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价值体系视阈下伊博人审美偏好

2020-06-29 15:37丁梅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摘要:随着阿尼亚克等学者对伊博社会的研究,伊博文化逐渐被人知晓,伊博人审美偏好热衷于曲线型并精致化,在伊博文化中,推崇个人成就的社会价值体系高度影响着该社区人们的审美趣味,并且呈现出偏好曲线型繁复并精致化的审美趋势。

关键词:伊博人;社会价值体系;审美偏好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19世纪前,非洲基本上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依附感官接纳外界事物,用形象思维见识、思考世界。他们没有文字,然而丰富的、具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口头文学,表现了非洲古老的文明。20世纪初,非洲文化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及原始韵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等西欧国家开始纷纷举办非洲文化艺术展览,非洲文化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识,近些年,随着人类学的发展,非洲民族的社群以及审美也受到了人类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研究。伊博人作为尼日利亚的重要民族,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高度影响着尼日利亚其他民族,人类学家希克·阿尼亚克认为伊博社会热衷于曲线型并精致化的视觉趣味,文本将依据阿尼亚克的研究,探讨伊博人社会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审美偏好。

1 伊博人社会价值体系的构成因素

伊博人,亦称 “伊格博人”,居住在尼日利亚,人口约有1300万,为国内第三大族,大部分分布于东南部,另有约4万人分布在喀麦隆,属于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包括30多个支系;如恩格巴、阿巴贾、阿达、伊卡、奥尼查等。使用伊博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有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原崇拜祖先,信万物有灵,后多改信基督教。伊博人原住尼日利亚中部,13~14世纪开始向东南迁移,逐步排挤埃科伊人和伊比比奥人,成为尼日尔河三角洲人口占多数的居民。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前,除西部奥尼查和奥韦里地区外,多数伊博人以村庄为社会单位或由几个小村庄联合,由长老和士绅组成村庄领导集团。19世纪起,遭到英国殖民侵略和剥削。从此伊博人开始有了共同的民族意识,各地村社首领普遍获得了酋长的称号。伊博人还根据年龄等级组成集团。每一年龄集团在村中均有特定的义务和职责。婚姻行一夫多妻制。每家都习惯用土墙或篱笆围成院子。院内周围建有多间草房,每座草房住着一位妻子及其子女。伊博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木薯和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可可、油棕等。煤和石油蕴藏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开采石油,使伊博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伊博人文化受埃多族贝宁文化影响较大。伊博人曾受到英国殖民者的重视,被雇佣担任各地文官。至今伊博人还存在很多知识分子,由于他们经济文化发达,对尼日利亚东南部的其他民族影响较大。伊博人细分为数百个所谓的部落,被各不相同的组织所治理,尤其是拥有头衔的人,他们拥有政治和道德权利,对成年群体发号施令,顶着头衔的人多为富人。在伊博社会中,权利与财富结合在一起,一个人拥有财富,便可以从低等、廉价、拥有较少权利的等级,上升到昂贵而又独特的等级,并且具有重要影响。伊博人的头衔不是继承的,而是靠个人努力赢取的,一个人只要有足够的财富,就可以购买头衔,从而具有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因此,个人成就的推崇成为了这一名族的核心社会文化价值。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是其社会价值观的总和,是建立在该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它和经济基础联系在一起并受其制约,是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利益和需求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众多复杂变化的价值观在一起重复的磨合和消解,最终形成了反映社会价值理念的价值体系。伊博社会中,财富和权力成为伊博人价值观的向往和选择,财富和权力的拥有需要靠个人的努力赢取。构成价值体系的首要前提是价值主体,价值主体从根本上说是人的问题,只有人才会有价值追求。在伊博社会中,伊博人就是价值主体,伊博人的性格特征和民族文化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价值主体对于价值体系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价值体系的价值本位,价值基础和价值根源,因此,价值主体是价值体系构成的首要因素,而社会价值体系的价值主体是社会主体,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活。社会存在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和重要领域,也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人必须要在一定的社会形式和社会领域中生活,我们不能脱离伊博社会来单独的研究伊博人。伊博人的存在形态及其价值追求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是会发生变化的,不是一尘不变的,伊博社会的主体伊博人,由于对个人财富和身份的追求,个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社会竞争,所以,伊博人鼓励个人的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2 伊博人社会价值体系渗透下的审美偏好

