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文, 邢 强, 韩太国, 王永好, 吴晓军, 刘亚军, 孙晓辉, 宋东蓥, 王先锋, 孟晓林,
张建新1, 汤永涛1, 周传江1, 聂国兴*
(1.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453007;2.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洛阳471500;3.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洛阳471023;4.洛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 洛阳471099)
栾川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为洛阳市下辖县,县境东面与嵩县相邻,西面与卢氏接壤,南面与西峡相连,北面与洛宁相伴。县内总面积约2477 km2,东西长78.4 km,南北宽57.2 km。县内总体地势呈现西南高而东北低的情况,地貌起伏跌宕,有中山、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的地形。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9.4%,海拔在千米以下山区面积与河谷沟川面积共计占50.6%。龙峪湾鸡角尖为全县海拔最高点(2212.5 m),潭头镇汤营村伊河为全县海拔最低点(450 m),两者相对高度可达1762.5 m。县城海拔750 m,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城。
栾川县水资源丰富,黄河支流伊河就起源于栾川县境内的熊耳山,县境内除分布有黄河水系大小支流外,还分布有长江水系支流淯河,栾川县境内大大小小河流可达600余条,水资源丰富。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其县境内山区较多、海拔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县境内地形复杂,进而造成县境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栾川县境内存在三个小气候带:一是东北部热温带,海拔460 m左右,年均气温13.7 ℃,年均降水量737.9 mm,无霜期较长;二是中南部温凉湿润带,海拔750 m左右,平均气温12.0 ℃,平均降水量872.6 mm;三是西部寒冷湿润带,海拔1250 m以上,年均气温9.4 ℃,年均降水750 mm,光照较前两者不足,无霜期一般较长。分布广阔的水系网和不同的气候造成了栾川县独特的水域生态环境,为不同生活习性的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016年5月23日-5月27日,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对洛阳市栾川县鱼类资源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查工作。根据县境内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分布的特点,共设置26个样点,其中样点12、13、24因样点水流量较小,并未能采集到鱼类。具体采样点信息见表1。
表1 栾川县鱼类调查采样点Table 1 Sampling location in urban area of Luanchuang county
样品的采集及固定方法参考前人所用方法[1,2]。标本的分类采用纳尔逊分类系统,种类的鉴定参考《中国动物志》、《中国淡水鱼类检索》等国内权威出版物[3-5],同时可以利用Fishbase、台湾鱼类资料库等权威的网络资料对相关种类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本次调查通过与当地长期从事渔业工作的鱼贩、渔民、科研工作者的沟通,了解当地鱼类资源的历史状况,以充分的了解栾川县鱼类资源的状况,另收集、整理、归纳现有的相关资料,来了解栾川县近年来鱼类种类和资源量的动态变化情况。
本次栾川县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25种,隶属于3目4科22属(表2)。其中占主体部分为鲤形目鱼类,共计22种,占总种数的88%;其次是鲇形目,共有2种,占总种数的8%;鲈形目种类最少,仅1种,占总数的4%。其中鲤形目中的鲤科鱼类在本次调查中占有绝对优势,本次采集共发现鲤科鱼类17属20种,占鲤形目总种数的90.91%,占总种数的80%。从鱼类的种类组成来看,栾川县鱼类资源以鲤形目为主,其中鲤科鱼类又在鲤形目鱼类占比最多。从不同鱼生活的水层分布来看,栾川县鱼类资源中,于水体中上层生存的鱼类6种,占总数的24%;于水体中下层生存的鱼类9种,占36%,底栖鱼类10种,占40%。
通过营养结构、繁殖共位群、栖息环境等指标对栾川县鱼类生态系统进行分类。按照营养结构,可将鱼类划分为肉食性、杂食性和植食性。在此次栾川县鱼类资源调查中,杂食性鱼类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60%;肉食性和植食性鱼类所占的比例相同,都为20%。按照繁殖共位群,栾川县鱼类的产卵方式可以划分为:沉性卵,占总数44%;卵产于蚌体内,占8%;黏性卵,16%;漂流性卵,32%。产沉性卵的鱼类最多,将卵产于蚌体内的鱼类较少,常见的多为鲤形目鳑鲏亚科鱼类。按照鱼类的栖息环境可以划分为静水定居型、江湖洄游型、溪流定居型,其中静水定居型7种,占总种数28%;溪流定居型15种,占总种数60%;江湖洄游型主要是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占总数的7.89%。