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S/E环境下的第二代风机模型解析与低电压穿越功能优化增强

2020-06-28 05:58黄阮明
电源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端电压暂态低电压

朱 航 ,朱 淼 ,黄阮明 ,蔡 旭

(1.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2.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上海 200120)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与并网,是智能电网乃至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我国能源结构逐渐转型,低碳环保理念日益加深,新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1]。风电作为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其装机容量与日俱增。因此,对于高比例风力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逐渐成为智能电网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许多国家提出风电机组需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LVRT(low voltage ride-through)[2],即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电压跌落的范围内风电机组能够不间断并网运行的能力[3],从而穿越这段低电压时间段。为了提高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其仿真研究已逐渐成为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挑战。

当前,国际主流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括PSS/E、BPA、PowerWorld和PSLF[4]等。我国电力系统研究普遍采用BPA和PSS/E[5],二者都具备强大的潮流分析能力,应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时代潮流,都开始逐步提供计及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功能。PSS/E作为先进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能够精确地进行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分析,同时PSS/E含有精确的风电机组动态仿真模型,因此在计及风电接入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分析时经常采用PSS/E作为仿真工具[6]。在PSS/E环境下,为了更加精确地研究风电机组与大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需要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进行精确仿真,并模拟出风机在低电压穿越失败切机后在条件恢复的情况下重新并网的情况。

PSS/E中的风电并网暂态模型共有2代,第2代风机模型相比第1代各模块功能更加独立,更具有扩展性,并提供了不同工况(低电压)下的保护控制,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实用性。然而当前PSS/E风机模型在研究与实用上仍集中在第1代模型,缺少对新一代即第2代风机模型的研究与实证分析,这阻碍了含风电渗透电力系统规划的进一步开展,影响了实用模型数据库接纳风电并网模型的进程。实际上,PSS/E两代模型都满足低电压穿越的要求,但是其低电压穿越能力过于“强大”,即在低压工况(机端电压<0.9)下运行时无论运行多久都不会切机,这主要是由于模型没有考虑实际风机在低穿状态下的承受能力导致的;同时第2代模型的低压工况缺少对实际风机控制中功率保持阶段的描述。上述不足无法完整描述实际风机低电压穿越过程的输出特性,极大地影响了在PSS/E环境下含风电渗透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能力。因此,为能够完整模拟实际风机的低电压穿越情况,需要针对第2代PSS/E风机模型进行低电压穿越保护模型的自定义。

文献[5,11]对PSS/E第1代风机模型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但是缺乏对PSS/E第2代风机模型的研究;文献[9]介绍了风力发电统一模型,但并没有将风力发电统一模型与PSS/E仿真环境相结合进行讨论,也缺乏对模型的仿真分析与实证应用研究。

本文将分析第2代模型现有低压工况控制环节的工作机理,并结合PSS/E强大的自定义建模方法[17]对模型已有功能进行补充优化,依据风机实际低电压穿越特性,建立面向第2代模型的低电压穿越保护补充控制模型,并通过与实际风机在短路故障下的输出表现进行科学对比,验证所建立模块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1 PSS/E暂态仿真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风机模型皆为机电暂态模型。在PSS/E暂态稳定计算中,风电并网模型属于等值模型,是围绕电力系统的需求基于风机详细模型简化建立的。该模型只考虑风机的机电暂态特性,忽略了电磁暂态过程,并以风力发电机的机械运动和功率变化为研究重心,大多用于在仿真步长为10 ms、频率为50 Hz的电力系统正序暂态稳定分析中,适用于包含风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的基础规划研究,具有通用性,但是较难应用于精确深入的仿真计算中。本文将解析PSS/E两大核心功能:潮流计算与暂态稳定分析之间的关系,对PSS/E风机暂态模型的种类和模型结构作简要介绍。

1.1 PSS/E潮流计算与暂态仿真的关系

潮流计算和暂态稳定计算是PSS/E的两大核心功能,分别在静态和动态上来解释风电场的运行状态。其中在对风电并网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时主要使用暂态稳定计算。两大功能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PSS/E电网数据潮流计算的结果为暂态稳定计算提供初值[11]。所以为了后续顺利展开涉及风电渗透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使得分析更具有合理性,潮流计算是工作的关键。潮流计算将为PSS/E暂态仿真过程提供风电机组初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机端电压的赋值和相角。计算过程中使用静态模型。