审美偏好一词的使用出现于18世纪,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被公认为首先选择、创新地使用了希腊词aisthetikos,该词的本意是指“有关知觉的”,后在19世纪和20世纪,审美偏好一术语得到了专家们广泛的接受和采纳。审美偏好的构建离不开审美主体,由于审美主体的所处年代,心理素质、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社会交际、生活阅历、审美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在欣赏和辨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趣味也就大相径庭,具有个人差异性。审美偏好的形成也离不开人的生物遗传因素、天然素质等生理基础,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条件,主要是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审美偏好的社会共同性反映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需要,也体现出了该社区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审美偏好的逐渐形成与政治、宗教、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的政治统治和道德标准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趣味,不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也有不同的审美偏好,各个时代对美的理解也大有不同,美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审美偏好的形成不仅受审美主体的影响,社会价值体系亦占重要位置,艺术学家阿尼亚可是一位研究伊博美学的美学家,他认为,在伊博社会中,能够引起视觉愉悦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曲线型并精致化。曲线型的形状和装饰是伊博艺术的典型特征,伊博人对于精致的曲线和繁复表现出了明确的偏好。精致的曲线如此受伊博人的青睐与伊博人社会价值体系中个人成就的推崇以及其中囊括的一些品质有很大联系,比如,艺术作品Ikenga雕像表现出了典型的曲线型,这些木质的雕像呈人形,多坐在板凳上,被两个向上并卷曲的图案簇拥着,人像手中拿着物件,其外部结构多少有些精致,通常以曲线型为主,Ikenga图像上的曲线,实际上描绘的是犄角。在许多非洲文化中,包括伊博文化,犄角代表了强大的力量,犄角的弯曲状亦被认为代表了生长和增加,弯曲的犄角可以意指为强大而蓬勃的力量。而且,Ikenga雕像的犄角通常被伊博人认为是公羊的,这种动物以坚韧不拔著称,这一性格同样是取得成就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受犄角启发形成的曲线,可以说代表了伊博人成就个人理想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和性格,即力量,坚持和扩展。其次,伊博文化中诸多曲线形的图案都是借助植物的卷须形态绘制而成的,代表着活力,坚韧和成长。另一悦人的特征是对于精致的推崇,伊博人认为一件雕像所需的时间越少,花费就越低,它的构造就越不精致,相反,所需时间越多,花费越高,雕像就会越加繁复精致,因为它们费时费钱,所以雕像的精致和繁复就成为富裕和特权的象征,只有有成就的人才有钱制作精致的雕像。显然,伊博人对于曲线型并精致化的偏爱,可以很容易地与社会文化价值关联在一起,明确传达出了其社会文化理想的视觉之物,曲线意指在务农、经商或其他活动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活力和坚韧,同时也代表了取得成功所具备的成长或扩张理想,精致代表了财富、身份和特权,这些是个人凭自身本事和能力才能够换来的。

在伊博社会中,那些具有审美愉悦的视觉特征,恰好反映了伊博社会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理想,因个人成就的推崇,结构的复杂和装饰的精巧时常和曲线结合在一起,受到伊博人的热衷和偏爱,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勇于奋斗,就可能积累资源,增加财富,最终就可以经过头衔体系,转化为高高在上的社会政治身份、影响力和特权。对个人财富和身份的追求还表明了个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社会经济竞争,因此,伊博人鼓励个人的超凡脱俗和与众不同。伊博人对曲线型并精致化的偏爱受其社会文化价值影响,当伊博人社会文化价值发生改变时,审美偏好也就不同以往。

参考文献:

[1] (美)雅克·马凯著,吕捷译.审美经验——一位人类学家眼中的视觉艺术[M].商务印书馆店,2016.

[2] (荷)威尔弗里德·范丹姆著,李修建,向丽译.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3] Dissanayake,Ellen,户,晓輝.审美的人:艺术来自何处及原因何在[M].商务印书馆,2004.

[4] 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精)[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5] 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丁梅(1995—),女,安徽宣城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史论与艺术学。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