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利
摘 要:本文以导读课、讨论课、创新课三课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如何基于整进整出的教学原则和学生视角,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展适合学生的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
关键词:整进整出;整体互动;整本书阅读
* 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运用蓝思分级阅读体系促进初中生英语阅读品格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DDB17252)系列成果之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仅仅依靠教材内的阅读材料,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补充语言真实地道、内容有趣的阅读材料,开展英语原版书籍阅读的做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然而,多数教师已习惯了对教材“豆腐块”式的短小的阅读材料进行“精耕细作”,却不知道如何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这种情况在乡村初中教学阶段尤甚。那么,在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适合学生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呢?本文旨在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在三个课时的教学中基于整进整出的教学原则开展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
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应坚持“整进整出”的理念,即“整体输入”“整体互动”和“整体输出”(韩宝成,2018)。“整进”指“整体输入”,即输入完整的语篇。一本书是一个完整的语篇,书中一个独立的章节也是一个完整的语篇。外语学習离不开语境,而完整的语篇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语境,让掌握和加工语言变得容易。此外,教师有责任把好语言输入材料的质量关,如可以选用所学语言国家环境里的材料作为学习材料(许国璋,1978),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正是选用英语国家的原版书作为阅读材料,且能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根据学生水平,初中生每周可完成一本几页、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故事书阅读。因为英语水平和阅读习惯的差异,不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还要基于整本书的主题,围绕主线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开展导读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表层信息,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与自信。此外,仅仅阅读是不够的,语言的输入到输出需要内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课下布置任务和课上教学,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吸收,而“整体互动”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保障。课下,教师可布置阅读、听录音、模仿朗读、完成阅读反馈单等任务,增强学生和朗读者、作者的互动,让学生整体体验和理解文本的意义。这种互动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尤为重要,它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基础。课上,教师通过交流、讨论等互动活动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在探究故事内涵的过程中建构意义。“整体互动”能帮助学生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品质。“整出”指“整体输出”,即围绕文本内容开展各种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再联系实际生活,用阅读所获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综上,输入的过程中有互动,互动的过程中有输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输出活动一定要关注意义,让学生在语境中操练、运用语言;让学生输出完整语篇,输出语篇的长短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输出要基于输入,如教师可以设计读后续写等活动。
笔者根据阅读目的与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三课时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为导读课;第二课时为讨论课;第三课时为创新课。
1. 课例背景
(1)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为The Sweater Thief , 出自蓝思分级阅读书目,讲述了Tracey在服装店打工的经历。Tracey因家庭原因得不到零花钱,上学之余去一家服装店做兼职。学校最受欢迎的女孩Kayla来到店里,了解到服装店警报器已损坏,作为店员的Tracey会负责检查可疑顾客的背包。之后,Kayla再次来到服装店,偷了一件昂贵的毛衣。由于Tracey想成为Kayla的朋友,就没有阻止她的偷窃。不明真相的老板令Tracey很惭愧。最后她终于明白Kayla是在利用她,Kayla再次偷窃时Tracey勇敢地抓住她,并向老板坦白实情,得到了谅解。该故事共分五章,语言真实地道,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共计约1500词。每章配有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授课对象
授课对象为北京市房山区某普通校初二学生,共33人。该班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厚,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喜欢互相交流,愿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说英语缺乏自信,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学生在初一年级时有过阅读《典范英语5》的经历,但鉴于该阅读材料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简单,且学生都是在课下完成阅读,读后也只是完成阅读积累单(积累生词、好词好句,或朗读故事),很少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缺乏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笔者决定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整进整出的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
(1)第一课时:导读课
由于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笔者决定开展导读课,目的是为学生扫除关键词障碍,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建立阅读自信。因为学生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读完整本书,教师布置了阅读反馈单和听录音朗读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下继续阅读,完成整体输入。同时,阅读反馈单和朗读的完成也能为下节课的交流讨论作准备。
① 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特征(如封面、每章的小标题和图片)预测故事大意;
● 阅读前两章,梳理故事情节,找出Tracey的问题;
● 预测故事发展和Tracey的解决措施。
② 教学过程
Step 1 讨论
教师展示两个有关友谊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同意哪个观点,并说明原因。
●Friends can use each other.
● Friends can help each other.
该活动目的在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有关朋友的已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预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的封面,预测这本书讲述了什么故事:谁是偷毛衣的贼,贼是男生还是女生。通过阅读题目“The Sweater Thief”和观察封面图片(见图1),学生能够预测出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偷毛衣的贼的故事,这个小偷是个女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每章的小标题及小标题下的主题句,并且观察插图(见图2),同时通过小组讨论预测更多故事情节。在此过程中,教师用图片或语言对此过程中出现的生词进行解释。
以上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驱动学生的探究意愿并引发阅读期待。事实证明,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了。
Step 3 阅读故事,找出Tracey的问题
教师展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前两章,梳理故事情节,找出Tracey做兼职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展示的问题如下:Why did Tracey do the part-time job? What did she think of having a job? Did she think that having a job was so good a few weeks ago? Why? Who visited Tracey when she was at work? What did Kayla learn at the store? What do you learn about Kayla?)
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聚焦故事主线,提取、加工、梳理信息,促进学生和文本对话。
Step 4 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预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和Tracey的解决措施。该活动可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课下独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本节课结束时,教师成功完成了导读的目标,接下来布置阅读反馈单(见图3),引导学生课下完成剩余部分的阅读和整个故事的朗读。
(2)第二课时:讨论课
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开展第二课时——讨论课。讨论课的目的是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反馈单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并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讨论交流,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与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整体互动帮助学生吸收、内化语言。课后,教师布置阅读反馈单,指导学生再次阅读梳理故事,为第三课时作准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对故事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对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交流研讨。① 教学目标
● 梳理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和Tracey的情感变化;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提供证据支撑;
● 交流讨论各组提出的问题。② 教学过程
Step 1 词汇复习
课前学生自查生词。课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教师把生词及定义分别写在不同的纸条上,给一部分学生生词的定义,给另一部分学生生词。让拿着定义纸条的学生朗读生词的解释,另一部分学生则倾听,尝试说出该词。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与听力。
Step 2 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情节线和情感线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Story Mountain(见图4),梳理整本书故事情节,分析Tracey的情感变化。此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整合、分析、概括信息,深入解读文本,构建结构化知识。
Step 3 基于证据的人物分析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个主要人物(Tracey、Kayla或Inez)进行分析,并提供证据支撑自己的分析(见图5)。此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探究隐含意义,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此环节学生积极活跃,生成的学习成果令人欣喜。
Step 4 画廊漫步
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困惑提出1—3个问题。课前,笔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筛选,挑选出5个有难度、趣味性强的问题,将每个问题分别写在一张A4纸上,并配上与之匹配的插图制成海报,分别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5组,给每组分发便利贴,每组负责回答一张海报上面的问题。在10分钟内,每个小组找到自己的海报,讨论问题后,将问题的答案写在便利贴上,贴到相应的海报上。之后,学生尽可能地回答其他海报上的问题,把答案贴到上面。最后,每个组概括、总结自己负责的题目的答案,向全班作汇报。问题如下:
●Why were many people afraid of Kayla?
●Why did Kayla steal sweaters when her family was 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