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继
音乐新课标中提出:音乐教育不仅包括传授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还包括以音乐进行审美教育,将音乐欣赏、表演、以及创作与审美教育融合。这一教育理念丰富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给音乐课堂增添了新活力。基于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当下的教育理念,精准把控音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创设美育音乐课堂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本文对中小学音乐美育的意义进行分析,得到了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相关策略。
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美育教育属于强化学生“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的教育。基于美育教学,学生从音乐中吸收审美元素,发展审美能力,不断积累音乐素养,丰富自身人文底蕴。美育教育挖掘音乐作品的深层意义,使音乐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合,增加了音乐教育的价值。知识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人才在术业上深耕,又要求人才具有全面的文化涵养,只有做到这两者,才能贡献自身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美育教育本身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与核心教育理念相适合,与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音乐课程本身属于素质拓展课程。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涵盖了丰富的艺术知识。音乐和舞蹈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与美术课程、戏剧课程都具有密切的联系,都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助力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对于促进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性情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本原因是音乐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将性情培养、创造力培养、个性发展功能有效融合。因此,在音乐课程中渗透美育教育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技师学院
直观画面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根据中小学生学习规律,音乐比较抽象,将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融合更加抽象。基于此,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下,教师可融合音乐作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基于音乐情境,作品中的审美内容和文化内涵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使音乐课程以直观画面来描述音乐内容。这样一来,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领略音乐中表现出的景色美、画面美,进而为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月光下的凤尾竹》为例,在这节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中营造的淡雅、干净的艺术特征,感受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美。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学生在想象与联想中感受凤尾竹林的静谧美好,形成更加深刻地感受。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了几幅灵动、淡雅的竹林图。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了竹林的静谧美好。又如在《可爱的蓝精灵》一课中,教师可以搜索《蓝精灵》动画片段,结合动画片段引导学生欣赏音乐。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学生更直观地体验音乐描绘的场景,欣赏蓝精灵可爱、勇敢、活泼、机灵的形象。如此,通过视频创设的直观情境,学生体验到音乐的审美内涵,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审美情操也不知不觉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创设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每一篇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要素。这些音乐作品或歌颂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或歌颂自然世界的美好瑰丽,或抒发作者自身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志向。这些都能给听者创设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可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通过情感教学达到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慢慢体会音乐作品中传递的美好情感。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感受音乐的情感世界。比如,在《丰收之歌》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歌词内容进行赏析,然后聆听音乐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欢快的旋律和劳动者愉快的心情,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为音乐作品与现实生活打通桥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音乐作品创设的情感。比如在《丰收之歌》这首歌曲中,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劳动的体验,想一想自己在劳动中收获了怎样的心情,体验到怎样的快乐,以此来引导学生发展对劳动热爱之情。
在音乐课上,欣赏作品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元素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音乐赏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因此,教师应加强课堂上对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通过听觉聆听音乐获得精神愉悦,获得美的享受。
美育教育理念下,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是课程的关键内容。但审美教育与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并不冲突。相反,音乐审美教育建立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和声、节奏、旋律等各种音乐要素,从这些音乐要素中体验音乐课程的审美意蕴。音乐要素构成音乐的审美意蕴。发展音乐赏析,关注乐理知识,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体验音乐,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描述自己的音乐感受,充分体验作品中的美。
开展音乐编创活动是音乐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编创活动使得音乐课程成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灵感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欣赏美,更能创造美。因此,在音乐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编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源泉,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给学生创造自主性的音乐表达的机会。
通常,中小学阶段的音乐创编主要包括歌词创编、旋律改编、舞蹈创编三种形式。歌词创编适合小学低年级学段,相比于旋律和舞蹈创编更简单,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式。旋律改编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乐理知识做基础,需要学生掌握一些音乐固定的节奏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改编创作。舞蹈创编是基于学生的音乐体验,用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体验。这些音乐创编活动给提供了学生创造美的空间,深化了学生的音乐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创编音乐、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