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赛英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流行读物就像冰淇淋,给人娱乐和刺激,适当的品尝是可以的。但它终究替代不了主食,流行时尚不能替代经典。”名著经典是不可能被替代的“主食。”儿童文学家冰心也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分别侧重国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正因为名著经典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而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特别是统编语文新教材对名著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师生共读整本书,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开拓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名著阅读方法。当前,教学中能分配给课外阅读的课时非常有限,再加上名著多是大部头,所以阅读浅尝辄止,有些学校的名著导读课甚至形同虚设。在强调阅读整本书的今天,名著阅读课应该指导什么?怎样指导?这是困扰一线教师的两大问题。
2017年“部编本”新语文教材,为了治“不读书,少读书”,名著导读改变以前那种作品简介、作品赏析的形式,每一次的名著阅读指导课重点介绍一种读书方法。
作家秦牧指出:“如果不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就可能对于必须精心研习的东西,囫囵吞枣,读后只能有浮光掠影的印象。对于可以泛读的东西,要是采用精读的方法,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只能吸纳进很可怜的一点。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结合得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读书的艺术”。
一、精读和跳读
精读和跳读是两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语文教学长期以精读为主,一字一句地死抠,长此以往,这种方法让学生丧失掉了对读书的兴趣。而名著经典大部分又是“大部头”的长篇巨著,如果只用精读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就索然无味了。
名著阅读指导课在运用精读和跳读这两种方法前,要先理清这两个概念。
1.精读
宋代的朱熹对精读是这样描述的:“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逐字逐句仔细地读,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最终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把精读解释为“细琢细磨的研读”,他与朱熹一样的观点,强调“精”就是酌字酌句。
2.跳读
跳读是在阅读中,跳读是有取有舍,跳跃前进,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跳读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温儒敏教授也指出,要让孩子学会“连滚带爬”地读。“连滚带爬”其中就要学会跳读。
二、如何运用精读和跳读
1.精读指导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和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就拿《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来说,就很值得精读。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罗刹女(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作者用了三个章回的篇幅来讲述这个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在《西游记》诸多故事中很具代表性。对此我们怎样精读呢?
(1)精读就是细读
想一想,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如果不仔细阅读作者的回叙,就无法理解“借扇”的艰难。
(2)精读就是精思
想一想,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可以这样概括: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3)精读就是鉴赏
精读就是鉴赏。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自有什么特点?孙悟空的话是不是机智善变?罗刹女的话是不是泼辣犀利?作者用“撮盐入火,火上浇油”来形容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来形容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是不是都非常真切传神?
2.跳读指导
跳读方法有:主动舍弃,有意忽略,跳跃阅读;跳读角度。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过多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描写以及无关紧要的诗词。主动舍弃一些与主要情节无关的字词、诗词,如“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情节中,“幌”、“裙钗”、“解数”等生僻字词晦涩难懂又与情节关系不大的诗词,阅读时就要主支舍弃,采取跳读的阅读方法。
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的故事,有意忽略一些不精彩的、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有时为了某个阅读目标甚至是跳跃式阅读,只选择为完成阅读目标相关的情节来阅读。
总之,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结合运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要紧或者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综上所述,经典名著阅读指导课重在方法的指导。精读、跳读是阅读方法中最重要方法。名著阅读指导课要侧重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學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