机电暂态模型是进行PSS/E风机暂态稳定分析的关键,暂态稳定分析建立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风机除了在潮流计算中使用的静态模型之外,在暂态分析中还需建立暂态模型。在暂态过程中,静态模型作为暂态模型与电网数据交互的接口,每执行单位步长暂态仿真,暂态模型就将求得的输出值反馈至静态模型,再通过潮流计算实时更新电网潮流状态。PSS/E风机暂态模型的认识与理解是进行风电并网仿真的重心。

1.2 PSS/E风机暂态模型分类

在风机建模中,为了使风机模型具有通用性,需要从不同的产品中提取共性特征,在正序稳定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通用化的暂态模型。模型研究人员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定义的4种风机类型,分别建立了其等值简化模型[8,10],称为第1代风电统一模型,该模型忽略了快速动态特性环节的模拟,对描述准确的共性模块进行了保留。同时研究人员在第1代模型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使模型的可扩展性和模块化特性加强、各模块对风机的物理特性描述更准确、各功能模块更具标准性,从而形成第2代风电统一模型。PSS/E含有的两代风电模型如图2所示。本文主要考虑包含电力电子设备的风电机组即双馈变速风电机组和全功率直驱风电机组,并且以第2代风电模型为主进行分析。

1.3 PSS/E第2代风机模型结构

第2代风机模型共包括7个功能子模块,如表1所示。相比第1代,第2代模块数量更多,各模块功能更具有独立性。通过灵活搭配,同样一套模块,即可以用于双馈风机的构建也可以用于全功率直驱风机的构建,这样减少了模型在建立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模块具有共用性是因为对于并网特性,无论双馈风机还是直驱风机都是由电力电子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决定的,而与风机本身物理特性相关较小[12-13]。后续分析将基于PSS/E第2代双馈风机暂态模型展开。

表1 PSS/E第2代风机模型各功能模块Tab.1 Function modules of PSS/E 2nd-generation wind turbine model

图3为PSS/E第2代双馈风机等值模型逻辑结构及各功能模块对应的风机物理结构。图中,场站级控制下发无功指令Qref到电气控制模块,下发的有功指令Pref经过转矩控制模块计算处理后到电气控制模块;桨矩角控制模块根据发电机当前转速speed等参数计算出桨矩角β,传入到风力机模块得到机械功率;传动链模块根据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计算得到发电机转速speed,电气控制模块依据Pref、Qref和speed等值,通过模型内部的无功控制和有功控制以及限流环节,求出无功电流指令Iqcmd和有功电流指令Ipcmd,发电机/变流器模块对Iqcmd和Ipcmd进行逻辑处理并通过坐标变换转为可控电流源的电流指令Isource。

通过模型研究分析,上述7个功能模块中,发电机/变流器模块与电气控制模块对风机模型的输出特性影响最大。这2个模块中共包含4个低压工况控制环节,如表2所示,低压工况指风机机端电压小于0.9 p.u.时的运行工况。这些环节是第2代模型相比第1代在风机运行描述上的优势之一。

表2 PSS/E第2代风机模型低压工况控制环节Tab.2 Control links in PSS/E 2nd-generation wind turbine model under low-voltage operation condition

动态电流限幅环节提供电气控制模型中有功电流指令和无功电流指令的限幅值,限幅值将随当前机端电压、有功电流指令和无功电流指令的实际大小动态改变;低压无功电流控制环节的作用在于风机处于低压工况时对电气控制模型和转矩控制模型中的一些状态环节进行冻结,并完全控制低压工况期间无功电流指令的输出变化;低压有功电流动态限幅环节会为有功电流动态设置限幅值,而该限幅值的设置与机端电压有关,在风机处于低压工况下,将控制限幅值随着机端电压的增大而升高;低压有功电流控制环节会对风机模型处于低压工况时注入电网的有功电流乘以小于1的系数,以减少风机有功输出。

