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网络上产生的数据呈现几何式增长的趋势,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财务数据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发展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此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有效规范财务管理风险,为高校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由此可见,加强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层皮”。就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来看,普遍存在上报财政管理部门预算和学校实际执行的校内预算不相符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上报财政管理部门的预算编制口径是以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标准和口径为依据,不允许有编制赤子预算的存在。但是高校实际执行的校园预算是根据本校当年的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进行编制的,虽然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高校的校内预算都是赤子预算【1】。另外,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数字就是根据明细账数字和总账分析进行填列的,如此一来,决算数据无法真实、准确的反映出预算实际执行情况。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力度有限。财务数据是高校各项发展战略决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但是就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现状来看,财务管理系统化系統的主要功能为各类账簿的记录查询、完成编制记账凭证、工资数据导入、经费额度控制、奖学金劳务费的发放等。在辅助决策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不能很好的为高校决策层或其他部门提供分析性和评价性的财务信息。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性、共享性有待提升。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实现了数字化校园。但是就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仍有很多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并为完全与数字化校园完全融合,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化系统相互独立,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通,最终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高校在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时,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考虑,各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数据接口,没有给财务信息系统的拓展、整合以及数据交换留下足够的余地。
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能力有待提升。就目前高校财务经费管理保障体系方面来看,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和发展落后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信息技术支撑有待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信息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2】。但是由于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和不够,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保障体系,不能及时的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第二,人力资源支持不足。由于部分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难以吸引财务复合型人才,导致高校财务队伍整体工作能力不强、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较低、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这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会计核心标准化。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信息化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高校应当要加强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这就要求高校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并对会计核算及其相关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首先,高校需要实现服务对象标准化管理。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是组织机构、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和工作模式为一体的应用体系,明确服务对象是确保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应当要对服务对象的标准进行统一,通过“身份证、工资号和银行卡”三号合一的方式形成规范的编码数据库,以此来实现部门编码的统一规范。另外,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搭建相应的服务平台,如学生缴费平台、教职工工资和报销查询平台、校验经费核算平台、学生奖学金和劳务费发放平台、二级单位预决算平台等,以此来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会计核算基础标准化。会计项目和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是实现高校财务核算基础的关键。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每年根据上级规定,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对会计核算科目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对于新增会计核算项目,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管理需求,建立学校统一的项目管理规范和标准,以此来将财务决策分析系统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最后,人员培训标准化。一方面,高校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信息管理水平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因此,高校需要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将最新的财会管理知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传授给财会人员,让财会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信息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并对全体师生进行财务管理操作系统的简单培训,让他们能够自主在网上进行报账、个税申报、到款查询等个人业务操作,以此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自助化”水平。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充分发挥会计服务功能。为了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时代性,高校应当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深入使用,以此来拓展出更多的财务管理方法和会计服务功能。
首先,针对报销流程复杂,师生报销难的问题,高校应当研发或采购网上预约报账系统。通过POS结算系统中的银校直联结算系统,利用短信或微信的方式告知经办人员办理结果,以此来有效解决师生报销排队问题,为师生报销提供便利【4】。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对不同类别的报销工作进行分流处理,以此来提升报销工作的效率。
其次,为了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水平,高校应当建立全口径薪酬系统、搭建财经决策发布平台、开发公共缴费系统。如此一来,全体师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财务系统获取薪酬发放、收费标准、项目到款、政策办法、预决算信息等财务信息。
构建信息化决策平台,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财务信息是高校进行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要将财务决策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预算、核算和决算相关系统研发和整合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形成统一的决策支持平台,将所有涉及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财务管理行为整合成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
首先,建设全面预算管理系统【5】。高校需要研发或采购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预算全过程管理。同时为了改变传统电子表格编制预算的落后状况,高校可以借助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预算编制网上申报、汇总和分析功能来实现。另外,高校还需要将所有的资金纳入到预算系统管理,以此来实现预算和核心系统的无缝对接,从而有效提升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强化财务预算执行力。
其次,完善和整合会计核算系统。一是高校需要将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材料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以此来实现出入库、报销和财务处理的同步进行,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二是高校需要将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和科研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将科研经费预算、核算和决算进行整合,以此来实现对科研经费的规范性和全面性管理。三是高校需要票据管理系统和收费管理平台对接,以此来实现所有收费项目全过程控制和各类收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四是将学生奖助学金往上申请发放系统和学校奖助学管理系统对接,以此来有效弥补管理漏洞,提升奖助学金发放时间。
最后,构建财务管理“驾驶舱”,即通过数据模型和数据仓库的建立,运用数据挖掘及时实现多层次、智能化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另外,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角色设置不同的网络展示界面,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任何组合完成统计分析,通过多维数据配置和可视化展示功能,让不同需求的使用者直观、及时的获取相应的财务信息,从而将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结语
在大数據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和高校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充分地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此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和时代性,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化、精细化,从而促进高校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愉凡.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方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1):43-44.
[2]卢建貌.刍议大数据背景下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能力[J].财会学习,2019(14):99.
[3]马蕊.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路径[J].时代经贸,2018(33):34-35.
[4]王博.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实施路径[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8):65.
[5]张鹏凯.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实施路径[J].财务与会计,2016(1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