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春 邓文德 尚玥
摘 要: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员工质量素养对于践行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进而提升竞争力以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根据以往学者采用的量表开发程序,采用小组讨论法、深度焦点访问法和开放性问卷调查编制质量素养初始题项并形成初始问卷。先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分别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量表进行修改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质量能力与行为、质量意识与态度、质量工具与方法的掌握、质量考核重要性认可的4维度质量素养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匹配较佳;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均高于一般标准。研究结果对于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提升质量竞争力进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关键词: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量表开发;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C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0)3-12-9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0.03.002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破解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不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少关键零部件对外依赖度高的困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多次强调制造业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制造企业员工质量素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质量第一是一个重大政策,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相应地,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企业员工的素质。
“素养”最早出现于《汉书·李寻传》中“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辞海》中对“素养”的解释为“修习涵养”。“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自我提升、融入社会和胜任工作应具备一系列知识、能力、意识和态度的综合[1]。根据“素养”的解释,我们认为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是指“员工对企业质量管理实践持有积极态度与意识,了解掌握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工具与方法,具有能够发现、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养成符合企业质量管理要求的行为习惯等。”
那么,科学编制制造企业员工质量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精准测度制造企业员工质量素养的高低,是制造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升员工的质量素养、提升企业竞争力、夯实我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1 文献述评
中国制造业正从速度和规模型向高质量型过渡与转型,而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基础工作就是牢牢抓住“质量”这一转型要素的核心作用(史丽萍和刘强,2015)[1]。不少研究将竞争力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质量竞争力,它是企业以卓越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张忠等,2010)[2]。质量竞争力优势的根基在于顾客价值的实现,追求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已转变为以实现顾客满意为导向的全面质量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的系统化、主体化、标准化的管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陈祥兵,2003)[3]。如何评价制造业企业质量竞争力,张忠等(2010)[2]认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应从企业资源、技术、运营过程、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等方面综合权衡。林博亮和林爵权(2014)[4]从企业质量水平和质量能力两方面构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模型,包括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质量管理水平、核心技术能力、研发与改造能力、市场生存能力等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史丽萍和刘强(2015)[1]从高层领导、战略规划、顾客关注、过程管理、质量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6个维度构建制造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程虹和陳川(2015)[5]从质量管理理论与产业竞争力的视角,提出了“质量要素—环境影响—市场竞争”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理论,从波特的钻石竞争力模型构建了质量竞争力模型,包括质量需求、质量要素、行业结构与竞争、相关产业支持、地区发展机会和政府质量监管等。
不少学者对企业质量能力也进行了研究,Leavengood等(2014)[6]对企业质量能力给出了定义:通过系统地投入组合技术、人力保障、资金支撑、设备支持等内部质量要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获得更高市场绩效的能力。程虹和黄颖(2017)[7]研究了不同质量能力制造业企业对于质量信号的选择偏好,并将企业质量能力概括为质量战略能力、质量竞争能力、质量运营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等四个方面。李唐等(2018)[8]采用 Bloom 等(2013)[9]关于质量缺陷指数(QDI)的研究构思,从质量投入水平、产品质量竞争力、质量要素供给等3个维度设计出企业质量能力调查量表。
对于制造业员工个人的质量素养,何悌(1992)[10]最早提出了质量意识这一概念,将其界定为对质量和质量管理活动等的客观看法和态度总和。他还对厂长质量意识的构成进行实地调研,将厂长质量意识总结为:质量为主体的生产意识、质量竞争意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意识、质量控制意识、质量法治意识等5个维度,并编制了厂长质量意识测度量表。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是以高层管理者的质量意识的强化作为先决条件的,如果领导者的质量意识不强,就不会有重视生产质量的职工队伍,进而不会有高质量产品(庞永师,1999)[11]。黄怡和马钦援(2000)[12]也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做出了定义,即主观上对质量问题的认识程度及具有的质量价值理念。并将质量意识划分为:质量兴企、质量名牌、质量竞争、质量文化、质量法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等6个具体方面。
综上可见,学术界关于制造企业的质量能力支撑企业的质量竞争力进而支撑企业竞争力达成了共识,在制造企业质量能力建设中,领导层的质量意识问题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但直接制造产品、决定产品质量高低的一线员工的质量素养问题却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献,这有悖于全面质量管理主张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多种多样方法和工具”原则。
对于质量素养的测量,王晓路(2015)[13]认为公民质量素质包括了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其中客观因素体现在质量知识和质量能力,主观因素体现在质量意识。因此,他从消费者的角度从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和质量能力等3个维度建立了公民质量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共20个指标。
相对于制造企业员工质量素养测量而言,公民质量素养的测量是基于消费者的视角,是结果导向的测量,即公民对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制造企业生产的结果)质量的评价,是事后评价。因此,公民质量素养测量可以给制造企业员工质量素养测量提供启发,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张成冲(2016)[14]根据McClelland(1973)[15]、Boyatzis(1982)[16]、Spencer和Spencer(1993)[17]的胜任素质理论,基于冰山素质理论构建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素质模型,共3个维度和19个问卷指标。