上述环节的目的即模拟实际风机在低穿过程中降低有功功率并提升无功功率的工况,这将有助于系统故障快速恢复。通过研究分析,为了使PSS/E能够准确模拟实际风机故障清除后的功率保持阶段,低压无功电流控制环节的参数设置是功能实现的关键所在,而其他环节几乎不起作用,不再赘述。

2 第2代风机模型电气控制模块及其低压无功电流控制环节工作机理分析

低压无功电流控制环节属于电气控制模块无功功率控制逻辑通道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地描述该环节的作用,需要结合模块整体进行分析。

如图4为PSS/E第2代风机模型电气控制逻辑REEC_A。无功控制逻辑包括2种控制方式:恒定功率因数控制和恒定无功控制。功率因数PF和无功参考值Qref由潮流计算得出。与WT3E1的无功控制逻辑同理,Qcmd经过限幅逻辑后与风机无功出力Qelec比较做差,差值通过PI环节得到电压内环指令值Vt_ord。Vt_ord经过限幅逻辑后与风机机端电压Vt_filt做差,差值通过PI环节得到指令值Iqcmd’。但无功电流指令值Iqcmd并不等于Iqcmd’,与第1代双馈风机电气控制模块不同的是REEC_A包括低压状态控制环节,该环节输出Iqinj,用于对无功电流指令值进行补偿,即无功电流指令值Iqcmd=Iqcmd’+Iqinj。

Voltage_dip用于判断当前风机是否处于低电压(或高电压)运行状态。当机端电压Vt小于最小电压设定值Vdip或者大于最大电压设定值Vup时,Voltage_dip=1;当机端电压Vt大于Vdip并且小于Vup时,即风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Voltage_dip=0。Iqinj包括3种状态,这3种状态与Voltage_dip的取值息息相关。图5描述了REEC_A低压工况下Iqinj状态改变过程。

当 Voltage_dip=0时为状态 0,Iqinj=0。 当 Voltage_dip变为1时(即风机从正常运行状态转为低压运行状态),状态由0转为1,开启风机低压工作状态下无功电流控制环节,Iqinj=Iqv。Iqv通过电压参考值与风机机端电压的差值乘以系数Kqv得到,在风机处于低压状态时提供更多无功电流,达到支撑机端电压的效果。当Voltage_dip从1变为0时(即风机从低压运行状态转为正常运行状态),若状态保持时间 Thld<0,将继续维持状态 1(即 Iqinj=Iqv)|Thld|时间后转为状态0;若Thld>0,状态1将变为状态2,此时Iqinj=Iqfrz,Iqfrz为恒定值, 状态2维持时间Thld后转为状态0。上述即为风机机端电压从跌落到恢复过程中补偿无功电流Iqinj的状态变化过程,Iqinj在风机处于低压状态时输出额外的无功功率,以维持机端电压使其不至于过低,Thld的存在使风机电压开始恢复后继续输出较高无功以加快机端电压恢复速度。Iqinj对无功电流指令的补充很好地模拟了风机实际运行中的低压保护环节。

根据前述分析可知,无功控制通道输出的无功电流指令Iqcmd=Iqcmd’+Iqinj,在风机低压运行时,图4中无功外环PI环节s2和电压内环PI环节s3的状态将会冻结,即Iqcmd’将会维持其在风机正常状态下的值,低压工况下无功电流的调节完全由Iqinj负责。无功控制这种按工况“分段合作”的方式使风机在低压时能够在无功输出上快速做出反应,并在电压恢复时使无功输出迅速达到正常值。该环节是实现低穿过程故障清除后无功功率保持阶段的关键参数。

与第1代相比,REEC_A有功控制通道主要有3点不同:①不包含有功-转速曲线;②可以选择是否计及风机有功输出振荡;③有功功率指令Pord低压工况时状态冻结。对于第①点,REEC_A既可用于双馈风机也可用于永磁直驱风机,为了兼容直驱风机第2代风机模型,将转矩控制单独建立了转矩控制模块WTGTRQ_A,所以双馈风机的有功控制需要搭配REEC_A和WTGTRQ_A一起使用;对于第②点,若模拟风机有功输出振荡,则有功参考值Pref需乘以发电机转子转速ωg后求得Pord;对于第③点,与无功控制类似,在低压工况时将会对一阶惯性环节s5的状态进行冻结,使Pord保持在正常工作时的取值,待状态恢复后,有功输出可以迅速达到稳定状态。

