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限制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而数学学具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降低其学习的难度。文章对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0-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51
學具是一种传统的学习辅助工具,通常包括图片、模型和实物等,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等进行直观化理解,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一、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枯燥,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而数学学具的使用,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学生在自主操作当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数学学具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发展[1]。在小学数学学习当中,必须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是学好本门学科的基础。而学具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两种思维方法与模式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形象思维下进行记忆,在抽象思维下进行理解,提升学习效率。再次,学具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依靠理论知识开展学习。而学具的使用,则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实践当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最后,学具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在如今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运用学具自主探究知识内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二、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学具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具的重视程度不足,限制了高效化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认为学具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具,在教学中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优势。其次,学具应用设计不合理。学具只是一件辅助性工具,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具的依赖性较强,任何知识教学都要用到学具,导致课堂时间被大量浪费,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2]。再次,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学具使用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不利于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将会对其成长与发展形成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学具时,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具的用途,使其在自主操作当中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在选择数学学具时,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增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呈现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使其全身心投入数学问题的探究当中。比如,在几何图形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学具,使其在动手操作当中了解不同学具的特点,对边长、面积、周长、角度等概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3]。
(二)明确应用目标
制订明确的学具应用目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具的具体用途与方法,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具使用习惯,而且对学具的具体用途也不够清晰,限制了数学学具价值的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引导与组织策划,制订科学化的学具应用流程,实现对数学课堂的有效设计,促进课堂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具充分结合在一起,了解学具名称与应用目的,防止在教学中忽视学具使用,而使学生认为学具只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教师应该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全权管理的弊端,通过设置引导性与层次性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学具的具体用途与方法,激发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掘教材内容
在学具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以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在学具的应用当中,教师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学具实施,导致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应该认识到数学学具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在教学中还是应该以教材为主,使学具的使用具备较强的目的性,防止在学具使用中出现盲目性的弊端。与此同时,还应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具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比如,在分数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进行等分,使其了解分数的本质概念,从而深入理解本章教学内容,并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类与整合,实现在不同模块教学中的针对性应用,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四)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好数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十分关键,有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当中,导致其自主探究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利用学具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在实践操作当中独立思考与判断,在亲自参与当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进而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观察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通过设置合理的学具,使其在观察知识的差异性与联系性的同时,实现发散思维的培养[4],使其在不同学具的组合应用与创新应用当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将学生带入丰富的情境当中,实现对抽象知识与内容的转化,降低学习的难度。在数学学具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实现教学情境的构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具与情境的辅助下提升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尽可能保障情境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特点,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升。为此,可以借助多媒體设备实现情境的构建,将数学学具与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结合在一起,增强其实际应用效果。在现代化教育模式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分组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学具教学活动当中的应用也较为常见,能够帮助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促进其合作意识的增强,这也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素养。教师应该将话语权适当地交还给学生,使其在自由平等的氛围当中交流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数学学具的应用当中,很多学生由于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依靠个人力量可能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小组内部,则可以学习别人的操作方法,在相互帮助当中挖掘其学习潜能。在对小组进行划分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水平等进行了解,以确保小组间的均衡性和小组内的层次性,为学生合理使用学具、高效化参与讨论活动奠定基础。在小组完成数学内容的讨论和学具的使用后,教师应该鼓励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分享学具的创新使用方法,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拓展教学课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当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学具的应用当中,教师应该将其拓展到课外,督促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制作学具,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广泛关注,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生活化学具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制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主题,包括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等等,运用生活中丰富的学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此类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用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学具,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同时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与主体意识,为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应用目标、发掘教材内容、培养创新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分组探究学习和拓展教学课堂等多种途径,实现对学具的高效化利用,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晓霞.简析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33.
[2]孙玉辉.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24.
[3]赵东青.浅析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34):122.
[4]黄卉佳.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8):200.
作者简介:石爱琴(1979.3— ),女,汉族,甘肃甘州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744)成果。课题主持:石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