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6-27 14:06钱琼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运算教学方式

钱琼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处于旺盛阶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主要以计算知识的教学为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计算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技能。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他们口算能力的发展也参差不齐。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接受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但也不乏少数学生基础较差,导致其在学习中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成了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快,在进行一些法规和算法的计算时理解程度较高。但是,教师如果一味地用抽象法规去进行教学,那么学生还是会感到乏味,从而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多还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作为数学教师,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责,更好地去进行教学。

一、明确计算顺序

在数学计算中,乘除法的使用顺序十分关键,教师在进行运算讲解时要帮助学生进行明确,从而让其更好地学习。这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学生都会忘记这一点,从而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对于这种基础性的知识,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以提高其警觉,降低这方面的错误率,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

例如,教师在讲到混合运算的时候,由于学生往往弄混计算顺序,在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些问题上出错率较高,因而造成最终结果的错误。如对25×5+6×10=131×10=1310的计算,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学生弄混了计算顺序,没有先进行乘法计算再进行加法求和。教师借此寻找原因,指出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不够熟悉,最终导致计算结果出错,或者是学生对数学计算能力准确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有针对性地将这些原因指出,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对照自己的运算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学习。

二、创建情境,帮助理解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口算法则法规的学习中面对抽象的知识,常常会出现难以理解的现象。对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减轻抽象的知识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并且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有效进行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入手,帮助其进行理解。学生也能够根据这个情境去进行联想和学习。

例如,鸡兔同笼题型是一个经典的教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多是将其中的信息点提取出来,像对一般的题目一样去进行教学。但是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进行了改革。教师唤醒学生的相关记忆,询问学生有没有去过农村,有没有见过鸡和鸭,而它们分别又有几条腿,通过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联想,通过自己的生活观察对题目有了很好的理解,在接下来的列方程做题中做了正确解答。

三、创新教学,提高代入感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而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跟进现代信息化教学步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对于《倍》这一章节,很多的教师都是依照传统的板书教学法进行教学。甚至很多教师就是向学生讲述关于倍数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给出相应的法则,然后让学生找出倍数关系,之后再通过运算看是否能够整除。在整堂课中教师的教学没有任何新颖性,學生不仅在听的过程中感到十分疑惑,更多的还是对于知识不理解。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让他们的理解也更加容易快捷。如:欢欢去超市帮班级同学买橡皮,一个橡皮2元钱,全班同学30个人,那么,一共要花多少钱?通过这样的计算去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

四、结语

教师在进行口算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防止枯燥和呆板,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愉快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改进自己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讲述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运算教学方式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有趣的运算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