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兵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幼儿园都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园本课程的研发。主要通过发掘当前幼儿园管理潜在的问题,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西方管理学与东方“儒学”文化,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重回正轨。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问题;对策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可见,管理相对而言是比较理性的一件事情,管理的理性思维决定了其导向会比较关注目标与结果。但是,在幼儿园中,女性占85%及以上,女性相对是比较感性的群体,其感性思维会更加注重过程与感受。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碰撞,加上对传统管理方法、方式的生搬硬套,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之一:管理效能比较低下
目前大部分的学校运用的还是“金字塔”式的管理,幼儿园也不例外。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层级分明,上层发布命令,层层落实、层层分解,应该承认其在教育教学信息闭塞、课程形式单一的时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信息技术发达,强调张扬个性、多元发展、团队合作的今天,“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导致诸多弊端。从表面现象来看,有以下表现:园长事无巨细,什么事都管,成了典型的“消防员”;副园长牵头各部处,上传下达,沉不下心来思考;中层身兼数职,工作压力大,变成勤杂人员;教师“忙、茫、盲”,工作效率低下。究其客观原因,该组织机构会导致过分依赖高层决策,缺乏民主与有效沟通,内部消耗大,副园长及以下成员怕担责任,主观能动性差,工作效率低下,不敢大胆创新。
问题之二:盲目跟风情况严重
随着2012年“指南”的颁布,幼儿园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地方性课程种类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注重园本课程建设,各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西文化高度交融,自主性游戏被高度推崇……各幼儿园领会了“指南”精神,学怎么玩“自主游戏”,又发现教师忽视“规则性游戏”了,连优秀的教师也不会上“集体活动”了,又提出了“规则性游戏”“核心经验”“深度学习”,然后又提出“课程审议”“园本课程”。笔者认为,在这一波又一波大变革中,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已是“晕头转向”,大家已形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模式,生怕自己没有踩在时代的“节拍”上。
問题之三:目标考核变成捆绑
上级部门实施目标考核是为了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和幼儿园成为“利益共同体”,树立“主人翁意识”,让教师发扬“乐于奉献、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幼儿园会将考核目标让各部处逐一分解,各个分管部门分别罗列出十几项甚至更多项,总共加起来考核项达到近百项,其初衷完全来自工作的“需要”。然而,不难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让教师处在被“考核”的“风口浪尖”,相当于是管理者与考核站在了一起,割裂了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站在了教师的对立面,笔者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
问题之四:职业“倦怠”症普遍化
当全社会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又是各阶段教育中薄弱的环节时,这种紧迫感让人倍感“窒息”。同时,又加上很多幼儿园的管理者,讲求“精细化”管理,在事务繁多、压力又重的当下,每个教师的思维都被禁锢了,主观能动性很难被激发出来。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几点改进的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采取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相对于幼儿园管理,我个人倾向于把“管理”二字理解为“管事理人”(管理事物、激励教师)。这是由管理的对象是具备中等及以上认知能力的“女性”所决定的。知识女性敏感、感性思维、自尊心强,因此她们相对而言也较自律、自主。而且,事实也证明:大部分学校管理为什么会遭遇“阻滞”,就是管理者一味地将“管理”解读为“管人理事”,结果抵制了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致使出现负面强化的不良现象。与此同时,时代的进步也验证了——在具备一般及以上思想水平的组织机构内,扁平化管理明显优于“金字塔”式管理。扁平化的最大化结果是二层式的管理,即管理+作业。园长处于第一层级,副园长与各中层直接对各分管事务(项目)直管到底,管理层级的减少,使人力资源的空置率降低,各部处专线专人专管,可以做到纵深化管理、弹性化管理,实现效率提升。
(二)创建学习型团队,平等民主共赢
学习是心灵的正向转换,幼儿园如果能够根据各自当下的基础打造学习型团队,不仅能带动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更能带动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但是,其前提是管理者要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将教师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业务水平的提升上来,不随意打乱教师的工作节奏,让教师能合理地利用好工作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同时,作为中层及以上管理者要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研习通透、活学活用,并将其中的思想精髓推广到教师之中,使教师从中受益,并能入心入脑,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简而言之,学习型团队具体落实到幼儿园,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学习化,即把工作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工作跟学习是同步进行的。二是学习工作化。也就是将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与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机整合成为一体,将各部处的工作都能连轴地转动起来,不再是你唱你的曲,我谱我的调。
(三)采用正确的激励机制,促进专业成长
《中庸》有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至诚之心,合知行之力,让自己、他人、万物在其秉性范围内实现最大可能的发展,此谓“化育生命”之大善。幼儿园管理者要秉承“至诚”“至善”之心,充分发掘与发挥个人、团队以及物质资源的“潜能”,并不是为了教师考核而考核,并不是为了考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管理者要明确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人、鼓舞人。因此,比如幼儿园考核一般都是由出勤、工作配合情况、师德、基础性工作以及绩效性工作(教科研、技能比赛、公开教学等个性化的部分)所组成的,其中“出勤”“工作配合”的数据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师德除了体罚、变相体罚、违反规定一般都是可以得满分的;基础性工作的考核,是保教处与教师共同商议制订的(尽量要可操作、可量化、标准化),也应该都能得满分,我建议只要达到标准就应该得满分;绩效性工作是和个人能力与努力程度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块恰恰可以比出高低,得了高分的教师下次会加倍努力,得分很低的教师会觉得丢了面子,接着她(他)也会迎头赶上,从而使整个团队更优秀。
(四)营造宽松的氛围,内紧外松
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有所察觉——当下我们已进入关注过程、重视感受的时代,教师更加注重自己在职业中的幸福感。因此,教育管理应该实施人本化管理、弹性化管理,依照每个教师的鲜明个性,因势利导地让每个教师安心、舒心、开心,激发她(他)们的潜能。
首先,我们要认同每个个体都是“向上”“向善”的。让每个教师参与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上来,因为只有置身其中,大家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游戏规则”。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始终和教师站在一起。园领导要和教师共同去面对幼儿园的“大情小事”,使其体会到园领导和他们是“民主”“平等”“和善”的关系。当碰到困难时,在教师的心目中园领导就是英明的“将军”与坚强的“后盾”。再次,要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通过“读书沙龙”“集体观影活动”“师德演讲”等活动正心、正念、正能量;创设“教工之家”,使教师在工作之余能放松心情;组织多种形式的工会活动(比如团队拓展、外出旅游、主题派对、小组聚会、文体活动),接近干群关系,凝心聚力。最后,幼儿园要“搭台子”“压担子”,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跳一跳摘果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幸福。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里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身作则地去诠释“职业”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园长的责任就是要实现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最大化发展。无论是教师发展還是幼儿园发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俊昌,蒋世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权:齐鲁名校长张广利的“知”与“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刘鹏凯.知心 聚心 塑心:心力管理的操作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4]伊冯娜·兰德尔,埃里克·G·弗拉姆豪茨.成长之痛:建立可持续成功组织的路径图与工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