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思维智化

2020-06-27 14:06刘春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智化剪纸思路

刘春雷

在具体推进教学活动实施时,教师的思维时常与学生的思维反向行走。一方面,多数教师维持稳定固化的教学思维,无法链接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另一方面,学生的具象思路并不能快速跟上教师的抽象思路。因此,教师与学生无法实现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为此,只能通过思维智化、充分的教学互动、设身处地的理解,才能让教师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展现自己的思路想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是现阶段小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们正在展开如何提升小学数学的乐趣来培养学生的智化思维的研究。具体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议如下。

一、将学生思维认知作为基本内容,促进师生认知同步

在创设稚化思维的真实情境时,必须明确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创设的情境必须满足小学生灵活、充满活力的需求。二是要含有一定程度的数学思维架构。教师在准备数学情境时,必须从小学生个人爱好入手,将较为抽象的数学理论内容稚化之后传递给小学生。这样理论材料才能适合学生的惯用思路,才能让学生利用前一课知识联系下一课的知识,从而在整体上推进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的教科书《认识小数》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型互动情境。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和小羊一起学习数学知识。美羊羊身高大概有四分米,村主任为它记录健康卡数据表,如果用“米”作为身高单位的话,应该怎么记录呢?上述的这一案例,就是选用了健康卡这一话题,并且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做了延展。将这种数学思路融合到实际的生活故事中,能够从侧面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验,并让学生明确高度不仅可以用分米表示,也可以用米来表示,两者之间还有换算联系。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用简单的方法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掌握最佳时机,丰富活动经历,实现经历同频

基本教学阶段里面包含许多的教学情境配置计划,教师应自主选择落实智化思维的时机,主动引领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情境来探究问题背后暗含的数学思路,并凭借数学理论与真实情境的对比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事实上,若是太早将数学化的理论灌输给小学生,会打破本能的思考与联系力,削弱情境数学教学质量。这不利于帮助学生丰富数学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数据的敏感度,更不利于让学生自主发现真实情境与数学理论之间的联系。相反,一旦学生明确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在基础生活环节中自主地联系数学理论,就能形成基础知识的初步认知。如果教师一直不帮助学生或小组进行案例探究或针对性提取,就会使学生盲目地陷入真实情境,缺少更为重要的专业知识的引导,这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要素,还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本《认识周长》时,教师可以组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活动,发现智化思维时机。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每一位同学布置剪纸任务,上课之后,教师进行询问抽查,让学生自己表述剪纸是什么形状的、剪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并令其将具体过程写下来。互动之后,教师可以邀请两位学生对比剪纸图案,并借助尺子或者其他辅助工具衡量哪一个剪纸图案的周长更长。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和画周长的活动,能主动去观察周长长度,对比并分析不同图案的区别,最后用语言概括实践操作活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利用更加合适的时机帮助学生规避操作实践中的非数学因素,快速掌握并认知周长概念。

三、丰富拓展理论视野,延续思维路线

(一)以教师“稚化思维”催生学生“智化思维”

这样的工作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其中涉及许多个学习环节以及实践环节,具体工作需要依靠有顺序且科学的工作计划和高素质的任务落实人。工作的具体效果将决定教学质量与教学内容的传递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路培养以及理论认知水平。因此,怎样快速实现真实情境与理论内容和教师学生思维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现阶段需要快速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要积极构建学生思路与理论知识之间的桥梁,引领学生从真实情境一步步向数学本质前进。教师也需要利用合理的教学办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潜能,融合更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出更加精致的教学计划。比如说,在苏教课本《认识乘法》一课中,任课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知识,谁能告诉我图中显示哪些数学数据呢?有些学生会回答,图中有六只小兔子。教师继续提问:依照已知的这些数量关系,你能给我列出两个问题并写出数学算式吗?在学生完成数学算式之后,教师可以联系之前学的加减法推出这一课的乘法知识。教师通过这样的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对比数学式子,发现加减法与乘法之间的区别,然后总结归纳不同数学式子的特点,从而实现智化思维目标。

(二)借助学生思维实践与经历,实现师生同步

首先,学生要利用已经积累的经验,丰富数学生活,建立数学思维。虽然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但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先了解学生自身的数学理论水平,并结合其生活情况制订实际的教学计划。其次,要催生学生思维内化创造性。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让其将数学理论发展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促进现实生活中的活学活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多次追问延续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也可以深度了解学生,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但是,必須明确的一点是,小学生的思维思路可能跟不上自己,数学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反复联系前一课,定期巩固基础知识。

猜你喜欢
智化剪纸思路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沙冒智化的诗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