对于REEC_A有功控制通道,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关注其一阶惯性环节s5中的限幅值Pmax和Pmin,该限幅值是实现风机切机后再并网功率渐进爬升和低压穿越过程故障清除后有功功率保持阶段的关键参数。

3 低电压穿越功能补充模型实现

针对PSS/E第2代风机模型低压穿越过程工况描述上的缺陷,结合第2节的电气控制模块原理解析,并结合风机实际运行工况构建针对风机低穿状态描述的补充模型。该模型将对风机的机端电压、功率输出和在线状态进行辅助控制,以使风机模型能够模拟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最弱”情况下的风机运行情况以及模拟电压跌落故障消除后功率保持阶段。补充模型将使第2代风机模型对实际风机低穿下运行状态的描述趋于完整。

PSS/E暂态模型自定义建模流程如图6所示。首先,用户基于Fortran语言建立描述模型功能的数学模型[7],根据数学模型编写程序并编译生成包含模型信息的动态库文件(*.dll),PSS/E在动态仿真过程中调用*.dll文件,即可在仿真过程中应用所建立模型。

3.1 模拟风机低压穿越能力最弱工况实现原理

PSS/E提供了自定义建模的功能[14-15],本文建立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模块包括2部分:低电压穿越和风机再并网。当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失败后切机、并网点电压稳定后需要重新并网的情况下,风机再并网部分才会起作用。应用该模型的风机为PSS/E第2代风机模型。

本模型在PSS/E自定义模型中属于其他杂项类模型(miscellaneous“other” type models),IC=512,IT=0,模型的主要参数有:常量 GAP、X1(最低电压点持续时间)、X2(低电压持续时间)、H1(低电压穿越期间最低电压)、H2(低电压穿越期间最高电压)、GFT、TFT、VV和整数型常量BUSNUM。

1)低电压穿越定义

我国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要求如图7所示。当风电场并网点处电压在图7中电压轮廓线以上时,要求风电场保持并网状态不间断运行;当此电压在轮廓线以下,则允许风电机组从电网切机[16]。

我国规定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要求如下:风电机组在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仍然具有保持并网运行625 ms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发生跌落后3 s内恢复到额定电压的90%,这段时间风电场的风电机组保持并网运行状态。

PSS/E第2代风机模型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风机在低压穿越状态下的承受能力,即风机机端电压无论跌落现象多严重,都能继续保持并网状态并不断输出有功,而这与风机实际工况不符。因此需要对风机模型的低压穿越能力加以限制,以模拟风机处于最差低压穿越能力下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低压穿越能力“最弱”表现为当风机机端电压触及轮廓线时风机就立刻切机,在满足低压穿越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对风机的保护。

2)低电压穿越部分的实现

X1、X2和 H1、H2如图7中所示, 当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小于GAP,风电机组进入低电压穿越,仿真实验中GAP设为0.9。设风机于t1时刻进入低电压穿越,当前仿真时间为t,则低电压穿越过程分为2段:

(1)当 t1≤t<t1+X1时,如果并网点电压低于 H1,则风机切机。仿真中X1设为0.625,H1设为0.2。

(2)当 t1+X1≤t≤t1+X2时,如果并网点电压低于Hx,则风机切机。其中

仿真中X2设为3,H2设为3。切机采用接口与函数 CALL GENTRP(BUSNUM,IM)。BUSNUM 为风机所接母线编号,IM为风机编号。

3)风机再并网部分的实现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失败后,风机被切除,当并网点电压恢复到GFT以上并维持一定时间TFT后,风电机组重新并网。重新并网时要求风机有功输出Pelec从0递进增长至额定功率Prate,递进增长速度为每仿真 10 个单位步长,Pelec(p.u.)增长VV。在本文仿真实验中,仿真单位步长为0.01 s,GFT设为0.95,TFT设为3,VV设为0.01。TFT与VV的值可根据工程实际自行定义。

