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芬 乙常青
古代交通不便,音信难递,书信抵万金。
张籍之信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终于可以给家乡捎封信了!诗人把全部的思乡之情都倾注在家书中。他写了又写,看了又看,觉得该说的全说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 “复”“恐”“又”等字眼,刻画心理入微 ,恰当地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杜甫之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自安史之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一封家信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岑参之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离开故乡,已是路途漫漫,不成想,竟遇上回长安的使者。诗人马上转忧为喜,这不是一个绝好的带信的机会吗?但诗人随即又发愁了,因为是在路上偶遇,没有纸笔,写不成信啊!匆匆相见,又立即分手,千言万语,不容细谈。无奈何,只好捎个平安的口信吧。朴素自然的诗句,饱含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庾信之信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寄王琳》)
接到来自远方的书信,不禁怆然泪下,未曾見到信上的文字,就已经泪洒千行了。这一流泪、启封的细节描写,比“开君万里书,读罢泪千行”更为感人,生动表现出诗人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寂和对书信的期盼。“万里书”与“千行泪”相对,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此信的来之不易,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李商隐之信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无题》)
诗句追溯梦中的情景。梦境往往是美好愿望的反映,但梦境又毕竟离不开真实的现实,紧接着梦中短暂的欢聚而来的还是远别和不能自制的悲泣。这样的梦正反映了远别所造成的深刻的心灵伤痛,也更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梦醒后不假思索而至的第一个冲动,就是给对方写信。强烈的思念驱使着抒情主人公奋笔疾书,倾诉积愫,好像连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处于一种不由自主的状态,这正所谓“书被催成”。“书被催成墨未浓”, 那墨汁还没有研好,信已匆匆写成。这是极真切传神的描写。在急切心情支配下写信的人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未浓”的,只是在“书被催成”之际,才会意外地发现了这一事实。这个细节完全符合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很富生活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