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
(济南市济钢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近些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高效管理,与此同时,关于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也变得日趋完善。在医院临床工作开展过程中,已经将医疗设备管理作为其重点内容。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管理时,需要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引入其中,以便于对医疗设备在采购、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中,通过数据库来采集与分析其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而有效掌握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运行使用情况,防止医疗设备发生运行故障,使医疗设备得到及时高效维护的同时,降低其运行成本。
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即PLM。依据CIM data 对PLM的定义,其本质上可看作是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对企业中分布的产品及其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应用问题进行高效的解决,所有和产品相关的应用系统、流程、人力资源等信息都集成于该方案之中。以PLM 定义为依据,医院在对医疗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时,可进一步做出定义解释,即以临床科室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对医疗设备开展经济效益、购置论证以及社会效益预计评估。而对医疗设备进行安装与验收,对医疗设备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对医疗设备的应用进行管理及评价,对医疗设备实施维修管理以及预防性维护工作等,都属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阶段。对医疗设备进行调拨或对其实施报废管理,则属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后期阶段。对上述三个阶段中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以此对其全生命周期数据库进行建立,可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全方位管理。
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中,需要将其基础信息数据库作为基础,而该基础信息数据库则包括以下构成,分别是序列号、设备名称及型号、代理商、生产商、启用日期、采购日期、价格等。在该数据库内,通过13 位的唯一编码来对医疗设备进行标识,如FC01010051204,在该编码中,FC 为大写的英文字母,其用于对医疗设备所归属的科室进行表示,FC 代表妇产科,如果是JZ,则代表急诊科。在该编码的前两位,即01 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表示,这两位数字用于表示医疗设备的类别,01 表示该医疗设备是基础设备,而如果是02 则表示该医疗设备是检验类设备。在前两位数字的后面两位则用于对医疗设备的名称进行表示,再后面的三位数字则是医疗设备序列号中的后三位数字,以便于通过该三位数字的标识来区分同一类型的医疗设备。在编码的最后四位数字则是正式启用该医疗设备的时间,在该编码中的最后四位数字为1204,也就是表示正式启用该医疗设备的时间为2012 年4 月。
在采购医疗设备时,其主要内容为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计划进行拟定,对医疗设备采购进行招标,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等。医疗设备在进行采购之前,需要医院中对医疗设备有需求的科室将申请提交给医学工程部门,而申请内容则必须标明医疗设备的名称、设备使用人员、临床使用范围、资金预算、安装条件等,而对于医学工程部门而言,则需在接收到申请后,组织医院医疗设备装备委员会成员开展相应的分析、调研与论证,以此探讨是否有必要采购该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采购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等。
对于部分医疗设备,其可能对运行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血管数字减影、CT 机等,因此在这类设备进行进场之前,必须要对场地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具体应按照GB9706 国家标准来进行。在设备安装及调试后,需要针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并且需要将使用操作流程、设备维护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贴在设备旁边规定的地方。此外还要对医疗设备的相关手续及文件等进行收集与归档整理,建立对应的电子档案。
在设备检修方面,一旦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使用科室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报修,具体包括电话报修与平台报修,其中,平台指的是HRP 系统,采用C++计算机编程语言来进行应用程序编写。首先,使用科室需要通过电话或平台(HRP系统)来提出报修申请,并对设备名称、使用科室、型号及序列号进行标明,对医疗设备的故障表现进行简单描述。然后利用报修记录表来录入报修情况,并通知具体负责人。其次,由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查,如果故障无法第一时间维修,则需通知厂家派人进行维修,也可将故障设备进行返厂维修。最后,在设备维修完毕后,检修人员要对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进行检验,待确认故障已排除后,对维修记录进行填写,然后录入到信息平台中。
在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中,需要引入PDCA 循环概念,也就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与调整来实现对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循环开展。在对医疗设备进行启用之前,需要针对医疗设备的类别及性能来开展风险评估,并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计划进行制定。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及维护前后都要形成记录,然后建立档案。在升级医疗设备前后,还要检测其技术参数及运行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升级后能否会给医疗设备带来不利影响,然后形成记录且归档。医疗设备在进行质量检测后,需要分析及评估测量结果,并依据测量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报修。
在“互联网+”环境下,关于医疗设备的调拨及报废管理,是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平台中的第三个阶段。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需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一,医疗设备的闲置时间超过半年并且没有正当的闲置理由;其二,因工作出现变动而使得医疗设备无法继续使用;其三,已经引入了新的设备,而原有设备需要进行降级使用。在上述情况出现时,需要由使用科室向主管院领导与医学工程部门进行报备,并对设备调拨申请进行填写,待同意报备申请后方可对设备进行调拨,并对调拨单进行填写。当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时,互联网平台的具体实现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平台(HRP 系统)的报废实现过程
报废流程如下:其一,由使用科室向主管院领导与医学工程部门进行提出报废申请;其二,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需要进行报废的设备实施技术鉴定;其三,在鉴定后如果满足报废标准,则需由医院相关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医学工程部门负责人共同审核报废设备;其四,由医院领导进行审批;其五,在医疗设备报废处理中可采取3 种方式,分别是卖出、报废与转赠,然后向地方国资办进行报废流程上报,并由会计对报废的医疗设备进行销账。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智慧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开展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此确保医疗设备的可靠运行,降低医疗设备的使用成本及,使医疗设备在管理工作中能够具备科学、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从而全面提高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