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推动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2020-06-29 07:35刘莎
财会学习 2020年17期
关键词:信息化

刘莎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推进这一改革,财政部相继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等政策,明确要求高校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当前高校正处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初期,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本文提出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凭证及建立“双分录”触发机制的实施路径,同时建议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高校会计工作人员应提高信息化技术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意识,树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科学执行政府会计制度。

关键词:高校政府会计制度;信息化;智能凭证;双分录触发

一、绪论

(一)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2013年1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通过精细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准确反映行政成本。2014年12月12日财政部发布《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加快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自此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2015年以来,财政部陆续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存货等9个具体准则。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进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高校也面临着财务基础的重大转变。

为确保高校政府会计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财政部又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及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等。从而建立了科学、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为高校政府会计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制度。核算基础从之前的收付实现制变成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存的“双基础”体系。对涉及预算资金往来的业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记录财务会计的同时进行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核算。并以预算会计数据为基础编制决算报告,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编制财务报告,形成双报告体系。

1.有利于全面核算教学成本,优化高校资金分配机制

旧政府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主要反映预算的执行过程及结果,保障资金的合规合理使用,但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状况,不能真实反映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难以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有效匹配,因此无法客观反映高校教学运行成本,投入产出分析的数据不够全面。新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在“双基础”体系下进行平行记账,并通过购置资金来源及使用效益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提折旧,合理反映单位的教学运行成本,有效进行投入产出成本分析,为优化高校资金分配机制夯实基础。

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报告可比性

政府会计改革前高校财务执行的会计制度基础较多,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政策,体系冗杂,导致有些核算规定交叉并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加之财务决算报告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编制,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并存在一些人为调整,不同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调整思路会有不同,所以决算报告的数据口径略有差异,质量参差不齐,可比性差。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制定了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统一财务核算标准,将基建业务并入财务大账中进行核算。这都显著提高了财务会计有效性和质量。以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套账的数据为基础分别生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减少人为调整因素,增强各单位报告之间可比性。

3.有利于财务精细化管理,有效解除高校受托责任

新会计制度下要求提供更加明细的财务信息,全面真实地反映各类经济业务,为财务报告者和决策者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披露高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从而促进高校更快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有效解除高校受托责任。

二、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准备工作

(一)系统开展资产负债核查

为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及确认预计负债,真实反映高校资产负债状况,需全面核查学校各项资产负债。进一步完善并统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信息,包括投入使用时间、类别(按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分类)、折旧/摊销年限(可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表》)、是否计提折旧/摊销的标识(已提满折旧/已摊销完毕及其他不需要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使用部门及用途(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全面核查因未决诉讼而产生的预计负债或隐性负债。

(二)全面分析往来款及代管款项

开展往来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及代管款项的专项清理工作,积极处理以前年度往来款项,补充债权债务人信息,厘清相关债权债务的账龄及形成原因,为坏账准备的计提提供数据基础。分析资产性质(自有资产/受托资产),对周转金、押金、保证金、受托代理资产和负债进行归类反映,为“双分录”平行记账的触发机制设计提供数据信息。

(三)加强规范合同管理工作

清理规范各类合同,明确合同签订主体,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全校所有合同的统一管理制度,详细记录各类合同的执行時间、收付款确认依据及其他需要记录的条款,便于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有条理、有规划进行账务处理,为准确地确认各类经济业务收入和支出提供依据。

(四)清理基本建设会计账务

进行全校基本建设会计账务的清理工作,规范基建工程的竣工决算及入账等手续。完善在新会计制度下核算基本建设项目所需各类辅助账,梳理在建工程,将在建工程重分类为预付账款、工程物资和在建工程,为将基建会计并入财务大账中进行会计核算做准备。

(五)建立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工作联动机制

全面升级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建立财务信息系统与各业务系统(包括资产系统、科研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的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业务系统定期将数据推送至财务系统,确保财务系统中的数据和其他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动态匹配,提高财务基础数据的质量。构建覆盖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的信息平台,为政府会计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三、信息化应用推动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一)财务会计基础向权责发生制转变及信息化应用

1.规范收入要素确认

政府会计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规范了收入要素,在确认收入时根据经济业务实质,选择准则中列举的不同方法,合理确定合同完成进度,并按合同完成进度进行事业收入的确认。

