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占食用肉类的比例为75.3%,如此大的占比除了营养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猪肉供给及价格波动很大程度影响通货膨胀及民生,这是不容小觑的事情。
2019年,非洲猪瘟肆虐,猪肉价格疯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根据2020年4月20日农业部展望大会透露的消息:预计2020年全国猪肉产量为3934万吨,较2019年的4255万吨下降7.5%。比正常年份少1000万吨以上,是未来10年内最低产量。
而我国2019年的五大猪肉进口国(西班牙、德国、美国、丹麦、荷兰),正是疫情重灾区。供给形势紧张,猪肉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一猪难求下必定催生百态。
用“暴利”来形容当下的养猪行业有些弱化其复杂性,因为很多养殖户在疫情之下也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境地,甚至有的因此倾家荡产止步于2019年,但是也没有哪个词比“暴利”更适合形容当下的养猪行业局面了。
2019年是肉贵,2020年是一肉难求,实际上是发生了本质变化的,而在这变化中,发生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
存栏惜售的养猪场。如果现在打电话去熟知的养殖场订购猪肉或者购进一头猪仔,相信得到的回答80%可能是没有。当肉价开始快速上涨时,猪场也开始存栏惜售。因为存栏惜售只是增加一些饲料和人工成本,而肉价飞涨带来的暴利已明显超过了养殖增加的成本。何况养多几个月,猪只的体重也会有所增加,猪肉产量也会增大。
于是,肉价越涨,猪场越是存栏惜售,减少供应,形成一个互相正反馈的循环。若只是采用鼓励和补贴养猪场的办法,是不足以遏制猪肉价格的上涨的,这只会造成养猪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然包含不怎么正规的养猪场,使得养猪业基本又回到了行业问题的原点。
当然,大批囤积猪只需要有得力的冷冻作为后盾,但一般的小型养殖户并没有如此大的能耐,只能徘徊在规模的大小上,不用担心销售而已。
断层的农村地区,对于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一年的肉食供给大都依靠养殖一年的生猪。但是2019年底暴发的疫情,正好掐断了喂养猪仔的最佳机会。
农村地区的养猪习惯一般是过年前杀完,来年的2月左右重新购买猪仔进行喂养,但是因为疫情原因,到了3、4月才能相对自由出行且非洲猪瘟又卷土重来,猪仔成了抢手货。很多猪仔在不满月的情况下就被人以1000多元的价格买走,且买家还觉得幸运。
看到商机的育仔场更是一次次地更新出栏时间,进村的卖仔车刚到村口就销售一空,其结果就是猪仔的死亡率攀升,大多在养殖一个月以后夭折,养猪在农村似乎成了一种割韭菜的行为。
年年养猪的农村地区都缺肉,那么市场的需求一定是匮乏中的匮乏。因为猪肉的供给是由下而上的,所以很多人嗅到了商机,认为在农村地区开办一个养猪场是发家致富的优先选择。
农村地区人少地偏,环保要求相对容易达标,还可以领取政策补助,成本相比很多养殖场要低得多,且不用在营销和运输上费劲,就目前形势来看本地销售都很抢手。
稳赚抹掉了潜在的风险,不知道是盆满钵满还是猪瘟的新床,而未知就是风险。
虽然乱象丛生,可毫无疑问,扛过猪瘟的养殖户确实迎来了春天。但是,那句适用于景区的话“在报复性消费的必然前提下,我们也要看清口袋没钱的现实”,同样适用于养猪行业,猪肉现在是刚需,没有消费力也是空谈。
所以,对于大环境相对较好的养猪行业来说,养好猪依旧是关键,冒险赚快钱依旧不太可取,可以根据下面几点做相应的调整。
绿色生态养猪。保持初心很多时候是相对而言的,在形势大好面前,在速度与金钱成正比的时候,初心可能被减弱,但是养猪关乎民生,国家出手定是必然。2020年一号文件中“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我们不能忽视,不能放松对饲料和养殖时间的要求,且乱象丛生衍生的是国家更大力度的调查和处罚。
加强粪污处理。虽然猪肉难求,但是非洲猪瘟并没有消失,环保防疫工作依旧不能松懈。养猪的前提一定是不能影响环境,目前家庭农场养殖户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粪污问题,当下应该着力解决。
尽可能地降低饲养成本。虽然现在饲养成本与天价猪肉相比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并不意味可以就此不顾成本,大规模地囤货加大养殖数量,大量的购买饲料进行催生。
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说,降低饲养成本依旧是活下去的核心,这一点不能动摇,行业的竞争并没有因为大环境的向好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