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用图画,巧猜汉字

2020-06-29 19:31李秋兰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兴趣思维方法

李秋兰

摘 要:2017年9月,我区一年级全面使用部编版教材。新的教材有新的教学主张,需要老师们建立“用教材教语文”的理念,全面深入解读教材,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习惯的养成,语文思维的建立,语文素养的形成服务。我校语文老师在这次的磨课中对部编本教材识字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定位及要求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语文新课程标准》)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识字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第一学段的重要性。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中对识字教学这样写到:“识字写字的安排,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识字的规律是什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要求认识的字,只要能够在语境中认识、能够运用于阅读就可以了。”——语境中识字,运用是目的;“教学时可以进行必要的字形分析,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識字要与学生已有经验进行链接,重在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与运用,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

从课标到教材解读离不开四个关键词:兴趣、方法、能力、思维。温儒敏先生在在全国

语文教研员(小学)部编本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就“识字教学如何做到更有科学性”时提到:一年级要尽量照顾到多元识字。老师们应当建立 “多元认字”的教学思路,并加强研究。

二、本课识字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有了课标和教材解读对识字教学的定性要求,就有了教学的方向。如何让这些要求落地,则应该根据单元及本课的内容来确定。

1.关于单元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了一首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则寓言《乌

鸦喝水》,一篇童话《小蜗牛》。三篇课文内容本身就充满童真、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关于本课内容的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一是,没有全文注音且文章较长,但2、3、4段结构相同;二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能很好地对内容进行体现。

本课要认识的12个生字,除了“芽”,其余的生字在文中都有注音,“住、玩、芽、呀、吧、爬”中含有熟字,新认识王字旁;会写的四个生字中,有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妈、对)。

3.关于学者情况分析

当教学到这篇课文时,学生已认识汉字达三百个以上,并且已经学习了多种识字方法:看拼音识字、归类识字、熟字加偏旁识字等。在进行说课设计前,我们对一年级的其中部分班级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只将第二题的词语单独呈现出来时,学生对“蜗”“蘑菇”“莓”这几个字的识别率较低。

基于以上三条分析,我们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三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孩、玩”等12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王字旁,学会书写“对”字和“妈”字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巩固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识字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立于语文识字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猜字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学生识字的积累,与学生已有经验进行链接,而这也是生活中识字的一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说一下《动物儿歌》里面的“食粮”两个字,除了加一加的方法,就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学习。因此,结合着单元及本课特点,我们将“巩固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并掌握识字方法。”这一条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本课识字教学策略方式的选择

1.生活识字——看图猜字,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借助图画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生字,正好落在学生的兴趣点上,也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比如:在无生试讲环节时,老师先出示识别率较高的“发芽”这个词语,再出示“草莓”和“蘑菇”,只要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这两种事物,那就一定知道两个词怎么读。借助图片,识字的难度降低了。出示看图猜读的顺序也体现了由易到难的。集中识字的五单元语文天地中就已经出现过归类识字,在看图猜读后再将四个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说说发现(“蘑菇、草莓”都带有草字头,都和植物有关),就是进行前后勾连,巩固已有的识字方法,实现目标2。

2.情景识字——游戏闯关,用方法

仅仅停留在学习这样的识字方法是最基础的,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关注学生识字能力的形成。“能力”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关注?两个字——运用!“游戏闯关”就是对“看图猜字”这种识字方法的运用,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力度都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提升。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正好体现了课标对语文的定义:这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3.随文识字——字理识字,蕴文化

识字教学不能窄化为会读这个字,会用这个字组词就行了。汉字的美,美在读音,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符;美在字形,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要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底蕴,发挥汉字育人功能。“玩”字的教学正好适用于字理识字。老师通过四步,观察——积累——理解——表达,将字理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适当地为孩子讲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构字字理。特别是在积累带王字旁的字词时,再次让学生使用看图猜读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既能加深识记,同时又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随文识字还包括,运用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认识“吧、爬”,并结合生活经验,拓展带有“巴”的字。在随文识字的环节里通过字理识字、熟字加偏旁,书写生字等方法有效实现目标1和3。

如何将这些思考有效地运用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是我们将要进一步实践的。总之,我

们认为低年段的识字教学,首先要以“兴趣”当先,依照学生认知规律调动识字兴趣,但是孩子的兴趣并非是教育的起点,培养和塑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才应该作为教育的起点;其次,要以“方法”为要,识字方法需要多样化,但是应该根据汉字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一节课中的识字方法不宜过多,贵在“精准”;要以“能力”为重,只有学生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某种方法来学习的时候,说明这已经内化为他的一种学习能力,“学”的指向是“用”;最后,要以“思维”为核,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识字最终的目的是阅读和表达,当一个一个的汉字在学生口中、笔端连缀成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文字的时候,汉字就有了精气神,学生就有了精神气,语文就活了!

生命从来就在彼此成全!倘若我们的语文照亮了学生的生命,也必将照亮我们自己的生命。

猜你喜欢
兴趣思维方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