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海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并涌现出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质钢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展趋势。由于钢铁工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必然会面临境外产业链配套水平、物流、市场、资金、投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和风险,由于缺乏上下游配套,只能嵌入国外产业链的单个环节,受限于人,并且还存在着国内企业扎堆投资、打价格战等竞争问题[1]。因此,必须创新走出去方式,化企业单打独斗为抱团出海,通过利益捆绑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共赢,实现提高质量和效率、加快构建全球钢铁价值链的目的。
境外合作园区是我国企业抱团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尤其对于钢铁这一产业链较长的产业。园区通过提供完善的港口、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管理、信息等综合服务,配套相关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可以有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要素导入,形成产业集群,利用集体竞争的优势,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
1.通过招商引资入驻综合性合作园区
对于我国综合性的境外合作园区,以大型钢铁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园区,形成“雁阵效应”,带动产业集群走出去。如马中关丹产业园年产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这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钢铁及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石油化工、建材、船舶及海洋工程、电子信息产业以及通讯技术。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带动了中冶赛迪集团、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国际集团、上海宝冶集团、中国一冶集团等一批国内企业“走出去”[2],同时作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首个入园项目,对关丹园区的顺利启动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并为后续下游用钢企业入驻园区提供钢铁原材料保障。
2.围绕钢铁核心企业建立专业园区
以大企业为核心构建境外专业园区,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由主导产业吸引配套产业,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就是典型范例。青山钢铁集团是我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走出去最早源于2009年在印尼的镍矿开采项目。2013年,为应对印尼禁止原矿出口法案,青山钢铁集团决定与印尼当地企业合资建设以镍铁和不锈钢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为主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型产业园区。青山钢铁集团以镍铁、不锈钢为核心,分多期建设,逐步完善配套自备电厂、码头等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辐射带动上游铬、锰原料配套及下游不锈钢加工生产企业,形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不锈钢企业生产集群。
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在规划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建设、生产运营、营销服务、技术研发、物资供应等各环节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通过横向或纵向产业链各环节高水平企业的强强联合抱团出海,有利于发挥我国钢铁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提升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
1.横向产业链强强联合抱团出海
同质钢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市场开拓等方面往往有共同的需求,而境外投资目的地往往比较集中,大型优质项目更为难得。为避免扎堆投资、相互压价、恶意竞争,同质企业可以共同需求为纽带,强强联合有序出海,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如中信等钢企联合收购巴西矿冶公司股权项目。铌是一种战略性稀缺资源,可有效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是不锈钢等高级别钢不可缺少的元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铌铁消费国,但自给能力严重不足,主要依靠进口,而世界铌资源非常集中,其中巴西矿冶公司拥有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0%以上的铌矿资源。中信集团下属的中信金属有限公司是巴西矿冶公司在大陆的独家代理商,中信在得知巴西矿冶公司拟出售部分股权信息时,与我国钢铁龙头企业宝钢、鞍钢、首钢、太钢商议联合收购。最终通过成立“中国铌业投资控股公司”作为收购联合体,以19.5亿美元成功收购巴西矿冶公司15%股权。该项目通过中国钢企强强联合,既规避了多家企业竞购推高收购成本的风险,又满足了各家钢企获取稳定铌资源供应渠道的需求。
2.纵向产业链强强联合抱团出海
纵向产业链强强联合抱团走出去,既可满足企业在不扩大经营范围的同时拓展规模经济的需求,又可发挥产业链不同环节龙头企业专业优势,有效增强项目实力,降低项目建设运营风险。如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与厦门象屿集团合资,在印尼建设年产250万吨不锈钢一体化冶炼项目。厦门象屿集团是我国物流供应链领域龙头企业,不锈钢是其金属材料及矿产品供应链的主要产品之一,该集团在过去多年的经营积累中,已在印尼、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物流节点布局,建立起完善的采销渠道。江苏德龙镍业是我国不锈钢生产龙头企业,拥有112万吨不锈钢冶炼产能,是象屿集团在不锈钢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二者抱团投资,对于江苏德龙镍业,可利用象屿集团在印尼及国内完善的采销渠道和物流网络,从而将精力集中于不锈钢冶炼项目的生产运营;对于厦门象屿集团,可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粘性及产业链话语权,并有助于做大做强在东南亚地区的不锈钢产业供应链业务,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
3.跨行业产业链强强联合抱团出海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发展,钢铁产业链也在不断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不同产业链之间在资源、技术、产品等环节融合协作,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如首信秘鲁矿业公司尾矿综合开发项目,首钢于1992年成功并购秘鲁铁矿公司,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首个大型投资项目。首钢在秘鲁的铁矿场每年排放尾矿340多万吨,含有铜、锌等重金属,由于缺乏选矿技术,多年未开发,直接排放到尾矿库中,不断增加尾矿库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白银有色集团是国内有色龙头企业,在多金属选矿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由于国内资源趋于枯竭,急需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二者在秘鲁设立合资公司,利用白银有色集团的技术,回收首钢秘铁公司尾矿中的铜、锌、铁等资源。该项目通过钢铁和有色行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变废为宝。对首钢来说,既延伸了首钢秘鲁铁矿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取得了环保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对白银有色集团来说,获取了国内生产所需的铜精矿、锌精矿资源,提高了原材料保障度。