风机采用第2代风机模型,有功输出Pelec的递进增长控制如下:并网时设REECAU1模型中一阶惯性环节s5的限幅值Pmax=Pmin=0,之后每仿真10个单位步长Pmax和Pmin就递增VV,直到Pmax=Pmin=Pelec为止。最后将Pmax和Pmin改回并网前的数值。

3.2 模拟电压跌落故障消除后功率保持阶段的实现原理

实际风机在低电压穿越期间,当故障清除后,会有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保持阶段,该阶段将维持风机故障情况下功率输出,以加快系统恢复,如图8所示,1 s时发生故障,2 s时故障清除,Thold为保持时间,在实际控制中,Thold和保持阶段的功率都可以设置。

根据第2节的分析可知,低电压无功电流控制环节在低电压穿越期间可以接管无功控制,并通过设置参数Thld和Iqfrz以实现系统恢复后的无功保持。为了禁止正常工况环节(图4中s2和s3环节)参与低压穿越下的无功控制,需设置s2和s3环节PI系数均为0,即

这样就实现了低电压工况和正常工况下的“分段控制”,使得不同工况下进行切换时风机无功输出能够快速反应,即故障期间与功率保持阶段 Thld,有

其他阶段则有

上述设置中,图5环节s3的输出恒定等于正常运行工况下Iqcmd的大小,PI调节失效,即低电压工况和维持时间Thld阶段由低压无功环节负责无功电流控制,该阶段结束后由于低压控制环节失效以及s3环节输出恒定,使得Iqcmd立即恢复至正常工况下数值。

低压穿越结束后有功保持通过动态设置图5中s5环节限幅值Pmax来实现,即故障恢复后Pmax设为功率保持值,维持时间结束后Pmax再恢复之前的大小。Pmax的动态设置需要自行建模,其实现原理较为简单:通过读取Voltage_dip的取值判断故障是否清楚,即当Voltage_dip由0转为1时,Pmax开始等于维持值,并持续Thld时间,Thld结束后Pmax恢复原值。

4 仿真分析

4.1 低穿能力最弱工况仿真验证

本文采用上海电网作为实际算例系统,进行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模块仿真,验证所建立模块的正确性。将所建风电机组接入上海电网,其仿真系统结构如图9所示。

所建立的风电机组采用PSS/E第2代风机模型对风电场进行等值模拟,风电机组额定功率100 MW,功率因数0.95,母线4与母线5之间采用双回线路。为了使风机并网点电压降低,仿真中在母线4和母线5之间的线路L1上设置三相短路故障以实现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跌落,通过改变短路阻抗数值来改变风机机端电压Vt,使Vt分别等于0.42 p.u.、0.51 p.u.、0.60 p.u.、0.71 p.u.和 0.82p.u., 观 察风机的切机时间以及故障清除后风电机组的机端电压、有功输出和无功输出的恢复情况。

以L1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后Vt=0.6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为2种不同仿真过程下同一风机模型的机端电压变化过程,该风机模型搭配了低电压穿越自定义模块。V1的仿真过程为:在1.0 s时故障,4.0 s时故障清除;V2的仿真过程为:1.0 s时故障,2.9 s时故障消除。V2工况下由于故障及时清除,使得机端电压在即将触及轮廓线之时立刻抬升,避免了被切机。而V1由于故障时间较长,机端电压在没恢复到正常状态之前就触及到了轮廓线,导致其在3.0 s时切机。切机后V2依然变化,这是因为图中电压曲线实际为风机所接节点母线的电压,切机后该节点电压由系统支撑,所以在4.0 s时V2迅速提升。后续仿真中的电压曲线也都是相同情况。

由图10可知,由于曲线V1的故障时间较长,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失败后切机,根据式(1)可知,理论上仿真时间t=3 s时切机,曲线V1与仿真结果符合。曲线V2由于故障时间较短低电压穿越成功,没有出现切机误触发的现象,证明了模块的准确性。

