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迎丽
2018年11月24日、2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太原九一小学举办的“和美课堂——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听了刘海玲、杜蓉、华应龙、周卫东、吴正宪、强震球、俞正强、贲友林八位专家级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我第一次听这种名师的课堂,收获颇多。现就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儿体会。
一、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会与学生轻松的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
简单地几分钟交流,让学生忘却了嘈杂的环境和紧张的情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课堂上老师们都躬身与学生交流,一个眼神,摸摸孩子的头,一个微笑都带给孩子无限的自信心。例如,吴正宪老师的“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不着急”这些话语很亲切。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和愉悦的心情下学习数学。
二、这些老师的共同特点都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想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经历了一个思考再思考,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喜欢说的过程,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课堂充满了“数学味”
体现在:突出学生参与的过程
刘海玲老师的《确定位置》围绕“如何能精准定位”让学生打开“疑问之门”、“思考之门”、“探索之门”让学生学会带着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并且让孩子们感受从面到线再到点(方向、角度、距离)的逐步聚焦表述方式。
杜蓉老师的《混合运算练习课》研究解决a×b÷c混合运算的通法和特殊解法,设入问题陷阱,打破思维定势,增强对特殊数据的敏感度。还指出混合运算因为多数据多运算所以常常出错,希望同学们重视错题资源,重视纠错练习,每天避免一点点错误,错误就会减少到0。
华应龙老师在讲座中提到“错入化开,成长自来”它的意义让我值得深思。这种化错教学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老师的。首先,要准确分析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就得倾听学生,了解学生阅读的习惯,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維定式;最后,要用好教师自己的差错。教师就应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差错与不足。如果课堂上一个错也没有,这样的课还需要上吗?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
周卫东老师的《认识分数》采用猪八戒吃饼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讲座中他提到高观点,它包括大概念统整(上位知识也就是知识的根源)、思想性包摄(数学思想)、结构化关联(优化认知结构)三方面,同时还提出了当下课堂存在的一些倾向,需要我们用一种新的教学视角解决问题。
吴正宪老师的《解决问题》,时时处处注意突出数学特点——引导学生利用由“1”到“多”由“多”到“1”这样不断变化的关系,渗透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最终归于每份数、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利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充分理解了解决问题中搜集信息、方法应用的能力。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俞正强老师的《年月日》,在遇到二月有28天或29天这个问题要搞清楚时他让孩子们通过查日历验证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每四年一闰,从问题中驱动学生思考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同时俞老师还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如说出有关二月的诗句,学生们各抒己见,另外,俞老师的语言很有趣味,不像在上课,而像是在跟学生聊天,当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或者偏离题目,俞老师总有办法引导学生回到问题的中心。
贲友林老师对重新认识学习讲座中让我受益匪浅。贲友林老师积极倡导“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就是以师生的学习为中心,师生共学、同学、互教互学,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讲座中,他提出来的问题都能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例如:何谓学习?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更加深刻体会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学习感受到专家们知识渊博,但自己对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很欠缺,所以在当今这个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也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