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谭莹
统编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教材在小学三至六年级上册依次安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的阅读”四种阅读策略。本文以三年级预测策略单元为例,浅谈如何统整单元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及实施。
一、单元编排思路新
单元目标一条线。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教材的全新板块与内容,其不以双线结构的方式来编排,而是以预测、提问等某一种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单元核心目标凸显,可谓“一单元一得”。如预测单元只有一个目标,即引导学生将预测这种无意识、自然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创造者,从而体验阅读的趣味和快乐。
单元整体布局。不同于普通的阅读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主要用于学习某种阅读策略,并按从“学”到“用”思路层递式编排。比如三年级的预测策略单元,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习策略到尝试运用,再到总结策略,最后独立反复运用,一脉相承,螺旋式上升。单元导语揭示单元整体目标: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该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重在教学生预测的基本方法,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是两篇不完整的故事,重在“习”并进而“用”,运用预测方法并续编故事的发展、结局。习作、语文园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意义并安排学生续写故事,已完全到了“用”的层次。另外,课文旁批、课后习题提示了预测的方法、依据,指出预测与故事发展、结局的关系。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归纳出单元整体教学的递进路线:一是引导学生边读边预测,唤醒预测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明白预测的基本方法、依据;三是引导学生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四是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提升预测的能力。
二、单元课程设计策略新
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设计须围绕“一单元一得”的核心目标展开,重点是使学生学会使用阅读策略并养成习惯。教材提示了一些阅读策略使用的具体方法,将相对抽象的预测概念具体化了。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有了抓手。如预测单元要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探寻预测的依据,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对预测的基本方法以旁批的形式作了清晰的示范,如:
1.依据题目预测。课文旁批: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2.依据图画预测。课文旁批: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
3.依据故事情节发展预测。如老屋为了小猫坚持了一个晚上,老母鸡又来要求住21天,课文旁批:我想老屋可能不耐烦了。
教师有了这些运用阅读策略的具体方法,教学自然就言之有物、练之有法了。
三、单元教学推进过程新
教材中编排的每篇课文有其不同的教学价值,从精读课文“方法示例”到略读课文、课外阅读“实践应用”,凸显了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性、有序性特征,甚至每—课时的教学也都凸显这一过程特征。比如,要把预测策略教明白,无论精读还是略读课文,课堂上有三个思维训练不可少,即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依据什么来预测、如何验证并修正预测。也就是说,一要学生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二要说出为什么这样预测,三要不断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合理并进行修正。如何将知识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活动、任务,而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有序的教学进程中探寻学习策略的有效教学方式。
1.可视化原则
以教学生学习依据内容进行预测的方法为例。丁梅老师在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先带学生读第一个小动物与老屋的对话,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预测。接着出示第二个小动物与老屋对话的文字,让学生验证自己的预测,并比较这两次故事情节上的异同(见表1)。然后,再让学生往下猜,说依据,再验证修正。最后,学生续编故事。
教师重点通过让学生比较写小猫、老母鸡部分的文字,梳理出情节内容的相同处、不同处,从角色、等待时间、需求、反复的语言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为教会学生合理预测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对表格的不断完善,一个故事的完整脉络也自然呈现出来。学生可借助表格清晰地看到自己思维的过程,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具体操作方法。这种做法把“依据内容预测”的方法可视化,从具体的文字人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内容依据具体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学就有了抓手,不再是笼统地听老师说,而是真正依据内容在预测。
2.合适的任务设计
教阅读策略不同于教常态课文,有时要让学生冷静地体察自己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并将其外显化,所以课堂上需要安静思考,不宜追求表面的热闹。这就需要设计合适的任务。
比较阅读活动任务的设计。学习预测要的是真实的阅读情境,常用边读边预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因此课前不宜进行预习。课堂上,通过对文章前后情节内容等的比较,学生的预测会越来越丰满,其预测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用画思维导图、填表等任务助推预测。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大多可设计填表格的学习任务,比如分原文故事内容、预测依据、预测内容三栏,让学生说说写写。表格能清晰地呈现出预测的内容,以及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还可设计提取关键信息或文字的任务,借此清晰地展示故事发展的脉络、作者行文的秘密,为学生续编故事提供支架。在让学生续编故事时,可设计画思维导图、知识树的任务,让学生在黑板上、纸上画出思考的不同方向、角度。形象的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预测的丰富多彩,也为其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支架。
游戏任务辅助。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老师先在黑板上画曲线,让学生大胆猜测画的是什么,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画胡子,结果学生画的长胡子千差万别。问他们为什么这么画,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发觉自己画的胡子或者位置错了,或者画得不够长,再逐步修正。这样将带有预测性质的游戏与阅读高度融合在一起,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循法运用成习惯
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反复使用阅读策略并形成習惯,大体也可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比如预测策略的使用,可分四步走。第一步,预测,让学生预测“故事接下来会怎样”。第二步,说出预测的依据,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预测”。第三步,体验预测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知道预测的内容与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从而享受验证环节带来的愉悦体验。第四步修正预测,让学生将自己的预测与实际内容进行比较,主动修正想法,继续预测后文内容。
四年级提问策略的使用,仍然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提问,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第二步,问题归类,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进行梳理归纳。第三步,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将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问题筛选出来。第四步,解决问题。学习提问的目的在于借助问题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请教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有研究表明,有效的阅读策略与达到良好的阅读水平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关系。阅读策略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尝试、消化、应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策略阅读,由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延伸至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培养其边阅读边用策略的习惯,逐步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