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量表开发的一般程序,经过一系列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形成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测度量表,对于当前本土制造企业加强对员工的质量培训和考核提供借鉴,进而使制造企业掌握员工质量素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2 量表编制
2.1 初始量表编制
本研究以定性研究法收集和整理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初始题项。基于现有量表和有关质量素养文献进一步加深对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内涵的理解,采用小组讨论法、深度焦点访问法和开放性问卷调查编制初始题项。
2.1.1 小组讨论法。邀请赣州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管理学领域具有资深科研经验、在制造业企业具有丰富考察经验的3名专家和6名在读MBA学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指导,组成本研究科研团队(共15人)。团队全体成员对质量素养概念界定、内容构成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形成了质量素养量表框架。
2.1.2 深度焦点访谈法。访谈对象共12人,包括6名在制造业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本校在读MBA学生和6名制造业企业生产部门基层管理者。将12名被访者分为3个小组,每组4人,分别由2名科研团队成员负责面谈。首先,请被访者描述自身或同事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行为,要求详细讲述自己记忆最深刻、典型、完整的事例。团队中的6名硕士研究生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并转化成文本资料,然后对每名被访者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段并编码,最后采用逐段编码法进行编码工作,编码形式为“被访者编号+段落编码”。编码完成后根据编码段落内容提炼体现质量素养的关键信息并形成质量素养短语。通过此方法共获取62个初始题项。
2.1.3 开放性问卷调查。根据前面方法搜集的部分质量素养初始题项,团队还设置了开放性问卷,主要题目为“作为一名制造业企业从事生产工作的一线员工(包括生产部门基层管理者),为提高产品的质量、服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他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特质(可从质量知识、质量态度、质量意识、质量行为与能力、质量考核等方面进行回答)”。调查对象为50名在校MBA学生,有效收回46份问卷。通过此方法共获取76个初始题项。
2.2 预试问卷编制
将搜集的138个初始题项进行仔细分析和修改,合并语义相近的选项,删除与测量内容不相关的选项,得到33个题项。邀请前述3位专家对这33个题项的语义、表达方式、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严格评判和修改,最后精简为31个题项,形成初始量表。根据初始量表设计预试问卷,其中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2.3 预调研与量表修正
2.3.1 抽样调查与样本情况。对赣州市和广州市共20家制造业企业生产部门的基层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进行预调研。每家企业发放20份问卷,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69份,回收率89.67%,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226份有效问卷,有效收回率为75.33%。
2.3.2 题项分析与净化。在对226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题项进行净化处理。综合现有文献,采用SPSS22.0根據3个方法删除题项:项目分析、题项—总分相关系数(CITC)分析、同质性检验。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项目分析的目的在于求出各题项的“决断值”来判断总分的高低分组在各题项是否有显著差异。借鉴吴明隆(2010)[18]的建议,将各样本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分别取前27%和后27%的样本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高低分组在各题项均值的差异性,删除“决断值”不显著的题项。结果显示所有题项的“决断值”均达到显著(p<0.001),表明所有题项均有较高的鉴别度。题项—总分相关系数(CITC)应该在0.5以上且显著才能保留(Churchill,1979)[19]。结果显示题项X18和X28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5,其余题项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显著大于0.5(p<0.01)。同质性检验采用信度分析,信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值,若删除某题项后量表的整体Cronbach' s α值增大,则删除该题项(Nunnally,1994)[20]。从结果可见,仅有题项X28删除后量表整体信度增大。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将题项X18和X28删除,对剩下31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2.3.3 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须进行适切性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936,符合薛薇(2009)[21]认为应大于0.7的要求;特球形度检验卡方值为5 202.311,自由度为406(p=0.000),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借鉴尚玉钒和李磊(2015)[22]的方法,采用基于主成分的因子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结合碎石图共抽取5个共同因素。
为获得合理的共同因素数目和内部结构,根据翁清雄等(2018)[23]、吴明隆(2010)[18]的建议,采用3个标准对题项进行筛选:第一,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删除在所用因素上因子负荷量均小于0.4的题项;第二,删除在2个及以上因素上因子负荷量均大于0.4的题项;第三,各因素内的题项至少为3个,否则此因素不提取,相应题项也应删除。根据以上3个标准,最后保留共19个题项和4个共同因素,4个共同因素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2.52%,具体题项内容和因子负荷量见表2。
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员工质量素养包含4个维度,根据各共同因素内题项内容进行命名。因素一命名为“质量能力与行为”,共8个题项。“质量能力与行为”指员工在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知道产品的质量标准、发现各生产环节的质量问题、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以及主动改善相关环节以提高生产质量。因素二命名为“质量意识与态度”,共5个题项。“质量意识与态度”主要反映员工对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实践、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现场和过程的质量要求的认知与态度。因素三命名为“质量工具与方法的掌握”,共3个题项。“质量工具与方法”的掌握主要考察员工对有关质量统计工具与方法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该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因素四命名为“质量考核重要性认可”,共3个题项。“质量考核重要性认可”主要反映员工对于在传统绩效管理上加入质量考核这一标准的态度。
3 量表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另外选取赣州市和广州市共1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发放和收回方式与预调研阶段相同。每家企业发放30份问卷,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80份,回收率93.33%,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255份有效问卷,有效收回率为85.00%。
3.1 信度检验
