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原因及模式构建

2020-06-29 07:35韩培华
财会学习 2020年17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金融风险商业银行

韩培华

摘要:在我国的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中,因为内部控制问题失效而出现的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为了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文章通过分析国家内部、国际商业银行的运营现状和内部控制效果低下的基础上,立足国内的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国外先进经验,根据COSO报告和erm的标准,构建的商业银行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而增加商业银行从自身内部完善金融风险开展了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导向;金融风险

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各个企业单位都得到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和新的挑战。商业银行想要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把内部控制作为整个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增加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风险问题的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加对现实情况的融合,减少发展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尽快的减少商业风险,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科学合理的用内部控制措施,不断建立健全管控制度,优化工作程序,進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力度,增加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系统

在商业银行的工作中,内部控制一直都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我国的很多金融机构都没有完整的风险管控系统,这样一来就对资产负债等方面的管理力度不足,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相关人员也没有充分采用健全的评估方式和控制体系,并且对交易资金也没有科学和合理的管控,进而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做出合理的运营决策,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交易业务开展。

(二)缺少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

从商业银行的现实情况分析,在开展监督测评的时候很多环节都是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来实施的,但是很多的审计内容都是在工作表面的,基本都是在事后进行监督和控制,而内部控制体制一直有所欠缺,相关机构的工作质量不高,进而在实际监督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出本来的作用。于此之外,内部的审计人员没有绝对独立性,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能把银行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出来,还会加大商业银行风险累计的现象。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队伍建设不足,且相关监督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不能达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这样就十分容易出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滞后,都是先出现问题,再进行补救,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内部控制中更加注重控制落实结果,对落实过程关注中不足。

(三)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一直都有问题存在,主要就是出现在会计工作、信贷过程的关键点。比如在会计进行出纳操作时,对印、押、证等硬性的管理标准,但是假如相关工作人员由于个人原因,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就十分容易导致问题发生,此外,商业银行因为放款工作造成损失,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有很强的影响,在内部工作中存在脱节现象,很多商业银行人员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进而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对贷款风险掌控。

二、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增加商业银行管理层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商业银行在现实发展中,银行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国内、国外的先进内部控制借鉴,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制定内部控制计划,要在银行内部落实责任,把内控对象科学划分到每个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原则。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能力,把风险防范工作放在问题开始之前。商业银行的主要领导要负担其主要责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主要的负责人,把银行的损失降到最低,转变传统的发展情况,不能轻看内部控制的运营模式,利用完整的规章制度,强化各种业务发展力,进一步踢动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空间。

(二)优化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商业银行应该在顺应我国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逐渐优化内部控制法人治理部门,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的改革力度,在商业银行的内部构件董事会等有力监督部门。要以商业银行的现实运营情况为出发点,从外部引入投资人员,增加战略意义,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内部人员控制运营活动的情况,保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进而促进后续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决策层次人员还要明确内控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发展计划。在其发展计划中,股东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银行的运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进而保障银行的财产安全性;银行运营的目标基本都是完成制定好的运营目标,帮助商业银行全面发展与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管理人员就是完成责任的目标,保障商业银行运营报告具有真实性,只有能够对内部控制的主体开展控制,才能进一步明确控制对象。在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时,需要在银行外部引入高质量的管理人员,把最为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方式传输给银行员工,进而充分改变商业银行的工作理念,帮助银行员工树立优质的人生价值观,进而形成特定的现代化企业氛围。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应该把银监会的规定当做发展导向,并且参考国际隐含的内部控制方式。商业银行要以现实运营情况作为触点,对商业银行已经在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完善工作,全面实行独立、高效的控制原则,把风险防范作为主要的工作管理目标,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保障内部控制能够渗透到银行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之中,覆盖不同的工作岗位,对风险目标进行鉴别和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商业银行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要落实责任制度和岗位不相容制度。在银行内部管理层次人员需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保障制度全面有很强的内控力度,能够对内控和业务发展开展控制。此外还要把业务操作和规章制度落实到个人和具体的岗位中,保障员工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还要增加商业银行内部各个岗位不相容的制度,不能两个或者多个岗位的员工是一人,避免出现商业银行内部员工舞弊现象,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与此之外,商业银行想要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保障工作人员能够熟悉明确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自觉能够落实制度,逐渐增加自身的保护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商业银行要从员工意识开展工作,增加商业银行内部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能够依法开展各种运营活动,提升内部控制落实情况。同时,商业银行要增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丰富商业银行形象。

(四)强化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

在商业银行中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在银行内部构建完整的信息系统,增加对贷款风险的重视程度,对贷款各个环节的问题能够提前预警,工作人员要注重公职制度情况。把内部控制作为基本工作方向,进一步实现全面防范风险。银行内部要逐渐标准化控制制度,把传统的控制制度和现代化的控制制度充分融合,增加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质量,构建统一的风险预防平台。还要建立预警模型,为风险预警提供科学指导。利用云网络,增加对已经出现过的问题进行储存,避免再次出现同样

问题。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管理人员要保障控制工作能够融合到银行的各个经济活动之中,进而从本质上提升银行发展质量,只有银行能够充分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才能逐渐实现商业银行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目的,进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文.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18):90.

[2]胡鹏.基于风险导向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探究[J].现代商业,2017 (23):110-111.

[3]俞芬.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模式[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9):220-221.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金融风险商业银行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