仿真条件与上述分析相同,图11所示为发生故障后机端电压Vt分别下降到0.42 p.u.、0.51 p.u.、0.60 p.u.、0.71 p.u.和 0.82 p.u.时的变化曲线对比,图中分别对应 V1、V2、V3、V4和 V5。 由图 11 可见,各情况下切机时间点都处于低电压穿越曲线轮廓上,风机再并网的时间点符合第3节中的描述,且再并网后风机机端电压Vt能够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

以L1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后Vt=0.6 p.u.为例进行分析说明风机有功输出变化。风机低电压穿越失败再并网过程机端电压和有功输出变化如图12所示,图中曲线P为风电机组有功输出Pelec,仿真过程与上述分析母线1电压一样,在仿真到1.0 s时对L1设置三相短路故障,有功输出下降,在3.0 s时风机切机,有功输出下降至0;在4.0 s时故障清除,7.1 s时风机重新并网,有功输出Pelec开始逐渐上升,直至额定功率为止,从而彻底完成风机重新并网,有功输出上升速率为每0.1 s上升0.01(p.u.)。有功输出的仿真结果与第3节中所述相同。

上述仿真分析验证了补充模型在风机低压穿越能力“最差”情况下对切机时间点的精确把握,并能够模拟实际风机再并网后的功率爬升过程。

4.2 基于实际风机电压跌落故障下的功率维持工况仿真对比验证

将PSS/E第2代风机模型与实际风机在短路故障下的输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其中风机实际故障曲线由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提供。故障工况如下:研究对象为1.5 MW双馈风机,在送出线路出现三相短路故障,该故障持续时间1 705 ms,导致双馈风机机端电压降低至0.75 p.u.。在PSS/E下模拟相同的工况,得到输出对比曲线如图13所示。

实际风机故障曲线包括风机有功输出、无功输出以及机端电压曲线,图13中分别为实际故障曲线、电科院工作人员使用仿真软件EPRI得到的曲线和PSS/E仿真曲线。

依据第3节中低电压穿越状态下的无功控制分析,设置正常工况下无功控制通道的PI环节系数为0,开启低电压无功电流控制环节,并设置故障消除后的功率保持时间Thld=0.495 0 s和无功电流保持值Iqfrz以使无功输出维持在0左右。

应用第3节提到的Pmax动态设置自定义模型,以实现有功输出在故障清除后的功率保持。该模型可以获取电压跌落和故障清除时刻,在发现系统故障清除后,设置保持时间为0.495 0 s,并在保持阶段将图4中Pmax动态设为0.68 p.u.。

通过图13的对比可知,PSS/E第2代双馈风机模型仿真输出曲线比较符合实际风机输出情况,其中对于故障清除后保持阶段的模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这验证了低电压无功电流控制环节的必要性,也证明了第3节提出的Pmax动态设置自定义模型的合理性。

通过上述实际算理仿真分析可知,仿真结果符合低电压穿越与风机切机后再并网的要求,对于故障清除后也能很好地模拟实际风机的功率维持阶段,证明了所建立的低电压穿越特性补充模型的准确性。由此可看出,该低电压穿越模块对于计及风电随机波动性的实际系统算例的仿真模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意义。

5 结语

本文对PSS/E第2代风机模型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建立了面向第2代风机模型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功能补充模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与实用性。该工作填补了基于PSS/E第2代风机模型进行功能扩展上的研究空白,丰富了PSS/E暂态模型库,赋予该软件平台进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动态分析的核心功能。

该工作有助于电力系统研究人员更好地应用PSS/E进行围绕第2代风机模型的仿真研究,更快速、高效地建立自定义模型以及进行高比例风力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将对电网规划建设及运行控制各环节提供实际参考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端电压暂态低电压
左房低电压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基于混合储能的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波动抑制策略研究
同步发电机转子电磁暂态的准确表达
给煤机低电压穿越改造后控制电源可靠性分析与优化
基于全纯函数嵌入的暂态稳定网络方程算法
低电压下微能RC 脉冲电源放电波形研究
直流线路诊断中雷击暂态全响应监测实践
含不同机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研究
超级电容储能在船舶中压直流系统能量管理中的应用
电能质量暂态扰动的Coinet小波检测方法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