以高校科研事业收入确认为例,可以选择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来确认收入的实现。在财务信息系统中设置智能凭证,对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的科研收入,建立项目明细账,主要包括项目号、项目总到账金额、已确认收入金额和累计支出金额等信息,每月对这些项目进行确认收入操作,当月确认收入金额=累计支出金额-已确认收入金额。会计人员在收入确认的智能凭证中只需输入月份则可生成全校科研项目本月收入确认财务凭证。通过智能凭证的方式完成收入的确认,可以保证收入确认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降低人为差错率。

2.实提固定资产折旧

政府会计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规范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的购买支出根据购买经费来源计提折旧,将支出分摊至当期相应费用,真实反映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

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和资产业务系统的工作联动机制,资产管理部门将16大类高校固定资产与6大类财务会计要素对应,资产系统将资产信息定期推送至财务系统,确保资产、财务数据动态匹配。财务管理部门在财务信息系统中设置会计零期间,在零期间里对存量固定资产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不同资产使用部门设置计提折旧专用项目,并按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奠定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库信息,包括固定资产购买经费来源、折旧年限、財务会计要素等,在财务信息系统中设置智能凭证,定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通过输入月份信息即可将所有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计提完毕,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为核算高校教学运行成本提供数据基础。

(二)财务会计触发预算会计及信息化应用

1.触发机制设计基础

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进行“3+5”要素核算,在同一账务系统中同时支持财务体系及预算体系的会计核算要素,以财务会计科目为基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以预算会计科目为基础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实现双分录平行记账。财务会计满足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净资产+负债+收入,预算会计满足会计恒等式: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2.双分录触发机制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的双分录核算规则及双报告要求会计人员在业务处理时能熟练做到单边记账和平行记账核算的相互切换,并能准确分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之间的各种勾稽关系。这些要求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必须通过信息化来降低工作难度和人为差错,确定双分录触发机制方案,才能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真正做到财务精细化管理。

以Y高校的双分录触发机制为例,通过确定财务会计科目对应的预算会计收支类型,基于会计恒等式设置智能引擎,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不用根据每项经济业务或现金流分析是否生成预算会计。并通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的勾稽关系,保证两类凭证间的平衡。

将财务会计科目中的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各类收入科目定义为收入类型,并对应预算会计收入;将财务会计科目中的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各类费用科目(支出费用化)、各类资产科目(支出资本化)定义为支出类型,并对应预算会计支出;财务会计科目中的货币资金、周转类、保证金、押金以及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科目不需要设置收支核算,不需要对应预算收支类型。

财务会计分录首先全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然后通过预算科目+项目+资金来源+金额汇总合并分录。该触发机制不需要区分即时触发、延时触发,而是全部触发。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

根据此双分录触发机制,以2018年财务数据为基础,建立双体系财务核算测试账套,对不同业务类型进行模拟测试,确定平行记账生成机制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从而更好地推进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结论及建议

(一)深入学习政府会计制度,增强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所有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目前高校正处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初期,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在改革前期应成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小组,对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小组成员定期和部门其他同事沟通交流,传达制定的最新解决各项经济业务的实施方案。同时,财务管理部门的每位成员都应认真全面的学习政府会计制度各项政策,不能仅停留在能顺利开展工作的层面,在工作时要多思考多怀疑,对所做的每项业务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深刻领会政府会计制度的精髓,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政府会计报告信息质量。

(二)加强各高校的经验交流,借鉴优秀改革者的先进做法

为保障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更好的推进,2018年财政部选取了部分高校作为试点单位,这些高校在模拟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要多和这些试点学校沟通交流,学习考察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借鉴先进做法,优化改革衔接方案,从而提升财务核算质量。

(三)提高财务人员计算机水平,固化核算要求提升工作效率

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信息化是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信息化的全方位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确保财务数据的完整准确,提升高校综合财务报告质量。因此高校应培育良好的财务信息化氛围,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意识,探索更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树立财务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而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政府会计制度

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8.

[2]熊娜,撒晶晶等.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8 (03):20-23.

[3]彭玫.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对比分析[J].会计之友,2018(22):130-133.

[4]陈义明.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7(04):15-17+21.

[5]殷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会计工作衔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60-64.

[6]王立艳.高校政府会计改革实施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06):142-144.

[7]傅建雯.浅谈高校政府会计改革[J].中国总会计师,2018(04):100-101.

[8]郭彧.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的应用探析[J].财会研究,2018(30):134.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聚焦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2016信息化视听行业“Best of the Year”年度榜单
2015年信息化视听行业年度榜(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