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技类社团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2020-06-24 10:54杜靖瑶张倍荣
锦绣·中旬刊 2020年3期

杜靖瑶 张倍荣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是校园文化发展与丰富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发紧密,学术科技类社团是学生兴趣培养与能力提升、服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平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社团人员管理不到位、社團活动经费与场地缺乏保障、社团活动特色亮点不够鲜明、缺乏二级学院的专业指导、社团干部缺乏活动创新意识等问题,通过明确建设初衷、建立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公式化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社团经费与活动场地、培养学生干部创新意识、建立社团与二级学院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发挥社团联合会作用,能够促进学术科技类社团的良性向好发展,为其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提供保障。

关键词: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创新;公式化管理

一、绪论

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是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专长,自愿与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或参加各类学术科研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科专业日益增多,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愈发广泛,学术科研热情越发提升,学术科技类社团的种类、数量也愈发增多。社团建设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作为组织开展学生学术科研活动的学生团体组织,其完善的机制与建设管理是社团良好运行发展的基础保障,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增强专业技能、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等目标。

二、国内外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现状

(一)国外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状况

国外高校对于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的要求更加宽松,首先,社团发展环境相对活跃,大学生对于参加社团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其次,国外高校社团的经费来源较为广泛,包括社团组织管理者进行募集等方式;再次,国外高校对于学生的学术科研兴趣培养比较重视,科研方面投入力度较大。总体而言,对社团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国内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状况

中青联 2005 年下发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1]

我国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是由学生根据共同的科研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组织,是在校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的领导下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学生团体。同时,社团的发展也揭示了时代的发展变革,体现了学生的内心所向,高校对学生社团、特别是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的指导更加重视。

然而国内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仍然存在运行与管理还不够完善的问题。比如,社团活动方案策划有时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够有效提升社团成员的兴趣,导致社团成员活动参与度不够高;社团运行与活动开展缺乏学术科研理论知识指导和实践经验等,不利于社团的长效发展。

三、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存在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建设目的主要是提升在校学生对于学术科研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同时起到帮助学生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作用。社团建设门类众多,机构建设缺乏依据不同社团特点进行构建的能力,社团建设尚不成熟,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建设不完善是社团管理不够科学与规范的主要原因。一是社团建设缺乏有效的评价与保障机制,导致社团发展缺乏竞争意识与氛围,也致使成员缺少了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二是社团中的指导主要是来源于专职团干部、社联干部、专业教师等,指导老师对于教学与学术的研究投注了更多的精力,因此对社团的指导相对有限。

(二)社团人员管理不到位

社团成员都是学生,以学生管理学生多会出现人员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一是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学院与专业,缺少凝聚力与集体观念,在社团活动筹备过程中,学生干部需要在宣传上花费很多心力,召集社团成员商讨活动策划也十分困难。二是社团对成员的了解不够细致、约束力缺乏,在成员参与度降低的情况下无计可施。三是社团中的学生干部大多是由学生自主选举,然后报专业负责老师进行任命,学生缺乏对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评估能力,造成社团中学生干部的办事经验不足、效率不高等情况偶有存在。

(三)社团活动经费与场地缺乏保障

社团科研活动开展过程中,除精心策划科研活动方案以外,还需要科研调查与科研实践,才能确保科研达到预想效果,调查与实践都需要经费的支持。社团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包括社团成员缴纳的会费、向社团负责老师申请的活动经费和通过拉赞助的方式获得的经费支持。但是,社团活动经费由学生干部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与监理,存在缺乏管理、分配和使用经验等问题,如果经费的管理使用不到位,会导致社团产生信任危机。

社团种类多、活动数量多,会出现社团活动场所不足、不固定、不独立等问题。每一次社团活动总会因为活动场地的临时布置等耗费精力、物力。临时借用的场地很多时候无法充分满足学术科研的设施需求,起不到提升社团成员兴趣和保证科研活动顺利实施等作用。

(四)社团活动特色亮点不够鲜明

目前高校中学术科技类社团层出不穷、种类多,因此社团的建立需要彰显社团自身学术科研的特点,才能够更加吸引成员,增加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在新社团建立初期往往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规划,不能充分彰显学术科研特色。科研活动的开展也缺乏创新性,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起不到社团应有的培养兴趣爱好特长的作用。社团对成员的科研兴趣爱好进行培养的有效性不高,对成员的素质培养也更加困难。在学校每年集中举办“科技节”等活动时,社团活动相对集中,参与多个社团的成员无法兼顾最初的兴趣爱好。社团学生干部的不断换届,缺失了对建立社团的初衷与特点的坚持。

