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艳
近些年来,北京市中考改革力度加大。新的中考改革给北京市的农村教学带来了哪些挑战与机遇?农村教师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些改革?农村教师该如何应对新中考带来的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北京市农村地区三所学校16位初中教师开展了访谈调研,旨在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梳理面临的问题,提出农村地区学校应对中考改革的对策,进一步推动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016年5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2018年~2020年实施“必考+选考”的重大改革模式;2018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21年高中招生录取实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其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开全学、全科开考”。
无论2018模式还是2021模式,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共同之处,都是增加学生选择权,注重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积累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扩大选材范围,突出首都特色,贴近生活,注重实践。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师对当下中考的接受程度、教学变革及面临挑战,2019年上半年,笔者采取质性研究的方式,选取北京市三所农村学校的16位初中教师,开展了标准化开放式访谈。
调研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农村教师都能够较准确和全面地理解新中考的核心理念,认识并认同新中考改革的价值,也根据新中考的相关要求采取了系列教学改革。例如:一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二是充分挖掘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三是注重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四是积极探索学科融合教学。如生物、语文教师联合执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
1. 来自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整体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生活经验等方面“欠账”较多。此种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九年教育积累的新中考中更加凸显,也给教师带来诸多挑战。
(1)部分农村学生基础知识积累较弱,影响了正常初中教学进度
多数农村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基础能力较弱等问题,且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有教师反映,“农村初中学生读书磕磕绊绊的占1/4。班里语文考20多分,数学考个位数的学生有三四个。”在物理和生物等学科学习中,在被要求将已知条件由文字描述转为图像、表格等形式呈现时,有些学生就比较困难,这也体现出学生的信息提取和理解能力较弱。新中考英语增加了40分的听力、口语测试,这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而言更是一个挑战。此外,新中考题干背景知识增加,试卷阅读量变大,考试中读不懂题、读不完题的学生不在少数。
(2)部分农村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匮乏,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
新中考命题贴近生活,旨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很多农村学生生活知识匮乏,知识应用意识淡薄,这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工作量和教学难度。一方面,很多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物理教师L表示,学生不知道水沸腾之前,水中气泡由大变小还是由小变大。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知识应用意识淡薄和能力缺失,不能将知识与生活、学习与应用进行有机衔接。生物教师F提起,“真菌靠孢子繁殖”是生物课曾讲授的内容,但当在超市被问起香菇是用什么繁殖的,学生却表示不知道。
2. 来自家长:对学生学习支持不足
多数农村学生家长从思想上和经济上都不能像城市学生家长一样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例如:很多家长对校外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不够理解和支持。甚至有家长表示,陪学生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耽误了挣钱,很不值得。此外,大多数家长不能主动为孩子提供校外学习机会。与城市孩子相比,多数农村孩子眼界较窄,难以适应目前的考试改革。而大部分农村学生除了跟随学校活动安排才有机会到博物馆集体学习外,很少在假期由家长带领去博物馆学习。这种支持的缺乏还较为突出地体现在农村学生在英语学科的听说练习上。
3. 来自自身:教学改革坚定性不足且能力有限
农村教师能够意识到需要变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按照新模式教学需要讲授更多的内容,就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便又转回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因自身知识储备比较欠缺,大多数农村教师不能很好地从知识教学向知识应用能力教学转变。本调查显示,因自身水平限制,很多农村教师能吃透学科知识,但还达不到游刃有余地应用的境界。在学科融合教学上,部分教师学科融合教学的意识和动力不足,且农村教师整体跨学科知识较为欠缺,阻碍了跨学科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
4. 来自考试改革制度:全科选考使教学管理难度增加
(1)选考使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日益严重
在北京的农村校,被称为“小学科”的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科目教师存在长期缺编的现象。在本次调查中,一所中学初三地理和生物教师各只有一个。新中考改革使得这些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的短缺造成了农村学校教师“教非所学”现象的普遍出现,不但影响学生成绩,也使这些教师面临专业发展的压力。这一问题对2021年实施的“全开全考”中考模式也依然是个挑战。
(2)“走班制”使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难度变大
新中考对于走班制教学方式的要求使得学校的课堂教学组织难度上升。班级不固定使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全员德育”的要求更加迫切,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压力。教师B表示:“走班使学生管理变得困难,只能谁的课谁负责。”这就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动态,切实承担起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以及思想教育的任务,并要保持与班主任的及时沟通。
1. 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课程、教学和考试制度的整体设计
一是要注重统筹推进,以评促改,实施中小学学生评价制度一体化改革,以中考改革推动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二是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教材的系统与整体设计,使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保持理念一致,切实发挥中考改革对初中教育教学改进的倒逼作用,而且要将这种作用延伸至小学阶段。三是加强对农村学校师资、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四是加强考试制度实施的调查研究,全面评估改革成效,持续推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2. 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应对中考改革的能力
(1)加强对各层级教育者的专项培训
市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层面要加强开展以中考政策分析及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培训,提升教研员的政策理解力和实践指导力,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变革的信心。同时还要加强“教师德育能力”专题培训,开展“所教非所学”教师的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2)引导教师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基于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的知识观和教學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促使学生从以记忆为主的学习向以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为目的的学习转变。教师要设计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学习的课堂问题和小组作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知识获得的过程性体验。学校层面应推进跨学科集体备课和教研,引导教师设计跨学科教学单元体系,开展跨学科教学。
3. 优化农村家长教育理念,形成改革合力
要想更好地适应中考改革,需要学校与家长形成价值认同,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学校层面可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志愿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考试改革政策,以及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动态,使其深入理解改革理念和内容,增强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提高与学校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改革合力。
(编辑 杨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