为检验量表的各维度内题项和量表全部题项的内部一致性,继续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从表2的结果显示,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均大于0.8,其中前3个维度在0.9以上,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为0.938。根据Hinkin(1998)[24]、Kline(1998)[25]的建议,若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达到了0.9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此外,各题项删除后所在维度和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均未增加。因此,本研究开发出的4维度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量表的测量结果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文用AMOS22.0对255份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为检验4因子模型的合理性,本文设置了竞争模型进行拟合指数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M1表示将4因子合并为1个因子模型;M21—M27表示2因子模型,包括3组两两合并成2因子模型和4组3因子合并与另1个因子组成的2因子模型;M31—M33表示3因子模型,分别是3因子合并与另1个因子组成的3因子模型;M4表示4因子模型,即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4维度构成。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评价理论,利用三种类型的适配度指数评价假设的理论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分别为绝对适配度指数、增值适配度指数和简约适配度指数。绝对适配度指数采用χ2、GFI、RMR、RMSEA拟合指标;增值适配度指数采用NFI、IFI、TLI、CFI擬合指标:简约适配度指数采用χ2/df、PGFI拟合指标。各指标的适配标准(临界值)均采用吴明隆(2012)[26]的建议,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M4的GFI为0.896,非常接近临界值,其他指标均优于其临界值标准。1因子模型、2因子模型和3因子模型的大多数拟合指标未达到适配标准。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数比较结果显示,4因子模型优于其他模型,且各拟合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模型适配度较高。
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4维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路径如图1所示。
3.3 效度检验
3.3.1 内容效度。本研究通过总结相关文献,与专家经过讨论界定了质量素养的内涵和构成,为后续的量表编制和信效度检验提供了可靠保障。遵循国外高质量文献关于质量开发程序的研究,通过小组讨论法、深度焦点访问法和开放性问卷调查概括质量素养构念和内容构成,形成初始题项,编制预调研问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出合理题项。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并检验了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4因子模型的合理性,并经过严格的信效度检验。因此,本研究开发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3.3.2 收敛效度。结合吴明隆(2018)[27]、Bagozzi和Yi(1988)[28]、Fornell和Larcker(1981)[29]的观点,采用3个严格的标准评判收敛效度:一是所有题项的标准化系数(标准化参数估计值)均大于0.7,所有题项的多元相关系数(各题项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5;二是4个潜在变量(因子)的组合信度(也称构念信度,CR)大于0.7;三是4个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均大于0.5。表4汇报了检验结果,各题项的标准化系数均在0.724~0.949区间内,信度系数均在0.524~0.901区间内,表明各潜在变量能够解释题项的变异量在52.4%~90.1%之间,满足第1个标准。各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均在0.849~0.928区间内,远高于第2个标准。各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均在0.652~0.792区间内,高于第3个标准。因此,本研究开发的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量表具有很好的收敛效度,也说明设计的4因子模型的内在质量佳。
3.3.3 判别效度。根据杨静和王重鸣(2013)[30]的观点,若所有潜在变量AVE的平方根大于其与其他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则量表具有较佳的判别效度。从表5的结果显示,4个潜在变量AVE的平方根分别为0.786、0.841、0.890、0.807,均大于其与其他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本研究开发的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制造企业员工质量素养支撑企业质量竞争力、企业竞争力进而支撑制造强国战略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逻辑,从员工的微观视角提出“制造企业员工质量素养”的概念,探讨了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的结构,并通过两次调查问卷形式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编制质量素养量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理论结构与实际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最后对量表进行了严格的信效度检验。
4.1 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量表结构
量表的开发严格遵循有关心理学理论开展,研究得到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4维度结构:质量能力与行为、质量意识与态度、质量工具与方法的掌握、质量考核重要性认可。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经过探索性因子得到的4维度、共19个题项的量表结构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临界标准,理论结构与实际样本数据得到良好匹配。量表测验结果的信度检验表明,除了质量考核重要性认可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4,其余3个维度及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超过了0.9,远高于0.7的标准,量表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检验验证了4个维度均具有较高异质性,较大程度测量了各维度理论应测量的内容或特质,同时4个维度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分性。
4.2 管理启示
本研究表明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具有多维结构,企业在质量管理和员工绩效管理实践中要从多方面针对性地提高员工质量素养,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
第一,质量意识与态度对于员工专业技能的基础性作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质量意识与态度的形成和演变具有较大影响,质量意识与态度对于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而企业对员工要进行多方面的选聘和考核。一方面,在员工招聘方面,对于生产部门的岗位应增加“经过质量相关课程的学习、质量管理培训和具有相关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要求;另一方面,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核心,强调全员参与的基础性作用。因而要加强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增强其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质量规范对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实践重要性的意识与认知。
第二,质量考核对于员工质量素养和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本研究表明,质量考核重要性认可是制造业员工质量素养的1个维度,其中的3个题项均是反映员工对于组织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中加入质量考核因素的认知。这表明对于制造业基层员工,尤其是生产部门的员工,在以往的绩效管理中加入质量考核对于提高员工质量素养和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3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在量表开发上尽管按照以往严格的程序进行,但仍有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本研究实施的两次问卷调查均是对制造业企业的一线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未将中层管理者甚至高层管理者纳入调查对象。如果能在研究样本选取上考虑包括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等不同层次的员工,将更有利于我们考察企业全体人员质量素养的情况,进而分别对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开发出质量素养量表。
参考文献:
[1] 史丽萍,刘强.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5(3):183-185.