(五)缺乏二级学院的专业指导

大多数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学术科研方向由社团成员自主确立,并且独立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在这种模式下,由于社团成员在学术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往往会使学术科研活动受阻。随着学校专业发展和实验设施的不断完善,二级学院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科研水平不断增强,本可以为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提供良好平台,然而学术科技类社团往往缺乏二级学院的专业指导,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专业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

(六)社团干部缺乏活动创新意识

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由社团干部研究确定科研主题、制定科研方案,社团干部大多由大学二年级学生担任,他们在活动策划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和活动组织经验,过于参考社团既定的活动方式,一成不变的活动内容必然会降低社团成员的学术科研兴趣,不利于学术科技类社团的长效运行与发展。

(七)社联管理作用发挥不到位

社团联合会是高校社团的学生管理机构,各部门分管各自事务,同时服务各个学生社团及社团之间的合作交流,旨在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促进社团活动的高效运行、社团的良好发展与进步。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加,社联中的干事需要协助管理的社团越来越多,干事均是大一新生,缺乏管理经验,对高年级学生监管较难开展,在社团出现问题时,缺乏及时敦促与订正。“社团对于社团联合会的经济和政治等诉求并不明显,外部权利对社团的影响力相当有限,这就会造成社团对于社团联合会的依赖性逐渐降低,部分社团会将社团联合会视为 ‘空架子”。[2] 当社团联合会协调相关社团事物发展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阻力,同时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不利影响。

四、学术科技类社团管理机制创新

(一)明确学术科技类社团建立初衷与规划

建立社团除了系统调研与信息收集,还需要明确社团建立的初衷、特点与规划,社团要设计具有社团特点的标识与标语,便于社团传承与发展。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可视作与高校专业建立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在此类社团建立过程中,更应该坚定社团建立初衷,即重视学生学术科研兴趣爱好培养与学术科研能力提升,同时明确发展好学术科技类社团对服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公式化管理制度

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数量与类型众多,要建立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社团管理和发展的制度体系是相对困难的。同类型社团不应该进行横向比较,应该充分挖掘与发挥各社团特色。然而制度建立必须把握好方向,将制度公式化以便于不同类型社团遵守,同时各个社团可以建立完善各自内部管理的制度。社团的公式化管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社团管理,设置社团活动经费专门管理岗位,对学生干部进行专门培训,每次活动后列经费清单促使社团管理透明化;运用“二课”进行社团成员管理和活动参与的管理;充分发挥社联作用,建立良好的考评制度,帮助社联成员更有效地管理社团,促使更高效地社团运行。

(三)规范管理社团经费与活动场地

社团经费涉及成员对社团的信任度,经费申请应建立规范的制度要求,明确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各社团严格遵守制度要求管理使用经费。要在社团学生干部中设立专人专岗,专门负责管理经费,并及时上报经费使用情况,保证社团经费使用的透明度,避免社团信任危机的产生。同时争取申请社团活动专用场地,合理安排布置,充分体现学术科技类社团特色亮点。

(四)培养创新意识,建立有效联系

学术科技类社团中学生干部要重视活动创新,不断更新理念,拓展社团活动的范围,创新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专业知识与能力作为建立基础的学术科技类社团,依赖于二级学院的专业支持,二级学院作为学生社团的挂靠管理单位,应主动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条件、创造条件,为学术科技类社团创造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

(五)社团联合会作用发挥落到实处

社团联合会各部门分管各类事务,只有各部门协作,社联作用发挥落到实处,才可以帮助社团高效运行与发展。社联要做好学校方针政策的上传下达,指导各部门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升工作效率,指导减少活动信息采集、社团活动组织等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依据社团特点建立更加明确的考核制度,促进社团良性高效运行发展。

五、结语

随着高校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愈发增强,学生社团的发展也得到更多关注,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建设日趋规范和完善,然而仍然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制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只有明确社团建立的初衷、构建社团的公式化管理制度、规范社团经费管理机制、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意识、建立与二级学院的有效联系,并充分发挥社团联合会的作用,才能保证社团的良好运行与发展,更有效地服务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工作。

參考文献

[1]梁艳.高校学生社团运行和管理机制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29+31.

[2]陈莉.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合法性机制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04):55-61+122.

作者简介:

杜靖瑶(1997.9—),女,汉族,籍贯: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6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学前教育。指导教师:郭倩。