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推进产能合作,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钢铁工业走出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钢铁工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企业抱团出海是一种创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是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并大力支持的走出去方式。
1.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及运营融资
目前,中国境外合作园区大多数以企业作为投融资及建设运营主体,实行商业化运作。融资根据不同阶段可分为两步:一是基础建设融资,包括基本的道路设施、厂房、水电等供应,能够满足园区开工运营的融资;二是基础建设融资之后的持续发展融资,包括设施扩建、增加园区服务等满足入园企业和园区本身的后续发展需要的融资[3]。主要融资模式包括:一是中外企业合资设立开发公司,负责园区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由开发公司借款进行园区开发建设运营;二是采用PPP融资模式,由中方园区投资建设企业与园区所在国地方政府组建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作为借款主体;三是由中方企业主导建设的园区,可直接贷款给中方企业进行园区开发;四是银行转贷款模式,中方银行贷款给园区当地银行,当地银行再转贷给园区建设运营企业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2.园区内企业产业链融资
产业链融资是指银行在进行融资方案设计时,以行业特点为基础,通过金融服务把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紧密结合,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内企业提供融资支持[4]。银行通过依托园区内核心大型钢铁企业,掌握其财务状况、信用风险、资金实力等情况,理顺园区内上游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供给,以及下游钢材深加工、物流贸易等整个产业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产业链融资模式主要有:一是金融机构为核心企业提供资金,核心企业通过旗下财务公司等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链内融资;二是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其上下游主要企业名单。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为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流动资金等金融服务。根据企业和项目信用状况的不同,可采用核心企业担保、相关配套企业共同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等增信措施。
1.通过股权投资平台进行股权融资
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我国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中巴联合投资公司、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等多双边投资平台,通过投资和咨询服务引导和支持中资企业在特定区域、特定领域开展直接投资。这些股权投资平台一般持有少数股份,不参与企业日常管理经营,可能会委派董事及财务管理人员,在规划、财务、资本运作等方面提供建议。在投资收益方面往往有硬性要求,可能会要求被投资企业对其收益进行一定保证。在投资时间上不会长期持有,会通过回购、上市、股份转让等方式择机退出。在投资结构设计上,可将股权投资机构作为抱团的参与方之一,与相关抱团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引入国家股权投资机构,既可解决项目投资的资本金问题,分担企业投资风险,也可发挥相关股权投资机构熟悉特定区域投资环境、特定行业特点的优势,帮助抱团企业解决境外投资问题和困难。
2.通过银行进行信贷融资
银行信贷是目前中资企业走出去的主要融资方式。我国已建立起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多层次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体系。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有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项目固定资产贷款、并购贷款、出口信贷、保函、信用证、利率掉期等不同信贷产品及服务可供企业选择。主要融资模式:一是由企业联合体作为主体进行融资。企业抱团走出去通常成立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若团内企业均有融资需求,通常选择合资公司作为借款人进行融资。信用结构除采用项目资产抵质押外,金融机构为锁定股东责任,往往还要求股东按股比提供担保、质押股东所持有的合资公司股权等增信措施。二是团内企业分别融资。在一个项目中,综合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往往能争取到银行低成本信贷资金,以及担保要求较低的信用结构,甚至免担保授信。针对团内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及要求,银行可分别对团内企业进行授信,一企一策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我国钢铁企业抱团走出去是一种创新的走出去方式,有助于企业优势互补、降低风险、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可以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政策合力,引导支持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同时,企业以创新抱团的方式提升抱团质量,以防范相关风险。
一是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和推动,以高质量规划为引领,通过分析境外重点地区资源禀赋、市场状况、投资环境等投资要素,明确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指导企业有组织地开展境外业务。
二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内企业抱团走出去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并在信贷评审中加强对同一地区同类项目资源保障、目标市场空间的分析,避免为同一地区相关恶性竞争的企业同时授信,同时做好桥梁作用,引导企业化竞争为合作。
三是行业协会、企业联盟收集境外项目相关信息,建立项目数据库,搭建顺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工作平台,发挥好企业间联系与协调作用,强化企业自律意识,规范企业走出去行为,推动企业抱团出海。
四是企业针对境外收购、投资建设、产品出口等不同特点,创新成立合资企业、建立企业联盟等多种抱团方式,同时充分利用并整合走出去的重点用钢企业、境外合作园区、地区性投资基金、境外金融开发业务、对外援助等各种资源,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抱团。
五是防范相关风险。若在组团前没有提前约定好权利义务,不仅不利于优势互补,还容易陷入互为掣肘的困境。为避免多头管理,应由核心企业牵头。在股比设计上,该企业应处于控股地位,同时签署股东协议,约定各股东在出资、管理、退出等方面的权力义务,尤其是约定好当项目超概算、需要给予项目流动性支持等特殊情况下各股东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