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菊
摘 要:新形势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出现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新形势下,怎样使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不光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给群众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更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引领人、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的多重特殊功能,使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以更加热情广泛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
关键词:基层意识形态;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从思想上引导人、影响人的工作。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工作。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强化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意识,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1、从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来说,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在基层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表明,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取得了政权后必然通过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把本阶级的思想上升为统治者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 也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用一系列先进的意识形态理论来武装每一个党员,统一思想,达到党员在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党员再通过个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把党的先进意识形态传递给群众,取得多数群众的认同,从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在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2、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来看,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迫切需要加强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二是网络舆论传播带来挑战。当前,世界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使得一些错误思想观点不时出现,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容易接触到各种思潮,从而使思想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3、从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仍存在管控的“空白点”,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当前,由于基层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热情不高,投入不够,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片面成为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最大风险点。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不务实的软任务,没有真正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夠的问题,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往往“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导致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感缺失。
2、“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使得落实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大打折扣。工作实践中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没有将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协调起来,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手软”现象,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使得“一手硬一手软”成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顽疾。
3、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忽视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基层隐性发酵现象。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非法宗教或者邪教变相渗透,“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主流价值观面临诸多冲击与挑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凝聚力在逐步削弱;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采取非对抗方式兜售、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利用当今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做文章,蒙蔽一些中老年人和文化水平底的人群,导致基层尤其农村群众在意识形态上的无所适从和摇摆不定。
4、工作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瓶颈。由于一些工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一些基层单位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任务交办不明确,责任目标不清晰,出现错位和缺位的现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整个意识形态传导工作显得较为疲软和被动。
三、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1、强化思想引领和思想凝聚,加强理论武装。首先,必须强化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次,强化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凝聚起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
2、强化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落实好“一岗双责”。要深刻把握好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关系,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要增强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意识,增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一岗双责”意识,并把具体责任分解为量化的意识形态工作权利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确具体责任人,夯实工作责任,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抓牢领导权、善用管理权、掌控话语权。
3、强化阵地建设与管理责任,抢占工作制高点。要增强阵地意识,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阵地是打赢意识形态战争的基本依托。要认识到阵地意识就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地方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要求,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守好阵地,切实做到守土有责、负责、尽责。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互联网、传统媒体、高校、社科平台等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守好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制高点。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网络综合治理水平,切实做强网上正能量,使党的声音成为网上最强音,牢牢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4、强化队伍建设责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要加强培训,适时举办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培训,特别是重要核心理论培训,紧跟时代脉搏,适时举办网络新兴媒体知识培训,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要坚持高标准选优、配强宣传思想部门的专职队伍,做到队伍有人管、阵地有人守、工作有人干、舆情有人察,努力造就一支政治更加坚定、眼界更加宽广、业务能力更加精湛、纪律更加严格、作风更加务实的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确保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不缺位、不落伍、不掉队。
小结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有不同的政治理想,因此,社会思潮和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18页。
[2]万欣荣,叶启绩.当代大学生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实证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