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06-29 07:54邱绍伟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邱绍伟

摘 要: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由原本的“单一应用型”转变为“复合实践型”。基于此种背景,“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逐渐成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且进一步提出了“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模式,为中职教育结构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助力。本文结合中职教学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对“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

一直以来,广西中职学校致力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着重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在职业教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课岗证赛”四融通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中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方法,通过成立“项目班”、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以赛促学”活动,搭建“互联网+”平台等手段,组织中职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构建“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体系,以此强化各个专业学生的职业就业及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一、“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课”“岗”“证”“赛”分别代指的是专业课程、专业岗位、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竞赛;“课岗证赛”四融通就是指结合不同专业对口企业的广泛调研得出的用人需求,确立不同专业的对口岗位类型、数量、岗位用人需求、岗位员工能力目标,根据国家教育提出的要求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实现“课程与岗位相融合”“课程与证书相融合”“课程与技能竞赛相融合”[2]。

“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机械制造、商务英语等不同的专业课程,制定具有专业特色与岗位用人特点的培养方案与实训模块,进一步完善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岗证赛”“以赛促学”“工学结合”的中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院校认真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把握发展规律,将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作为核心工作,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课程改革,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全面建设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此外,中职院校结合“三进”构架,分别实现“技能竞赛”“企业元素”“职业资格证考试”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与能力教育、课程教学与岗位技能、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融合的中职教学产业化发展,以此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人才[3]。

二、“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一)成立“项目班”,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建议中职院校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成立“项目班级”,将不同专业课程对口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项目,将完成教学项目作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以此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与实践能力。“项目班”的成立不仅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良好的模拟工作氛围,而且能够进一步强化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标准之间的联系,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策略与产业链模块,以此实现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4]。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保障“项目班”的成立与实践效果,中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班”的相关规章制度,设置“项目班管理委员会”,不断完善“项目班教学制度”“项目班管理制度”“项目班教育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学生能力评价标准”等多项规章制度,以此为进一步践行“项目班”,充分发挥“项目班”的人才培养作用提供具体依据,形成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为培养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提供有效保障。

(二)深化校企合作,体现“课岗”融合理念

“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中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将“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相融合,实现“以工促学”“以学促工”,将合作企业的岗位能力标准、企业用人需求、企业发展方向等作为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以此实现中职教学课程改革。一方面,可以对地区内部的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构建结构鲜明的企业岗位能力体系,最终确定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符合体系结构的人才培养成果评估与检测体系;利用这一体系对各专业学生的技能能力进行评估,以此获取数据,反过来为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具体资料。另一方面,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考虑这些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将专业学生轮流安排到合作企业的对应岗位中,促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满足地区企业的用人需求[5]。

(三)坚持“以赛促学”,构建“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体系

“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以赛促学”环节,将不同专业的相关技能竞赛及其结果评估纳入课程体系中,将“参与技能竞赛”作为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将竞赛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以此实现“以赛促学”,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分别提出两方面的竞赛,一种是“职业等级资格证书考试”,另一种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将这两种竞赛活动作为学生的重要考核内容,提出“至少取得一个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至少获取一个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奖项”的明确要求,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指引。

此外,高校还要提出“工学融合”的理念,让各专业学生在某一个学习阶段参与“顶岗”与“上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专业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还要邀请企业人员进入学院为学生的“技能竞赛”担当导师与评价者,为学生提供更加客观、专业、全面的评价与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促使学生成长成为企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搭建“互联网+”平台,强化学生职业就业及实践能力

“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建议中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时代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搭建“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丰富、空间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环境,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就业及实践能力,体现“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优势。中职院校的“课岗证赛”四融通人才培养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特定专业及课程、竞赛、职业与证书考核的体系结构,灵活运用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构建校内各专业集群平台,全面搜集专业优质课程与知识理论;还可以提出“课程互通”的的活动,实现中职“课岗证赛”四融通教学的现代化、开放化发展,凸显中职院校的教育服务职能,实现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6]。

综上所述,“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是基于“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基礎上进一步形成的全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能够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对口就业与职业发展能力,促使中职各专业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践行过程中,建议中职院校要分别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从培养机制、培养理念、培养活动、人才能力等多角度入手,构建“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体系,为中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安韬,刘喜华,张婷.课岗证赛融合模式在高职课程及专业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5):11-14.

[2] 龙华,席敏,王自勤,等.“课岗证赛融通”背景下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以“两种进气量检测传感器检修”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9(17):288-289.

[3] 于梦琦,李雪峰.高职自动化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45(3):77-78.

[4] 王爱芳.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岗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8(7):68-69.

[5] 谭静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赛岗”融合[J].科技视界,2017(30):69-70,55.

[6] 汪先锋.“政校行企协同、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为例[J].高教学刊,2016(16):27-2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