根据淡水鱼类区系的划分特征[6],此次栾川县鱼类主要有以下五种区系复合体:一是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此类鱼多产漂流性卵或者产粘性不强的沉性卵,如鲢、鳙、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长体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elongata)等鱼类都属于该复合体,在此次调查中共发现13种,占总样本数的52%;二是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此类鱼产卵较早,耐寒,较耐盐碱,在此次调查中发现2种(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中华花鳅(Cobitis taenia Linnaeus),占总样本数的8%;三是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此类鱼大多喜摄食底栖生物,视觉功能较弱,嗅觉较发达,在此次调查中共发现6种,占总样本数的24%;四是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此类鱼多具有保护色和辅助的呼吸器官,多为鲿科,虾虎鱼科等科鱼类,在此次调查中共捕获2种,占总样本数的8%;五是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此类鱼多数呈纺锤形,游泳迅速,喜在山区流动的低水温河流中生活,分布较广,发现拉氏大吻鱥与尖头大吻鱥2种,占总种数的8%。
栾川县境内水系主要为黄河水系,在县境西部分布有长江水系,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数目众多。其地貌起伏跌宕,山地较多,县境中西部山区海拔较高,全年平均气温较低,从而造成适宜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水环境,在调查中也于栾川县多地采样点发现尖头大吻鳜与拉氏大吻鱥,且群体数量较多,这说明栾川县多山的生态环境适宜冷水性鱼类的生存。本次栾川县鱼类资源调查共获得鱼类25种,从鱼类组成来看,主要以小型鲤科鱼类为主,并且溪流定居型鱼类居多,高达总样本总类的60%,这与栾川县境内多山地的地形特征相一致,其次是静水定居型鱼类占28%,这与栾川县东北部地势较平缓、河流数量多有较大的关系。从营养结构上来看主要以杂食性鱼类为主,杂食性鱼类食谱广而杂,水中的浮游生物、昆虫、摇蚊幼虫、藻类、底栖动物、动植物碎屑等都可以被它们摄食,因而这类鱼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表2 栾川县鱼类名录Table 2 Fish species list in urban area of Luanchuang county
生物界各大类群在不同地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产生的原因是其在漫长的历史中迁移、灭绝、进化[7],从而形成不同区系,我国在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上属于古北界与东洋界[6]。在本次调查中栾川县鲤科鱼类占了主要组成部分,达20种。这与我省其他地市调查结果相似,鲤科鱼类在我省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具较高经济价值,在我省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史为良鱼类动物区系复合体学说[8],栾川县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鱼类(50%)在鱼类组成中占有绝对优势为主,这一区系特征也表明鱼类的地理分布特征与陆地脊椎动物是一致的。
通过物种组成上来看,栾川县鱼类资源较其他县市多样性较低,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栾川县境内多山区,水温较低,导致适宜生存的种类较其他县市较少,同时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取样的困难加大,并且受取样季节的影响可能会导致部分走访获知的种类未能取得样本。从营养结构、繁殖共位群、栖息环境来看,栾川县尖头大吻鱥、拉氏大吻鱥、黑鳍鳈等鱼类数量较多,这说明栾川县境内水资源较好,且天然饵料较为充足,形成了良好的水环境生态系统,有利于鱼类的栖息于繁殖,进而使这类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形成了较大且稳定的群体。
表3 栾川县鱼类生态习性和区系划分Table 3 Ecological guilds of fishes and fish-fauna in urban area of Luanchuang county
栾川县鱼类资源丰富,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涉,其鱼类资源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及时的了解鱼类资源的变化,建立长期有效的检测,对于栾川县鱼类资源的变动有重要的监控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对栾川县野生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同时鱼类是生存在绝大多数水生生态系统中,生活史较长、活动能力较强,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响时会作出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参考长江中上游健康评价的方法[9],通过对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来进一步监控栾川县境内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对于水质较差,存在污染的河流流段进行治理,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保护水环境健康稳定的状态,保障野生鱼类资源的稳定,从而加大河流的鱼类资源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