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雁君
摘 要:在智慧物流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智慧物流教育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智慧物流;高职;人才
近几年,智慧物流的发展突飞猛进,相应的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为适应新时代智慧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
1.智慧物流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由此可见,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物流必将带来我国物流行业新的变革。据权威机构统计,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新零售、智能制造等领域对物流的更高要求,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未来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是既懂物流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熟悉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能够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辅助决策,提高物流效率的高素质复合型物流人才。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为适应社会需求,各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以及实训设备更新,积极向智慧物流靠拢。其中不乏出现改革效果较好的学校,但是通过对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调研,不难发现,一些院校改革进程缓慢,阻力较大,创新较少,使得智慧物流教育的改革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部分教师不愿意更换新的专业课程,担心备课工作量加大
智慧物流教育首要就是进行课程改革,一些陈旧、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应该剔除,更换符合智慧物流需求的新型课程,但是,部分教师会觉得一门专业课好不容易上成熟了,又要换一门新课程,甚至是几门课程,不想承担过多的备课工作量,在课程改革中阻力较大。
(2)专业教师缺乏智慧物流的相关培训
智慧物流教育改革要想有成效,一定要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提升,进行企业实践锻炼。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专业教师的培训也多以参加讲座为主,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了解,真正的实践能力比较缺乏,对智慧物流企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3)缺乏智慧物流领域的新教材
很多院校教师为了给学生补充智慧物流相关知识,积极从网络或者期刊杂志上搜集最新的智慧物流信息,这对教材有很好的补充,但是目前市面上却缺少面向高职学生的智慧物流相关教材,这给专业教学改革,以及学生自学带来一定困扰。
3.高职院校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在智慧物流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改革,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物流人才:
(1)校企融合,与智慧物流企业深入合作
高职院校与智慧物流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如: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充分利用企业在智慧物流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环境。合作不能只是徒有其表,而是真正把企业引入高校,把专家真正请进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企融合的作用。
(2)大力鼓励教师与行业专家联合开发智慧物流新型教材
由于缺乏较新的智慧物流专业教材,学校应大力鼓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开发新教材,并不断更新和补充行业新技术、新方法。
(3)鼓励企业在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鼓励智慧物流企业在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亲身体验到智慧物流的相关工作内容。
(4)聘请行业导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聘请行业导师参加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既可以很好的传递企业需求,又可以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使改革的成果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
(5)提升教师智慧物流专业水平,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锻炼
高职院校应制定一系列教师轮岗制度,鼓励教师深入企業进行岗位实践锻炼,全面提升专业教师智慧物流方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6)高校之间互动合作,共享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精品课程
部分高校由于经费缺乏或场地不足,缺少智慧物流相关实训设备,应鼓励本地区的高职院校建立高校联盟,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有偿共享先进的实训设备,以全面提升当地物流专业人才培育的水平。同时高校之间可以共建共享智慧物流方面的精品课程,增强沟通和合作。
4.结语
智慧物流发展对高职物流教育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物流人才培育的改革必须采取能够真正落地的措施和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丹.智慧物流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4)
[2]张俊勇,郭彩荔,陈艳春. 我国“十三五”物流业发展成就及“十四五”发展展望[J]. 铁路采购与物流,2020(4)
[3]林麟. 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