[2] 张忠,李卫红,丁兆国.基于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模型构建与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4):39-41,59.
[3] 陳祥兵.论企业质量管理中的竞争优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3(1):26-28,4.
[4] 林博亮,林爵权.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战略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8):63-65.
[5] 程虹,陈川.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J].管理学报,2015,12(11):1695-1702.
[6] LEAVENGOOD S, ANDERSON T R, DAIM T U. Exploring linkage of quality management to innovation[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2014, 25(9-10):1126-1140.
[7] 程虹,黄颖.不同质量能力企业的质量信号选择偏好分析: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8):59-66.
[8] 李唐,董一鸣,王泽宇.管理效率、质量能力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7):86-99,184.
[9] BLOOM N,EIFERT B, MAHAJAN A, et al. Does management matter? Evidence from India[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3, 128(1): 1-51.
[10] 何悌.厂长的质量意识及测评[J].华东经济管理,1992(4):45-48,50.
[11] 庞永师.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强化质量意识[J].建筑经济,1999(1):29-30.
[12] 黄怡,马钦援.浅谈“一把手”的质量意识与企业的运作效率[J].工业技术经济,2000(2):33-35.
[13] 王晓璐.我国不同群体公民质量素质差异分析:基于2014年全国31省(区、市)69市的问卷调查[J].宏观质量研究,2015,3(3):121-128.
[14] 张成冲.制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6.
[15]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16] BOYATZIS R E.The competent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2.
[17] 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3.
[18]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19] CHURCHILL JR G A. A paradigm for developing better measures of marketing construct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79, 16(1): 64-73.
[20] NUNNALLY J C.Psychometric theory 3E[M].Tata McGraw-Hill Education, 1994.
[21] 薛薇.SPSS 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2] 尚玉钒,李磊.领导调节聚焦行为:构念的开发与验证[J].管理评论,2015,27(8):102-116.
[23] 翁清雄,胡啸天,陈银龄.职业妥协研究:量表开发及对职业承诺与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J].管理世界,2018,34(4):113-126,175,188.
[24] HINKIN T R. A brief tutori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for use in survey questionnaires[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1998, 1(1): 104-121.
[25] KLINE R B.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New York: Guilford Press, 1998.
[26]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7]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实务进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28] BAGOZZI R P,YI Y.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88, 16:74-94.
[29] FORNELL C, 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18(1):39-50.
[30] 杨静,王重鸣.女性创业型领导:多维度结构与多水平影响效应[J].管理世界,2013(9):102-115,117,187-188.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Quality Literacy Measurement Scale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mployees
Huang Shunchun1,2, Deng Wende1,Shang Yue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2.Ganzhou Institut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glob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quality literacy of employees is essential for practic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summariz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scale development procedures adopted by previous scholars,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deep focus interview method, and open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mpile initial questions of quality literacy and form initial questionnaires. Two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were used to modify and verify the scale.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4-dimensional quality literacy model, including quality ability and behavior, quality awareness and attitude, mastery of quality tools and methods, and importance recognitionof quality assessment, matched the actual sample data better;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structural validity of the scale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standard.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current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consolidate the basis of quality management, enhanc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and further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mployees' quality literacy; scale development;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收稿日期:2020-01-19
基金項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16BGL018)。
作者简介:黄顺春(196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与高质量发展;邓文德(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质量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尚玥(1999—),女,在读本科,研究方向:质量管理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