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莹
摘要:现代综合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节奏。笔者从对节奏的认识和思考中得到启发,试着开发与研究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课程的设计应该根据儿童成长节奏分为不同的学段,采用不同的综合策略,精选适合儿童发展节奏的教学主题及素材。
关键词:节奏;视觉艺术;综合课程;启示
节奏本是一种秩序,其特点是有间隔重复和有规律的变化。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现代综合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节奏。笔者从对节奏的认识和思考中得到了很多有益启发,并试着将其运用到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中。
一、节奏——生命的秩序、艺术的形式、审美的要素、理性的源泉
本文中节奏的含义比较宽广,指各种均匀有规律的进程,包含生命中的节奏、艺术中的节奏等。
(一)艺术节奏与生命节奏相合
人类有自己的生物节奏、生长秩序,如吃饭、睡觉等都有节奏。刚出生的婴儿听到音乐就能随其节奏扭动,他们很喜欢富有节奏的儿歌等。
皮亚杰指出幼儿的整个感知-运动图式会有三个依次出现的表现形式:1.节奏-结構;2.调节;3.可逆性。首先,节奏作为一种结构贯穿于幼儿的所有活动中。“调节”指这种节奏开始分化,儿童开始设法控制节奏。最后,“可逆性”出现,儿童控制了节奏,开始产生记忆与思考,它是日后思维的起源。这时,节奏进入内心,为他们日后情感体验的内化建立了基础。
由此可知,节奏感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先天性质的“审美图式”。节奏是人类最初的审美体验。
(二)节奏内化、分化,促进儿童审美情感生产和发展
艺术节奏都滋生在对生物节奏的适应或调节关系中,但又高于生物节奏。
儿童在身体感知的节奏中模仿,在模仿中开始有了想象。想象是人类创造和使用工具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内心变化。工具因各事物的共同特点而能普遍使用,这就促成人类跨越事物外在界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自由发挥,就是想象。
想象促进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儿童情感开始生成时,节奏所带来的审美形式出现分化,形式变得多样起来。情感与形式正是审美的两大要素。
(三)节奏是理性的源泉,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科诞生的起点
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大自然的日夜更替、四季循环、生老病死,重复出现的节奏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有规律可循,如果把握这种规律就可以实现更好的生存。于是他们试着把握各种节奏,创造了语言交流共通的思想。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类把握各种节奏,不断总结经验,为了方便传递和继承这些宝贵的经验,人们进行梳理与总结,学科由此诞生。
学科是人类经过努力探究而形成的一种能弥补自身不足的认知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节奏是理性的源泉,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科诞生的起点。
二、《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课程是“学习的经验”“学习的轨迹”,是“一套改变心智的装置”。这就需要符合人的学习天性与节奏。
(一)人的发展需要学科融合
研究表明,视觉占人类认知方式的80%。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是智能之源。视觉感知的充分发展是人自我完善、发展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逃不开视觉感知,尤其在小学阶段。各学科老师都意识到了这点,纷纷与视觉艺术融合。视觉艺术成为学科融合、学科综合学习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二)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
基于此,笔者开始研究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
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是指小学阶段以视觉艺术为主体,融合多种学科的综合课程。它以“视觉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综合发展”为宗旨,采用以人文主题为主导的单元学习(教学)方式,基于视觉艺术,涉及多种学科(文学、音乐等)。不仅包括视觉艺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更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节奏对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探索的启示
节奏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心理学的,既是艺术又是科学;节奏跨越学科,又整合学科。这对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的探索极具启示。
(一)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儿童的生长节奏
儿童在小学阶段,理性刚刚萌芽,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处在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学生还有很大的差异性。低年级学生更贴近前运算阶段,他们比较喜欢直接感知的、比较简单的节奏。中、高年级学生则逐步偏爱比较复杂的节奏。这个节奏包括各种艺术形式中的节奏,如文学、音乐等。课程的设计应该根据儿童成长节奏分学段,采用不同教学策略。
(二)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符合学生学习的节奏
学科因人的需求而诞生,人类需要学习不同学科,弥补自身不足。学科具有理性架构、非天性(人性)的特征,而人的学习需要符合人性(天性)与节奏。
符合人天性的学习方式需要综合。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抽象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怎样综合至关重要。
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用综合学习的方式,以“人文主题(课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进行学习,基于视觉艺术,整合多学科。这符合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节奏。
(三)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可运用节奏整合
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作为艺术综合课程,它本身就涉及了节奏的整合学习。
笔者根据儿童的学习节奏,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春天”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通过感受春天,画春天的节奏。在《春天的节奏》一课中,笔者准备了两首节奏不同的歌曲《春晓》,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舞动彩带,用条线表现歌曲旋律,进而引入吴冠中作品的分析,在体验、分析、对比、欣赏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共通性——节奏,利用吴冠中的表现形式(线条)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我们在视觉艺术综合课程中还可以借助儿歌和现代诗进行教学。儿歌的节奏简洁,深受幼儿和低年级孩子的喜爱,其主题内容丰富多彩,用在人文主题单元的设计中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综上,节奏内化、分化,促进了艺术形式多变,促使儿童审美情感生产和发展。节奏不仅是审美情感的基础,还是理性的源泉,学科的起点。它跨越学科,又整合学科。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进行探索,深入思考,受益匪浅: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本身就涉及了节奏的整合学习。课程的设计应该根据儿童成长节奏分为不同的学段,采用不同的综合策略。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教育科学2018年度立项课题《小学视觉艺术综合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8238,笔者为该课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