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年龄成正相关,超过75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达到10%,发病时心房激动频率一般可达到300~600次/min,心跳频率一般可达100~160次/min,心律紊乱,心脏难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1-3]。房颤的发生与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冠心病,心肌长时间缺血,心脏代偿收缩,最终导致心房异常扩大,其结构发生不可逆性变化,诱发房颤、心衰以及卒中等严重疾病[4-5]。因此,本研究调查分析冠心病住院患者房颤发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82岁,平均(58.98±13.24)岁;男67例,女33例;已婚28例,未婚19例,离异36例,丧偶17例。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心脏学会与协会(IISFS)诊断标准[6]进行确诊。纳入标准:年龄不低于18周岁;无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正常沟通;无凝血系统障碍;知情且能够积极配合研究进行。排除标准:心功能IV级者;心肝肾严重受损者;使用过胰岛素或激素者;血钾、血肌酐等指标异常者;免疫系统疾病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独居者;无法积极配合研究者。
1.2 调查方法 由专业人员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参考相关资料,自制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婚姻情况、付费方式、居住区域、职业、工作情况、家庭月收入及家人是否支持。实验室检查:血钾、心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尿酸、肌酐、尿素氮、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 、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 、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冠心病并发房颤的变量赋值表(表1)
表1 冠心病并发房颤的变量赋值表
2.2 冠心病住院患者房颤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所有调查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血钾、尿酸、肌酐、尿素氮、IVST,LAD,LVPWT,LVEDD,LVEF水平是影响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住院患者房颤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冠心病因为冠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造成相应部位心肌缺血,引起心房重构,缺血部位纤维结构发生紊乱,形成异常折返环,影响该部位的心肌电传导,是发生房颤的病理学基础[7-9]。房颤见于所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心脏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临床上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 h,常小于24 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d,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沉积在动脉壁,使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钾离子是维持心脏静息电位的重要离子,发生房颤时,需要足够浓度的钾离子恢复心脏的静息状态[10]。因此,血钾浓度高与房颤密切相关。另外,长期体内高血糖水平,通过激活糖化终末产物系统及循环组织生长因子,导致心房结构重塑,心房扩大,容易出现房颤[11]。尿酸、肌酐、尿素氮:尿酸排泄减少,加重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尿素氮与肌酐一样,两者都为含氮的有机物和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室间隔增厚、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冠脉管腔狭窄,相应供血部位心肌缺血,降低其左室顺应性,增加左室舒张末压,从而增大了左心室的后负荷以及前负荷[12]。此种现象长期持续,会诱发左房心肌发生肥大,导致心腔扩张,最终形成异常折返环诱发房颤。与此同时,房颤会加剧心肌重构的程度[13],左心房异常扩张,极易导致房颤的发生,而房颤又会加剧心脏电生理紊乱,二者相互作用致使左心室充盈不足,左室射血分数降低[14]。因此,左房的异常扩大或者左室的异常肥厚是冠心病并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血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室间隔增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等因素为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才能敏锐察觉相应征兆。同时,对并发存在血钾、左心房前后径以及室间隔厚度等指标异常时要提高警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预防房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