性。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思想观念也逐渐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在自身防卫方面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针对小学生进行应急安全教育以制定应急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4]。而通過此次疫情,我们更应该重视德育在小学应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管完善和优化小学应急教育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琳.日本中小学防灾安全教育中对灾害意识的培养[J].南方论刊,2015(12):98.
[2]刘小发,梅建强.李佃贵国医大师谈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0:1.
[3]李小雨.基于PPRR模型的小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4]姬东艳. 新阶段我国小学应急教育体系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7.
作者简介:豆少华(1979.9— ),女,汉族,小学一级,河北南和人,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