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3)
腕管综合征(CTS)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典型的临床特征是患者手指感觉症状异常(如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和手功能障碍(如拇指无力、外展力下降等),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质量[1-2]。CTS多发于中年女性,发病率约占普通人群的1%[3]。CTS由手腕部正中神经受压引起,在所有神经卡压性疾病中构成比约占90%,正中神经主要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拇对掌肌和1~2蚓状肌,以及桡侧3个半手指掌面和近侧指关节以远背侧的皮肤感觉[4]。CTS病因较常见的为腕管管道容量减小、管道内容物体积增大、管道内正中神经病变等[5],其他一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也可引起CTS[6-8]。症状相对较轻的CTS患者多选用腕关节支具固定制动,同时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维生素B6以及局部类固醇激素注射等非手术保守治疗方式[9-11]。轻、中度患者经制动、休息等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症状相对较重的,多建议行手术治疗[12]。本研究通过对“帆船”切口术与传统纵切口术治疗CT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分析,探讨临床上治疗CTS的理想手术方式。
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CTS患者4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纵切口术组(传统组)和“帆船”切口术组(研究组)。其中传统组患者22例(25手),男3例(3手),女19例
(22手),平均年龄(52.14±10.03)岁;研究组26例(29手),男3例(4手),女23例(25手),年龄(52.04±10.49)岁。手术前均对两组患者按照顾玉东[13]的CTS手功能评分表行手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手功能评分、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并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医生进行外科手术。研究组患者行“帆船”切口术。患者行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在掌部大鱼际尺侧做一长1~2 cm的弧形切口,常规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注意探查正中神经返支[14];在腕关节远端屈曲折痕处,于掌长肌腱尺侧处作长1~2 cm的横切口,切开剩余腕横韧带。自掌部切口沿正中神经表面钝性贯通至横切口。松开止血带,电刀彻底止血,冲洗、缝合[15]。传统组行传统纵切口术[16]。两种手术方式均仅切开腕横纹韧带,对正中神经外膜不做处理。术后均快速静滴甘露醇125 mL,每天2次,地塞米松10 mg,每天1次。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进行抗感染治疗。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间。48例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0.4个月),记录术后1个月手功能评分,并计算与术前手功能评分差值;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瘢痕疼痛程度评分[17]。
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t=14.74,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瘢痕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t=3.44,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手功能评分差值、手术时长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腕管松解术有传统纵切口术、微创小切口术(SICTS)、“帆船”切口术(双切口)以及腕管镜微创术(ECTS)等。传统纵切口术为在手掌底部的鱼际和鱼际下皱褶之间行3~5 cm的纵向切口,从Kaplan基本线延伸至腕关节远端屈曲皱褶处[18-19];微创小切口术使用相同的方法和标志,但切口更小[20];“帆船”切口术为使用2个大小约1 cm的切口,一个为手腕远端折痕处的横向切口,另一个为腕横韧带远端位置的纵向切口;腕管镜微创手术为单孔道或双孔道腕管镜腕管松解术。传统纵切口术作为一种长期解决CTS患者症状的手术方式已有80多年的历史[21],是应用最长久的一种术式,但是瘢痕压痛和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2]。奥津一郎等[23]利用18年时间收集了5 000余病例,探讨ECTS治疗CTS的预后,发现ECTS治疗后患者术后前3个月手功能恢复具明显优势,半年后效果跟传统纵切口术无明显差别,但ECTS对手术医生及所需设备的要求较高,基层医院很难实施该项手术。临床实践中发现微创小切口手术虽然手术创伤小,但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24]。“帆船”切口术是近几年才在临床中逐步开展的一种手术方式,为全面评价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用其与传统纵切口术进行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疗效评价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前后手功能评分差值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TS疗效无明显差别。研究组手术时长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帆船”切口术虽然切口小,但由于为双切口,在减少手术时间方面较传统纵切口术无明显优势。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说明“帆船”切口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研究组术后6个月瘢痕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说明其瘢痕增生等情况较轻。研究发现“帆船”切口术具有如下优势:①该术式双切口选用的部位为腕横纹和掌部,是两个约长1.0 cm的小切口,瘢痕小且美观,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②该术式皮下通过隧道贯通[25],保留了浅表神经以及鱼际和鱼际下的组织,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患者术后出血少、切口疼痛轻、组织粘连轻,有利于功能的恢复[26];且患者柱状疼痛、切口疼痛及瘢痕过度增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27]。但“帆船”切口术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术后柱状痛仍有发生;术者在操作过程中无法像传统开放切口一样直视下操作,可因切除腕横韧带不够彻底造成正中神经松解欠佳。
“帆船”切口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如下问题:①术中止血要彻底;术后放置引流条,避免术后形成血肿影响手术效果;②术中需要注意有无正中神经卡压,特别是伴有大鱼际肌萎缩者;③手术视野相对较小,要求术者熟悉手腕部解剖结构。
综上所述,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CTS患者,“帆船”切口术与传统纵切口术在改善患者手功能方面效果相似,但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6个月瘢痕疼痛程度明显较轻,因此“帆船”切口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但本研究还是存在样本量少、术中和术后观察指标少等问题,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